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等教育学重点整理

来源:画鸵萌宠网


选择题与判断题

1.西方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和功能的教育组织机构主要有:专门性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

2.我国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3.西周教育的国学一般由政府开办。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 春秋时期私学开始出现。在私学中最有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高等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

5. 西汉的太学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确立。

6. 书院是中国私学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有江西庐山的百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

7.西欧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学科包括文学、法学、医学、神学。其中,文学占有基础的地位,其内容包括“七艺”:文学、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 国际性。

8. 德国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学术自由”的原则。反对职业教育观。出现了两个新名词:“教自由”和“学自由”。

1809年开始的柏林大学改革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先河,孕育了自由选修制度的雏形。

美国1861国会通过了贾斯汀.莫利尔提出的“莫利尔法案”。即通过“赠地”资助工农学院的发展,形成了一批“赠地学院”,著名的有康乃尔大学。

9.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河。

10. 1898设立京师大学堂。成为全国的高等学府,还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11. 1902年颁布中国学制史的第一个正式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1916年开始蔡元培领导了北京大学的改革。主要有:以囊括大典、兼容并包为刚,倡导学术自由;建立以“学”为本的新学科体系,提出了“学为学理、术为应用”的思想;建立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

12. 1993.10.3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3. 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是指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切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

政治制约高等教育的作用性质是:既具有直接性,又具有间接性。两种性质常常交织在一起。

请判断:经济基础规定着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14.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p74

1).传承文化:2.)改造文化:3)创新文化。

15.高等教育目标规定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性问题,它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也是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P87

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是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主观性是以客观性为基础的。

16.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标在不同的高等学校的具体化。P93

17.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制方面达到的程度。主要有:认知类、技能类、情感类、应用类。

18.拓展专业口径,培养适应性强的“通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P100

19.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P96

通才与专才:知识面和职业应用面宽广的是通才,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P98

20高等学校的专业具有双重性质:即职业性和学科性P103。是由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构成的。P106

21.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科(11)、类(71)、种(249)。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P102

22.*国际上的高等教育大致分为两种专业模式:大专业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和小专业模式以前苏联为代表。前者对应的是通才教育,后者对应的是专才模式。P112

23.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校定必修课和系定必修课)和选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24. 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5. 高等学校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

26. 远程授课是以现代信息网络和电化光声等技术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形式。

27.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P148

习明纳尔是一种共同学术研讨,起于德国的哈勒大学。

28.高等学校教学制度主要包括:选修制、学分制、绩点制。

29.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定义: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教学准备程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30.高校教师资格是对高校教师任职条件的基本要求。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31. 高等学校组织具有“二重性”:兼有“教育性”和“学术性的组织属性”。教育性是高等学校作为教育组织的基本属性,学术性是其特殊属性。另外,高等学校组织具有“松散性”

32. 高等学校的权力结构(P211):

学术权力主导模式(欧陆模式);行政权力主导模式(美国模式);混合模式(英国模式)。

我国现行的管理制度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共同管理高等教育的体制。其中,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33.高等学校领导体制主要有:一长制、委员会制和董事会制。我国1998-至今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性。

34.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规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例: 小于15% 是精英教育, 15%—50%之间的是大众教育, 大于50%是普及教育。

35.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舒尔茨和贝克尔。据苏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份额中有33%应归为教育。

37.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并重模式。

我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共同管理高等教育的模式。232

38教师的角色特征:传授者、管理者和代理人。

简答题与论述题

一、简述德国教育家洪堡的教育思想。P24

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他的大学改革思想提出两条基本原则:

1)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学术自由的原则。他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他于19实际创办柏林大学,首开大学科学研究的先河。

二、.威斯康辛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P29

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力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文化;3)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三、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内容P44

即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什么方面受到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即为谁服务的问题;

3.政治任务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

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

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思想;在改革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

扩大高等教育机会;调整教育结构;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

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四、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P53

高等教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具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为:

1.经济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

2.经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

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善程度。

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终身体系的形成。

五、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58)

1.科学进步促进了新的高等教育职能的产生;

2.科技进步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等教育内容;

3.科技进步改革了高等教育中层次结构,其中研究生教育层次不断扩大。

4促进了高等学校强化科学研究

5.科技发展强化了高等院校与产业的关系。

6.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六、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p68

1.促进社会政治延续

1)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实现。

2).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

2.推进社会政治生活

1)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实现法治与民主。

2)可以通过民众的政治素养,从而增强国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3.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七、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1.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2.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八、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

1.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九、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论述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p77

1.提高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事业心、创造的欲望等。

3.提高个人的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

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十、论述高等学校的职能p79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职能和核心任务)

2.发展科学.主要职能之一

3.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前两项职能的合理延伸和实践运用

这三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十一、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p86-87

1).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

2).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3).是高等教育的归宿,具有检测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十二、论述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依据91-93

出现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为论”两种倾向,我们要做到兼而有之。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人的发展的需要。

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几对关系:心与身关系、德才的关系、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的关系、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能力和能力的相互关系。

*十三、论述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类型

高级专门人才的类型: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学术人才和实用人才,通才与专才。几者都要兼顾95-97

十四、简述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

1.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2.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3.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十五、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普通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P115

十六、高等学校的课程资源

包括教材、学术著作,习题集、自学指导书等文本资料;挂图、幻听片、多媒体软件等直观教学工具;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以及网络资源。

*十七、高等学校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满足性原则:过程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十八、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p125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对象的特殊

以他人已经发现的系统学科知识为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即以书本知识为主。(2)认识的条件和形式特殊:不是学生独立发现,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掌握知识的过程。(3)教学认识过程是有时限的。

2.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

(1)教师其主导作用。(2)学生是学生的主体。

(3)双边活动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3.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

(1)不仅实现了认识能力的发展,还实现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2)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

(3)不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

(4)师生的交往活动也会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十九、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p129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带有过度性质的中间过程,是由特殊的认识活动向社会实践中认识活动过渡的阶段。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性质,取决于它前后两个阶段的相互融合、渗透、渐变和转化。这中过渡表现在四个方面。

1.专业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2.独立性:学习过程的相对独立性

3.创造性:学习结果的某种程度的创造性。

4.实践性:引导学生从学习阶段向实践阶段过渡。

**二十、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130

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8.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二十一、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41

是将学生按照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

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作用的作用。

缺点:不能很充分的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十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备课。其基本要求是p144

备教材,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

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

备方法,寻找最适合内容和学生的方法,写出教案。

2.上课。其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述清晰,气氛活跃。(补充内容)

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3.考核与评价。

二十三、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P148

1.师生共同控制知识传递

2.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

*二十四、教学方法的种类和分类

1. 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2. 运用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

3. 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独立得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

对每种方法的定义进行理解,然后重点看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p150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其基本要求是

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逻辑性。3.语言的感染性。

二十五、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p169

1.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作用2.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4.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5.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二十六、教师教学评估的主要内容

教师教学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对教师个体给工作质量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包括:

教学准备程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二十七、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1.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2.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4.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5.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6.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二十八、高校科研的原则173

1.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2. 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

3. 个体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

4. 计划选题与自由选题相结合

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

6. 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有限原则

二十九、高等学校的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p177

1.研究教育对象 2.研究教学内容

3.研究教学组织形式 4.研究教学方法 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三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方法p184

1)激励法。2)计量法。3)权力控制法。4)专家评议法

*三十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价值p192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者。

3.通过知识传播及运用直接为社会。

*三十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p194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群体性。

*三十三、论述高等学校的教师素质(从才和德两个方面具体论述)P196

1.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素养、教育技能、教育情意

2.教师的品德素质: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念、职业道德规范

三十四、论高等学校组织的特征

1.具有“二重性”

2.松散性

三十五、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形式主要有

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分权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P227)

三十六、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2. 整体性原则

3. 民主性原则

4. 效益性原则

本内容只是部分地给出了简答或论述的提纲,帮助大家复习理解。希望各位老师能够

根据书上的具体内容加以理解,答题时能针对这写条目加以阐释。不要认为只要答出这些提纲就可以了,本提纲只是提供复习的因子,切不可把书本一仍,只看本提纲。不加理解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记得快忘得也快。理解了然后记忆,找到各答题条目的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记得牢。

还有,即使简答题也要有一定的阐释。比如“请简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答题时不仅要把“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条目答上,还要阐释一下:“普通教育课程,即是高等学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共同课程”。这样就比较丰满了。

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提纲把内容补全,然后在临近考试的时候集中复习。

论述题的答题注意要首先明确涉及的概念、具体内容,然后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分析题要根据涉及到的书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问题,提出与书中的相关内容相连的观点。尽可能多的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融入到答案中去。

祝各位老师顺利过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