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左、右》教学设计

来源:画鸵萌宠网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左、右》教学设计

2 左、右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左、右

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的第2、第3、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从而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2.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学具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创设问题情境,感知自身的左右。 学生做拍手游戏。

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拍掌的?(学生回答) 2.体验“左、右”。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1)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双手。 (3)说一说。

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用左手做什么? 老师小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学生边指边说。 板书题目:左、右 二 探究新知

1.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教学例1) (1)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2)拍一拍。

在身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各拍两下。 2.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抬抬你的左脚,抬抬你的右脚。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2)用左手拍拍右肩,用右手拍拍左肩。 用右手指指左眼,用左手指指右眼。 (3)在群体中感知左边和右边,建立方位感。 ①指一指,说一说。

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坐在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3个同学是谁?

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方向数,所在位置的表述方式就不同。

②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你的左面和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请你介绍一下周围的小伙伴,好吗?

如你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边是( ),右边是( )。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 )个。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1)伸出你的右手,与同桌握握手,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伸出的都是右手,但从一方的角度看,两只手却不在同一个方向;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通过做游戏,巩固认识。 师生齐举右手,再齐举左手。 两名学生演示,全班齐做。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搭在对面同学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3)两人一组,判断桌面上的东西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加深对左右相对性的认识。

4.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持秩序,制订了一些规则。其中按照左、右制订规则的事例也很多,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逐一出示下图。

上、下楼梯靠右行;车辆、行人靠右行;乘滚梯时靠右站立等。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读题,让学生来做动作。 2.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按要求来放。 3.练习二的第2题。

让学生练习辨认前、后、左、右。 4.练习二的第3题。

学生分组完成这一综合活动,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包含了前后、左右等知识)

5.练习二的第4题。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物品应如何摆放。 根据物品的摆放位置,让学生说一说各物品的方位。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6.练习二的第5题。

学生根据上、下、左、右贴图,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7.练习二的第6题。

(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上、下、左、右来确定行走路线,每组推举一人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给予评价。

(2)根据图中信息,提出与(1)、(2)不同的问题,其他同学解答,老师订正答案。

四 思维训练

把小朋友左手中的气球涂上颜色。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略 思维训练 略 板书设计 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确定左、右。与右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右边,与左手相对应的一边是左边。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在“前、后、上、下”之后,通过一系列活动,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经历“左、右”概念形成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从自己的

本word文档 可编辑 可修改

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的联系点,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认识“左、右”的方位。在具体情境中,学生所认识的物体之间的“左、右”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安排这部分知识目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这一基本理念。

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两节有关位置的知识,本节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是由于“左、右”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也是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设计说明

1.这样的设计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数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以此让学生主动地体会到左右的用处,激起学习的欲望。

2.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体中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感知左右,经历形成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充分利用教材例题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左右的概念,这样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始,既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