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38分)
1. (2分) 下图是世界某国(局部)自然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
图中自然资源可能为油气资源的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
该国石油的生产成本较高,其原因有( ) ①冻土深厚,开采难度大 ②距离远,石油运费较高
第 1 页 共 16 页
③分布分散,勘探难度大 ④技术落后,设备造价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该国60°经线以东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资源品种单一,开发价值不高 B . 自然条件差,开发易破坏环境 C . 经济发展水平低,需求量较小 D . 边境冲突频繁,开发缺乏安全
2. (4分) (2018高三上·湖州期末) 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候 C . 生物
第 2 页 共 16 页
D . 人类活动
(2) 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 ) A . 厚度增加 B . 养分减少 C . 物质迁移加快 D . 化学过程强度变弱
3. (4分) (2016高二上·肇庆期末) 下图为“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 . 铝土矿 B . 石油 C . 天然气 D . 石灰石
(2)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A . 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B . 提高能源的附加价值 C . 缓解了水资源不足的压力
第 3 页 共 16 页
D . 促进第三产业合理发展
(3) 山西省利用煤炭发电的目的不包括( ) A .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 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 . 增加经济产值 D . 减轻山西省的环境污染
4. (4分) (2017高二下·绵阳开学考)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但长江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②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④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5. (2分) (2016高二上·肇庆期末)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 ) ①土地盐渍化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热带雨林破坏严重
第 4 页 共 16 页
④水土流失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 该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 .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该流域频发洪涝灾害 C .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多干旱少雨的天气
D .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6. (2分) (2017·河北模拟) 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目前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 风—电能源丰富
第 5 页 共 16 页
B . 油—电能源丰富 C . 水—电能源丰富 D . 煤—电能源丰富 (2)
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气候 C . 风力 D . 太阳辐射 (3)
发电基地的建设利于当地( ) A . 完善基础建设,减少寒潮危害 B . 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C . 加速资源枯竭,抑制经济发展 D . 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7. (6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末)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资料表。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1) 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
第 6 页 共 16 页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 A . 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 . 保持土壤肥力 C . 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 . 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8. (4分) (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 2016年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A . 热量充足
第 7 页 共 16 页
B . 昼夜温差小 C . 降水丰富 D . 生长周期长
(2) 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②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 ③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 ④加强市场研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9. (6分) (2016·镇江模拟) 镇江世业洲在改革开放之前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2005年建成的润扬长江大桥世业洲互通式立交桥通车以后,世业洲发展了以草莓鲜果为代表的现代农业,2005年后影响世业洲农业生产类
型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
A . 气候 B . 市场 C . 交通 D . 政府政策
10. (2分) (2017高二下·舒兰期末) 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下图为“京津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第 8 页 共 16 页
(1) 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不包括( ) A . 原料丰富 B . 交通便利 C . 科技发达 D . 水源充足
(2) 目前,京津唐工业区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A . 发挥交通、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汽车、电子装配和高新技术产业 B . 提高钢铁、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 C . 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向知识、资源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 D . 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生态农业等第三产业
11. (2分) (2016·石嘴山模拟) 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关于该地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第 9 页 共 16 页
A . 冬季水源丰富,水稻种植条件好 B . 纬度高,适合种植春小麦 C . 夏季光热充足,作物品质好 D . 气候湿润,适合发展乳畜业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2. (2分) (2019高三上·肇庆开学考)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要说明影响A城市主导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西气东输管道从武威到郑州段为什么不走直线,而向靖边一带凸出?若沿图中虚线修建,与现在路线相比,有何优势?
(3) 近年来,B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快,试分析其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和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4) 山西是能源大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送能源?这种形式有何好处?
13. (2分) (2016高二上·肇庆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门峡水利枢纽(下图)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但是,
第 10 页 共 16 页
三门峡枢纽修建后,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却越来越严重。2001年竣工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枢纽在每年6月开闸放水,可以将部分下游河床的泥沙带入海洋。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减轻黄河下游的凌汛危害。
(1) 分析三门峡枢纽修建后,渭河流域的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2) 分析小浪底开闸放水的时间定在每年6月的原因。 (3) 说明修建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14. (2分) (2015高二上·泰州期中) 2013年某大学几个家乡位于黄河流域的同学,利用假期对黄河进行了综合调查,下面是他们通过调查得到的资料,分析调查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的含沙量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流域及主要水文站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河口镇和旧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从青海省的东部起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地形地质条件好,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黄河流出青铜峡后,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水流平稳。
(1)
第 11 页 共 16 页
黄河中游自________站至________站含沙量陡增,这对下游地区会产生的不利影响________,中游应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是________。
(2)
根据材料三,说明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是? (3)
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如果要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15. (2分) (2019·吉林模拟)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裕尔河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原是嫩江的一条支流,平均年径流量5.71亿立方米,水量较少。后因地壳运动,嫩江干道西移,导致乌裕尔河与嫩江相分离,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逐渐演变为内流河,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为东北地区部分水系分布图。
材料二;吉林省西部地区曾湿地面积广阔。然而,进入上世纪70年代,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湖泊干涸,河水断流,湿地面积急剧萎缩。2013年吉林省正式提出启动实施西部河湖连通工程,通过天然水系和兴修水利工程,将汛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等富余的河水疏导存蓄到天然湖泊和湿地,实现变害为宝。短短5年时间,吉
第 12 页 共 16 页
林西部已成为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湖泊星罗棋布,渔兴牧旺、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面。
材料三;大气降雪时雪花的形态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国际研究,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环境中形成,吉林省的东南部A地区是雪花形态最精彩的区域。
材料四;位于吉林省东南的梅河口市是全球松子最大的集散地,依托长白山区的红松资源,历经30多年运作和积累,年加工松子能力1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0%,占全球的50%以上。目前随着松子需求量增长,梅河口人光不只局限在长白山,国内云南、陕西,国际朝鲜、俄罗斯等地,哪里有松子,哪里就梅河口人,梅河口的松子产业被称为“小铁锤敲出世界级的大产业”
(1) 分析乌裕尔河演变成内流河的过程。
(2) 分析吉林省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 (3) 推测吉林省东南部能够形成最美雪花的天气条件。 (4) 分析梅河口大力发展松子产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第 13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38分)
1-1、
1-2、
1-3、
2-1、
2-2、
3-1、
3-2、
3-3、
4-1、
5-1、
5-2、
6-1、
6-2、
6-3、
7-1、
7-2、
第 14 页 共 16 页
8-1、
8-2、
9-1、
10-1、
10-2、
11-1、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2-1
、
12-2、
12-3、12-4、13-1
、
13-2、
13-3、
第 15 页 共 16 页
14-1、
14-2、
14-3、
15-1、
15-2、
15-3、15-4
、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