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今天,全球化走向纵深,创新全球化时代已经来临。2010年,《硅谷指数》指出,“全球链接能力”是硅谷的四大核心能力之一。新思想、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成为吸引创新要素的重要磁体,创业取代跨国公司成为创新全球化的主体。以人脉为核心,以产业创新地图为指引,加快与全球创新高地的产业链链接、资金链接、技术链接,成为我国科技园区在新一轮全球化中重要的发展路径与动力。
留学生归国创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留学生创业者所特有的成功的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使他们更容易从高端切入国内市场,与国外创新高地保持高端合作。中国科技园区乘势而为,出台一系列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鼓励建立留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园区发展的一股先锋力量。十余年来,科技园区涌现出李彦宏、邓中翰、陈宏等一大批佼佼者,诞生了百度、中星微、展讯等一大批优秀的高技术企业。这些留学生创业者有的成为产业组织者,有的成为跨区域创业者,他们还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的发展。海归浪潮的洗礼,直接促进了中国科技园区对新兴产业诞生机制的探索,并在全球产业链发展的前沿持续布局中国的新兴产业。
跨区域创业是全球链接的重要支撑。中国台湾新竹园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外包产业、以色列特拉维夫的IT和风险投资产业,以及中关村的互联网产业等,无一不得益于硅谷的跨区域创业者。硅谷的留学生和移民企业家通过将硅谷的产业经验和本国结合,利用本国知识密集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与硅谷产业的互补性,找到了获得价值链上竞争优势的路径。在这些企业家的推动下,母国的高技术产业在硅谷已有的资金、技术、商业模式或组织方式等基础上迅速发展。这些留学生和移民企业家也在这个过程成为穿梭于两地、连接两地的跨区域创业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园区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空中飞人”,他们有的转化为风险投资人,有的成为产业组织者。在利用和移植硅谷成功经验的同时,这些跨区域创业者们也非常重视母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
用。他们积极利用硅谷跨区域社群的网络优势,向政府提供咨询建议,给产业组织者赋予了新的内涵。跨区域创业者群体,将会在中国的原创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技术转移与跨区域合作。在创新全球化大潮中,国际技术转移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园区通过政策突破、空间集聚和资源信息化集成共享,在海内外兴建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和跨区域合作。比如,青岛高新区建设了中美(青岛)创新园、中以(青岛)孵化器和青岛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长春高新区与俄罗斯共同组建了稀土功能材料等三个跨国实验室,设立了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白俄罗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中国科技园区是全球化的产物,也从全球化过程中持续受益。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科技园区一直和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经营模式、发展理念互动,与硅谷、新竹、班加罗尔等全世界重要的创新集聚区进行链接。从最初的技术再开发,到跨国公司的制造与研发双转移、再到今天的全球链接,科技园区从有限开放到汇聚全球资源,在开放中学习,在开放中赶超,从全球化浪潮中汲取养分,逐步发展壮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