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中基础施工技术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属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基础工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建筑物会发生沉降、偏斜,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对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加以高度重视。我国城市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以高层建筑为主,本文重点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技术特点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basic engineering belongs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all the load to bear the buildings, fundamental project if appear quality problem, buildings are settling, skewed, could cause a serious accident, to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hav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So, it should in the project of build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high attention. In the present stage of our country ci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o high build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this paper mainly in high-rise building projec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程属于建筑物最下部的构件,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基础工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建筑物会发生沉降、偏斜,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建筑基础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难以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因此,应对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加以高度重视。我国城市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以高层建筑为主,本文重点针对高层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讨论。
一、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特点
1、建筑基础埋置深
基础埋置深是高层建筑的必然要求,天然地基条件下,建筑基础埋置深度一般应为建筑物高度的1/12 ;桩基条件下,基础埋置深度控制为建筑高度的1/15,
且桩长度不在埋置深度内。在深基坑施工时,由于建筑施工场地受周围建筑物的限制,需加强邻近建筑物和相关工程设施的保护,坑基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因此要求非常严格。坑基施工中,要考虑基础土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度、形变发生的程度、支护之间的受力特性等一系列问题。所有相关问题应考虑妥当并加以处理,从而避免造成事故的发生。
2、混凝土大体积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中普遍应用,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中箱基和筏基混凝土底板较厚,在不间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同时,要考虑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裂缝问题,施工技术的控制任务非常困难。
3、裙房与主房连接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很多高层建筑都设置了裙房,主楼、裙房基础相连接。裙房较主楼高度低,因此基础沉降会不同。在其实际的基础施工时,需要采取措施来消除沉降差异,避免发生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桩基施工技术
桩与桩架之间保持在4m内的垂直方向距离,且偏吊距离在2.5m内。吊桩前,将锤提升到一定位置后应采取措施加以稳固,以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起吊点选择要正确,吊桩过程速度应均匀,桩身确保趋于平稳。若吊桩、运桩相互发生牵制,需终止运桩。需要对桩进行矫正时,工具使用力度不能过大、过猛。桩帽和衬垫应和桩型、桩架、桩锤相配套,并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锤击初始阶段,需采取小的落距,确保桩头不发生破坏以及桩身不发生倾斜,整个锤击过程中应保证受力方向一致、均匀。套送桩时,送桩、桩锤、桩确保同心同轴,拔送桩时,注意合理选择绳扣。送桩拔出后,需及时回填地面空隙。桩管达到特定深度后,需将桩帽、桩锤提升到固定位置,加固且进行桩管检查。
2、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大体积应用日益广泛,其有有面积大,水泥用量多的特点。水泥水化后会释放水化热,使大体积混凝土形成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会一定程度上导致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及贯穿裂缝。因此,在施工中应注意:(1)降低水泥水化热。可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粉煤灰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另外还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以带走部分热量。(2)充分结合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3)选择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集料,并掺加粉煤灰等。(4)注意养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需长期保温养护,降温过程需缓慢,否则易由于温差及湿度梯度过大而产生裂缝。
3、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应熟悉图纸,对施工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需核查落实。其次,钢筋绑扎好后,针对直螺纹接头及悬臂结构的撑脚必须详细检查,确保稳固。对柱插筋位置应严格控制,严禁钢筋发生位移。第三,面板负筋应注意其高度,特别是悬挑部位的钢筋,可适当设置钢筋支架及跳板来防止踩踏后钢筋高度降低。第四,若钢筋经过预埋件或管道等位置,需要对妨碍的钢筋进行割断时,割断后需留加强筋。第五,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应有专人对钢筋看护,并且及时纠正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产生的偏移。
4、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施工技术
(1)逆作法。目的通过降低土量使其与主体结构自重达到平衡,来降低沉降量。使用逆作法施工,施工中一般要加设中间桩,并必须设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可充当地下室外墙,有一定的档土维护作用。
(2)应力消除法。即为消除不均匀沉降,达到控制局部沉降量的目的,可改变原有结构基础中的应力分布。施工时可一边打孔,一边用高压水对孔进行冲刷,充分清除泥浆。钻孔施工中,应力有效承重面积变小,相应的会增加局部应力,应力多集中于孔壁处,因此使孔周围土由侧向挤出。此时边界条件改变,所受应力重新分布,建筑基础整体发生沉降。由于饱和软黏土的结构特性对于应力消除更方便,所以更适用于应力消除法。
(3)后浇带法。后浇带即预留的临时带型缝隙,用来连接裙房和主楼。施工时,主楼、裙房隔开单独施工,后浇带一般在主楼施工完毕后浇筑。
5、基础施工中的其它措施
(1)加强测量控制
建筑基础施工的各项施工技术都是以测量技术为前提的。例如基础桩位需按施工相关规范要求,详细测量承台的桩位,控制桩位偏差值。若桩位偏差值较大,则会导致桩位作废,需进行补桩。在基础上方开挖及基础施工时,需按设计图纸要求,对底板、承台、底梁的土方开挖,避免扰动作业面之下的土层,这些都需要经过缜密、精细的测量来控制。另外,基础工程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需通过准确的测量来进行精确的放线,以避免发生位置偏差。
(2)加强施工管理
首先,要严把材料质量关。材料应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实施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其次,要合理组织施工。包括施工方案和技术指导要兼顾彼此,各工种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第三,消除安全隐患。首先注意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确保良好可用。另外注意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包括常见的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基础防潮层失效等质量问题,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消除安全
隐患。
结束语
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与核心,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抓好各项施工技术,根据基础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施工,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琴.建筑基础施工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 2011年04期
[2]周斌; 张可能; 刘翠莲; 刘源.高层建筑基础施工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年01期
[3]白俊英.基础工程结构强化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8年04期
[4]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9期
[5]王明飞. 浅谈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措施[J].中华民居,2011年7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