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有三态,心灵温度决定了一切。当心灵低落或冷漠时,我们的生活状态是冰的。这段人生会走得艰难,感觉现在和未来都是灰暗的,又要作茧自缚,否定自我不求改变,只在麻木伤痛中虚度光阴。平常是最真的生活状态。有惊喜,有挫败;有碌碌无为,有硕果累累( )会抱怨,会满怀信心……幸福在,但平常更多。人生多是这样□过。对生活狂热,人生状态便是炽热的。这段人生会匆匆而过,但得到的幸福是最多的。 1.文中“□”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渡 B.度 C.镀
D.读
2“作茧自缚”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jiǎng bù
B.jiǎn bù C.jiǎn fù D.jiǎng fù
3.文中“(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逗号 B.分号 C.顿号
D.句号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读教学材料,逐渐地________掌握高中各类基础学科的精华。
②有些年轻人认为人生太________、太宝贵,应及时享乐,于是他们每星期至少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③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在无尽的书籍世界里,不仅和作者对话,而且和自己对话,在其中寻觅并________到他自己。
A.熟悉 仓促 体会 B.熟悉 短促 体验C.熟习 仓促 体验 D.熟习 短促 体会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做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个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B.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叶庇荫这乡人。 ....
C.两个打工的山西农民在遭到毒打以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工厂的几袋原料。 ....D.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但总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她飞舞。 ....
1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C.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政府部门要正确处理文化、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政绩违背市场规律,不顾艺术尊严。
D.2015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为这个强大的市场贡献票房的,大部分都是商业电影。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②这难道不对吗? ③生命有限,似烟火,转瞬即逝。 A.①对偶②设问③夸张 B①对偶②反问③比喻 C①借代②反问③夸张 D①借代②设问③比喻
8、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A.学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小王领父亲见班主任时说:“老师,这是令尊大人。”
C.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10.赠言是给别人留下的美好祝愿或真诚的希望,它可以增强信心、增进友谊。假如你是高三的学生,在这即将毕业离别之际,你最想把赠言送给谁?请你给在你心中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某位同学或老师拟写一条赠言。(2分)
2
11.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2)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
二、本大题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功,益食八百户。更赐爵列侯,号为舞阳侯。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
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子伉代侯。
大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2.下列对文中斜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
A.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B.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C.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D.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1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项伯常屏蔽之 屏:像屏风一样 B.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 C.益食八百户 益:增加 D.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入:进去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3分)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3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6~17题。(6分)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16.《汴河曲》中,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一句写汴水东流,两岸春光无限。 B.第二句写当年豪华的隋官现已颓败。 C.第三句劝诫人们不要登上长堤远望。 D.第四句写风起杨花易引发思乡之情。 17.《汴河怀古》所写的重点、抒发的感慨与《汴河曲》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4
三、本大题3小题,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要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调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调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作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是要在能自觉,不散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的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5
(选自梁漱溟《朝话》,有删改)
18.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 B.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 C.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 D.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19. 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一项是( ) A.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定。 B.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静”“敬”“竞”四个大字。 C.写文章不急于下笔,先上网专心浏览,摘取相关精彩段落再加以组合。 D.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0.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B.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条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 C.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从而导致行事不顺。 D.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要的根本所在。
四、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做梦的空间有多大
吴光辉
那是1939年一个雾气重重的夏日清晨,露水好大,连小火轮的跳板都湿了。一个佣人将汪曾祺的行李在头等舱里安放妥当,轮船的汽笛就拉响了。一群晨鸟被汽笛惊起,在运河满是浓雾的水面上不停地盘旋,并且发出凄哑的长鸣。19岁的汪曾祺这才省悟到自己真的要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和双亲了,一种生离死别的预感像针刺似的突袭而来,他便泪如泉涌双膝落地,一下子跪倒在小火轮的甲板上。
家境殷实的汪曾祺追求的显然不是钱财,而是为了寻觅自己后来在《受戒》里描写的那个梦,才离开他的故乡高邮古城的。他的目的地自然不是主人公明海去的荸荠庵,而是远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去拜在那里执教的沈从文做老师。而这个文学之梦的起点正是《受戒》里的庵赵庄,他就是在那里第一次读到了沈从文的小说,并从此深深埋下了沈从文情结。这时的汪曾祺肯定不会想到他一生的悲剧从背井离乡外出寻梦的那一刻正式开始了。
6
梦的语言是文学,梦的意境是温情,梦的价值是寄托。我觉得汪曾祺的所有作品好像都有一种梦的意味,当然最具梦境的还是《受戒》。的确,《受戒》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妙的梦,汪曾祺似乎将自己完全遗忘在这个温馨的梦境里,并让自己的灵魂与一位叫英子的女孩子将这个美梦演绎下去,让自己在虚构的世界里重温自己向往已久的温情,最后让灵魂与英子一起飞快地划起双桨,划进了到处是紫灰色芦穗、通红的蒲棒和盛开着野菱角小白花的芦荡深处。
现在看来汪曾祺肯定是用《受戒》描写的那个梦为自己的苍凉一生作陪衬,让自己的人生在这个美梦的衬托之下更显凄凉和哀痛。从1939年离开故乡高邮到1980年创作《受戒》的漫长四十一年里,汪曾祺的人生道路上几乎没有一件是顺当的。1944年他因为不愿服从分配去当翻译,没能拿到西南联大的毕业文凭;1948年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邂逅》,因为时值战乱而未产生多大影响;1950年他家所有家产全部被没收充公,父亲一家从衣食无忧一下子变成饥寒交迫;1958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农村种地养猪,就连父亲病危去世都无法回去;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被关进牛棚,挑水劈柴抬煤、批斗罚跪游街;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因江青让他参与《沙家浜》的创作而被反反复复地隔离审查,写下了十几万字的交代材料。他这四十年真是经历了人间的所有苦难。然而,他的文学作品却让我们读者看不到他这样一个遍体鳞伤的灵魂,奉献给我们的反而总是如诗如梦的温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给人间送小温”。一个备受伤害的灵魂非但没有要求别人去安慰,反而用他那温情如梦的文字去抚慰大众。
六十一岁那年,汪曾祺终于踏上了他阔别四十二年的故乡,在早已白发苍苍的继母住的一间破旧的偏房门前,见到为汪家吃尽了人间辛苦的耄耋娘亲时,哽咽着沙哑地喊了一声娘,流着泪水说儿子没有照顾好家,然后在台阶上长跪不起。
1997年4月初的一个深夜,已经身患绝症的汪曾祺躺在病榻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的老师沈从文在阴间有三居室的纸房子。他从梦里醒来自然便联想起自己只有七平米的房间。这房间里面搁着一张小床,床前是一张小桌子。因为地方太小,到处堆放着书,杂乱得很,走路都得侧着身子。他的后半生就是蜗居于此,并在此创作出他举世闻名的《受戒》。汪曾祺文学的第一梦是《受戒》,最后一梦是恩师。第一梦是庵赵庄的理想国,最后一梦只是三居室的纸房子。庵赵庄和三居室全都在汪曾祺的梦里,庵赵庄是梦里的梦想,三居室是梦里的现实。
1997年6月16日,汪曾祺带着他一生太多的愧疚,太多的遗憾,也带着他一生的梦,见他的老师去了。他用自己这样坎坷的一生延续了老师沈从文在《边城》里为世人营造的梦
7
境,沈从文的“边城之梦”因为有了汪曾祺而又有了续篇“受戒之梦”。我想这就是中国文化人的一种追求梦想而百折不回的传承精神吧?值得思考的是,几十年后的今天,还会有人像汪曾祺当年带着不知读了多少遍的《边城》离开故乡高邮一样,带着他的《受戒》告别自己的故乡,也去追寻另一个可能同样充满悲剧色彩的梦想吗?
(选自《散文》2012年第7期,有删改)
2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大体以时间为序,选取典型片段,追忆了作家汪曾祺坎坷而丰盈的一生,表现了中国文化人为追求梦想而百折不回的传承精神。
B.文章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既渲染了人物浓浓的离愁,也暗示了汪曾祺此番为“寻梦”而背井离乡的悲剧命运。
C.第4自然段作者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汪曾祺遭受的人生挫折与打击,这些生活的苦难直到他的《受戒》发表之后才宣告结束。
D.文章先后两次写到了汪曾祺的“下跪”,生动地表现了汪曾祺因追求文学而远离故乡、未能照料亲人的深深愧疚与自责。
22.请结合文章和个人体会,谈谈你对本文题目“做梦的空间有多大”意蕴的理解。(4分)
23.结合文本加以概括汪曾祺“一生的悲剧”。(4分)
五、本大题1小题,共4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某高校文化节期间,引进该区各书店在校旁的步行街组建流动小书店。一搭建的流动书店内全场图书每斤售价为20元的人民币,吸引了很多市民选购。购书现场很热闹,选购者踊跃,书籍种类繁多。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图书论斤卖不尊重知识文化;有人认为有利知识的传播……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对以上事件提出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