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力学随堂练习-2018年第二学期华工网院

来源:画鸵萌宠网
建筑力学随堂练习

第一章 绪论• 1.1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 2018-12-15 23:59:59

1. (单选题)构件和由杆件组成的杆件结构是(

A •建筑学研究的对象 B•土力学研究的对象 C•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 D•弹性力学研究对象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平衡规律的科学是( )

A•建筑学研究的对象 B •静力学研究的对象 C •建筑力学研究的对象 D•弹性力学研究对象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一章 绪论• 1.2建筑力学的任务

1.

(单选题)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

A .矢量 B •代数量 C .标量 D •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一章 绪论• 1.3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1.

(单选题)在任何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变形的

物体称为( )

A •约束 B •刚体

C •白由体 D •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刚体 B •变形体 C •塑形固体 D .弹性固体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一章 绪论• 1.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

(单选题)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结构杆件的基本

受力形式(

A •压缩 B .失稳 C •扭转 D •弯曲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一章 绪论• 1.5荷载的分类

1. (单选题)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变 形称为()

A •力 B •约束 C .力系 D •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荷载按作用范围可分为( )

A .分布和在和集中荷载 B .恒荷载和活荷载 C •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D •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二章 静力学基础• 2.1力、力矩及其性质

1. (单选题)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称为()

A. 力的等效性 B •力的平衡条件 C •力的三要素 D•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这一定律

为()

A•二力平衡公理

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C•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D •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当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则力矩的大小为( )

A •正值 B .零 C •负值 D •不一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二章静力学基础• 2.2约束与约束反力

1. (单选题)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荷载与什么组成平衡力系( )

A •作用力 B •约束反力 C •约束 D •内力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

约束反力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运动方向() A. 相同 B. 无关系 C. 相反 D. 不一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活动铰支座约束,只能限制物体在平面内的任何方向的( )

A •转动 B•移动和转动 C •移动 D •都不能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单选题)判断下图所示平面汇交力系中哪一个合力值最大(

因—— A.

凶一 B. S ----- C. D •无法判别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如图AC和BC是绳索,在C点加一向下的力 P,当a增大时,AC和BC受的力将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判别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三章 平面力系・3.1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1.(单选题)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 )

A .矢量 B •几何量 C .代数量 D .标量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3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当力的作用线垂直于投影轴时,则力在该轴上的投影等于( )

A .零 B •力的大小 C •一半力的大小 D .无法确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该力系的合力一定( )

A •为正值 B •为零 C •为负值 D .无法确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三章平面力系・3.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1.(单选题)

下图中平面汇交力系处于平衡状态,计算

A. P仁8. 66KN , P2=8. 66KN B. P1=5kn , P2=8. 66KN C. P仁8. 66KN , P2=-5KN

P1和P2的值,下面正确的是( )

3

D. P1=-5KN, P2=8.66KN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平面一般力系平衡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主矩必( )

A .同时为零 B •有一个为零 C •不为零 D •没有要求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 )

A. E Fx=O

B. E Fx=0 ; E Fy = 0 C. E M=0

D . E Fx=0 ; E Fy = 0;E M=0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四章 几何组成分析• 4.1概述

1. (单选题)在平面杆系中的什么铰接结构为几何不变体系( )

A .多边形 B .三角形 C .四边形 D .六边形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在产生微小的位移后即成为不变体系的可变体系称为( )

A .几何不变体系 B .常变体系

C .瞬变体系 D. 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在不计材料应变的条件下,如果体系的位置和形状还可以改变时, 这样的体系称为() A •几何不变体系 B •常变体系 C •瞬变体系 D•以上皆不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四章几何组成分析• 4.2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

1. (单选题)一个连接几个刚片的复铰,可使体系减少多少个自由度( )

A • 2 B • 3 C • 4 D • 2(n-1)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一个连接三根杆件的复铰,可使系统减少多少个自由度( )

A • 2 B • 3 C • 4 D • 2(n-1)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1.(单选题)下列平面杆系中,不属于几何不变体系的是(

)

第四章几何组成分析• 4.3瞬变体系的概念

1.(单选题)下列平面杆系中,不属于几何不变体系的是( )

A.

2. (单选题)几何不变体系是指下列哪几种( )

A •常变体系 B .框架体系 C •排架体系 D . B 和 C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图示为几何不变体系,其多余约束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0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单选题)图示为几何不变体系,其多余约束的个数为(

A. 0 B. 1 C. 2 D. 3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四章几何组成分析• 4.4体系的几件组成与静定性的关系

1. (单选题)结构构件中有多余约束的是( )

A.超静定结构

B •静定结构 C•任何结构 D •不确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内力可以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的是( )

A.超静定结构 B •静定结构

C•任何结构 D •不确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五章 轴向拉压杆件 • 5.1拉压杆的内力与应力

1. (单选题)构件的承载能力不包括以下( )

A •韧性 B •强度 C •刚度 D •稳定性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材料的基本变形的是( )

A •拉伸与压缩 B •弯扭 C •剪切 D •扭转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低碳钢试件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变化包括以下阶段( )

A •比例阶段 B •颈缩阶段 C •屈服阶段 D•以上皆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五章轴向拉压杆件 • 5.2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

1.

(单选题)下列材料中属于延性材料的是( )

A •混凝土 B •低碳钢 C •铸铁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D .石材

2.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塑性材料在断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 B•塑性材料抗拉强度极限比脆性材料低 C •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极限比抗拉强度极限小 D •只有塑性材料适用于虎克定律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塑性材料的强度指标是( )

A. 弹性极限 B•塑性极限 C•比例极限 D•强度极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五章 轴向拉压杆件 • 5.3应变和变形

1.

(单选题)塑性材料的塑性指标是( )

A•强度极限 B •延伸率 C •屈服强度 D.弹性极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J 8 = 2. ----------------------------------------------------------------------- (单选题)压杆临界力的计算公式为

关于临界力下列

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A.两端固接时比两端铰接时压杆的临界力大

B・压杆的临界力与作用荷载的大小有关 C •压杆材料的强度越大,则其临界力越大 D•杆件截面越小,临界力越大

第五章轴向拉压杆件 • 5.4轴压杆的稳定

1. (单选题)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 .杆件的强度越大,则刚度也越大 B•提高杆件材料的强度能提高杆件的承载力 C •提高杆件材料的强度能提高杆件的刚度 D •减小杆件材料的刚度能提高压杆的稳定性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提高压杆稳定性的关键在于提高( )

A •临界力 B •截面尺寸 C •材料强度 D•压杆强度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不能有效的提高压杆的稳定性的是( )

A•选择合理截面形状 B. 加强杆端约束 C•采用高强度材料 D •采用高弹性模量的材料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为提高压杆的稳定性,压杆的截面形状不宜采用(A •实心圆 B •矩形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C •正方形 D •空心圆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六章剪切和扭转杆件 • 6.1剪切和挤压的强度计算

1. (单选题)剪切变形的受力特点不包括( )

A•外力等值 B •方向相反 C •平行且相距很近 D •在同一直线上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钢结构中铆接接头的破坏可能有下列哪些形式( )

A•铆钉剪断

B•铆钉与钢板之间的挤压破坏 C•铆钉拉断

D •钢板沿削弱截面被拉断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下列构件中不发生扭转变形的有( )

A •雨篷梁 B •吊车梁 C •楼梯梁 D•框架边梁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六章 剪切和扭转杆件 • 6.2扭转的概念

1.

(单选题)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剪切变形时在两力之间的相邻截面将发生相对错动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B •挤压是指两个物体相互传递压力时接触而受压的现象

C•剪切变形是角变形,而拉压变形是线变形 D •挤压和杆件受压缩的性质是一样的

2.

(单选题)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杆件发生扭转变形是因为在杆件轴线上作用了两个力偶 B•当构件发生扭转破坏时是最先发生在构件的外边缘 C •扭转时杆件各横截面绕轴线没有发生了相对转动 D •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是均匀的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六章剪切和扭转杆件 • 6.3圆轴扭转的应力和强度

1. (单选题)圆轴扭转时,关于横截面上的应力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圆心处的剪应力为最大 B .圆心处的剪应力不为零 C•圆周处的剪应力为零 D•圆周处的剪应力最大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扭矩的计算公式为( )

A • Tcr=0.8ftWt B • Tcr=0.6ftWt C • Tcr=0.7ftWt D • Tcr=0.9ftWt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在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 3 t的取值范围为( )

A • 0.7 <3 t< 1.0 B • 0.5 <3 t< 1.0 C • 0.7 <3 t< 1.2 D • 0.5 <3 t< 1.2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箱形截面的抗扭能力与) 同样外形尺寸的实心矩形截面( A •箱形截面远小于实心矩形截面 B .两者基本相同 C •箱形截面远大于实心矩形截面 D .基本相同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七章平面弯曲杆件• 7.1截面的几何性质

1.

(单选题)图形对所有平行轴

的惯性矩中,图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为(

A .最大 B .最小 C •为零 D •不确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七章平面弯曲杆件• 7.2梁的内力

1. (单选题)梁的内力正负号规定弯矩使梁如何为正( )

A •下压上拉 B. 上下同时受拉 C .下拉上压 D .上下同时受压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梁在弯曲时,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会产生的内力是(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A .轴力

B .剪力 C .弯矩 D . B 和 C

3. (单选题)在简支梁跨中作用一个集中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大弯距值在边跨 B •最大剪力值在跨中 C •支座处剪力为零 D •支座处弯矩为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受均布垂直荷载作用的简支梁,,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 •跨中截面弯矩最大 B •跨中截面剪力最大 C •跨中截面剪力为零 D .支座截面弯矩为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

(单选题)关于图示简支梁的内力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AC段剪力为斜直线

B • AC段弯矩为水平线 C • DB段弯矩为抛物线 D • CD段剪力为斜直线 al ■■亠 E -小B la J1「套 RLTT :四・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七章平面弯曲杆件• 7.3梁的应力与强度

1.

(单选题)对于矩形截面梁,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A •岀现最大正应力的点上,剪应力不一定为零 B •岀现最大剪应力的点上,正应力必为零

C •梁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必岀现在同一点上 D •梁横截面上剪应力和正应力不同时岀现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的大小沿梁高的规律分布正确的是( )

A .在中性轴处剪应力为零 B•在中性轴处剪应力为最小

C •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处均为最大 D•距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处为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梁的正应力在横截面上是沿梁高呈线性分布且( )A•中性轴上正应力为最大值 B•均匀分布

C•离中性轴最远的上下边缘正应力最大 D •中性轴上正应力为正值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根据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不合理的截面形状为(A .正方形 B •工字形 C • T形 D •矩形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 (单选题)可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有效措施是( )

A •增大梁的抗弯截面模量 B •调整加载方式减小弯矩值 C •加大梁的高度

D •以上皆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八章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 8.1多跨静定梁

1.(单选题)图示静定梁B点弯矩为()

A. 20kN/m B. 10kN/m C. 15kN/m D. 25kN/m

a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图示静定梁B点弯矩为()

A. 20kN/m B. 10kN/m C. 15kN/m D. 25kN/m

a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图示最大弯矩为()

A. 20kN/m B. 10kN/m C. 15kN/m

D. 30kN/m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单选题)图示结构作用下的旋臂刚架,其梁端弯矩

A. 288kN.m B. 258kN.m

MAB为()

C. 268kN.m D. 238kN.m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八章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 8.3三铰拱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三铰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当拱高 f变小时,水平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变小、变大、不变都有可能

推力 H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八章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 8.4静定平面桁架

1.(单选题)图(h)所示桁 架DE杆的内力() A. 0 B. P C. -P D. 2P 0「…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单选题)图示结构的零杆有( ) A. 6根 B. 7根 C. 8根 D. 9根 a …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A. B. C. D.

|

0 P/4 P/2 -P/2

4 i 4'■=! MI s Lar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求图示结构最大弯矩( )

A. 2P/3 B. 2P/3 C. 2P/3 D. 2P/3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图示d = 4m,求斜杆的轴力()

A. -21.32 B. -28.28 C. -31.58 D. -29.67

a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求图示杆1的轴力()

A.—

D. I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八章 静定结构内力计算 • 8.6静定结构的特性

1.

(单选题)引起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的因素为( )

A. B. C. D.

温度改变 制作移动 材料收缩 荷载加载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九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 9.1概述

1. (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的单位荷载根据计算方便进行假设 B•虚功中的位移状态是不能进行虚设的

C •虚功原理包括平衡条件和几何条件(位移协调条件) D •利用一个假定的虚拟单位力状态可能求岀多个位移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被称为性线变形体系的互等定理的是( )

A •功的互等定理 B •位移互等定理 C•反力互等定理 D•以上皆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D •分别在截面A、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单选题)图示结构,求 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时,所设相应单位荷载应为(

A. —个作用在截面 A的单位集中力偶 B. —个作用在截面 B的单位集中力偶

C •分别在截面A、 B各作用一个单位集中力偶,方向相同

B各作用一个单位集中力偶,方向相反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

第九章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 9.2虚功原理

1.(单选题)求图示梁铰 C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 第九章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 9.4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

1.

下结点

(单选题)图示结构中,EI =常数,在荷载作用C的转角为()

A. FPI2/3EI(逆时针) B. FPI2/3EI(顺时针) C. 0

D. 2FPI2/3EI(逆时针)

回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图示桁架各杆 E A相同,结点 A和结点B的竖向位移()

_|< 0

A. _> 0, B.回屆=0 C. 0,屆〉0 D .国0,屆〉0 a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单选题)求图示刚架 B端的竖向位移()

I -------------------- H ― = BJi iL -Ml 云 BHLT:4 凶 A.

3 ' ™ \" B.

凶 C.

D. 凶f ——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九章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 9.5图乘法

1. (单选题)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

A •单位荷载下的弯矩图为一直线 B. 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 C •所有杆件EI为常数且相同 D•结构必须是静定的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位移计算的图乘法可用于的结构为( )

A •曲梁(曲杆)结构与变截面梁 B •拱结构

C•任意平面杆件结构

D•由等截面直杆组成的梁与刚架结构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图乘法的必要条件是( )

A •外载是集中荷载

B • Mp和M图中有一个是直线图形 C •杆件截面是矩形 D •支承方式是固定支座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九章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 9.6静定结构在支座位移引起的位移计算

1.(单选题)刚架支座移动与转动如图,求 D点的竖向位移()

A. B. C. D.

I |

5.25 X 4.25 X 6.25 X 7.25 X

iT--naa ■■■■

10-3a 10-3a 10-3a 10-3a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单选题)刚架支座移动如图,[0=a/200,库a/300,求D点的竖向位移() A. B. C. D. 因—・ A 呂i-- 因j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单选题)图示刚架A支座下沉0.01°,又顺时针转动 0.015 rad ,求D截面的角位移()

A. B. C.

0.035rad( 氐) 0.050rad( 哄) 0.025rad( 星)

D. 0.055rad( I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十章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10.2用静力法作影响线

1.(单选题)图示结构截面 C的剪力FSC影响线,在()

A. ABC部分不为零,CD部分为斜直线 B. ABC部分为零,CD部分为水平线 C . ABC部分为零,CD部分为斜线 D . ABC部分为零,CD部分为零

-r

BI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图示结构FSC影响线(F = 1在BE上移动)在BC、CD段的纵标为()

A. BC段、CD段上均不为零 B. BC段、CD段上均为零 C . BC段上为零,CD段上不为零 D . BC段上不为零,CD段上为零

I |

■12* LVT BWF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十章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10.3用机动法作影响线

5.(单选题)图示结构A支座横向反力FAH影响线(F=1在AC上移动)在A、B两点的纵标分别为 ()

A. 1,1 B. -1, -1 C. -1,1 D. 0, 0 l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1.(单选题)图示简支梁,支座 A反力FA的影响线是() 1 W ■ IT\" ・ rim飞 ITEJ A. 1 || 4 “I ■ ° ■ 凶 B. 凶 . ....... C. a D.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单选题)图示简支梁,跨中截面 C弯矩MC的影响线是() a A. B \"■… B. s C.

第十章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10.3用机动法作影响线

3.(单选题)图示悬臂梁,C截面弯矩MC的影响线是()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单选题)图示结构B支座反力FB影响线(F = 1在EC上移动)在B、D两点的纵坐标为()

A. 1, 2/3 B. 1, 3/2 C. -1,-2/3

D. -1, 0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5.(单选题)图示结构D截面弯矩MD影响线(F=1在AC上移动)为()

I !■ — T iK 4.a .4 :a«a e ia»— 4.. -UM 凶 A.

■ -— iua 1 ii Mt —i tai i B. a 因 C. 凶 D.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十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10.4影响线的应用

F=1在AC上移动)为() i.(单 •选题)图示结构FSD影响线( A. 凶 B.

因 C. a D. 一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图示结构D截面剪力FSD影响线(F=1在AC上移动)为()

a ----

A. 凶 - B. 因 C. 因 D.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图示结构D截面弯矩MD影响线(F=1在AE上移动)为()

因一-

A. || ■ - ■;» ■» a- * - m.・ jaai B i 凶 B. n !■ ■ — _M - -a li la _ r 一 — JU ■凶 C. 因 D.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图示结构D截面剪力FSD影响线(F=1在AE上移动)为() I H •一 J 列i' E *1* L-TH! ■ ^1师 THE] 因 A. 因 _ B. 因 C. a D.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第十章 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 10.5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

1.

(单选题)利用影响线求给定荷载作用下 QC的值()

A. 75kN B. 65kN C. 60kN D. 70kN

■ ■ r ■ - ■ ■■ r ・m — srnL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一章 力法• 11.2力法的基本概念

1.

(单选题)力法的三要素不包括(

A •基础连接方式 B•力法方程 C •基本结构 D .基本未知量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十一章 力法• 11.3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

1.

本结构如图

(单选题)图a桁架,力法基b,力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

Qi为

A. 3.414I/EA

B. -4.828I/EA

C. 4.828I/EA

D. 2.01/EA

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图示超静定结构分别承受荷截作用(图 a)及支座移动作用

(图 b),用力法求解时,若

选取同一基本结构(图 c),则在两组力法方程各项系数中不相同的是(

A.主系数 B.

副系数 C •自由项 D •右端项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求图示超静定结构的 MAB () A. 37kN ? m (上侧受拉) B. 26kN ? m (上侧受拉) C. 31kN ? m (上侧受拉) D.

35kN ? m (上侧受拉)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一章 力法• 11.4对称性的利用

1.(单选题)图示排架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杆 AB的轴力为()

A. -2P B. -P C. 0 D. P

a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问题解析:

第十二章 位移法• 12.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 (单选题)位移法中的形常数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岀来的( )

A•力矩分配法 B •力法 C •叠加法 D •图乘法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位移法的三要素不包括( )

A.基本未知量 B .基本体系 C •基本参数 D .基本方程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十二章位移法• 12.2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杆端弯矩

1.(单选题)图示结构,截面 A的弯矩值为()

A. B. C. D.

EI/I 2EI/I 4EI/I 6EI/I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十二章位移法• 12.3位移法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未知量

1.(单选题)判断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A. 3 B. 4 C. 5 D. 6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判断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

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A. 7 B. 8 C. 9 D. 10

区]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判断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

基本未知量的数目(

A. 7 B. 8 C. 9 D. 10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

(单选题)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 i,各杆长均为 丨()

MAB值,各杆线刚度均为

A. ql2/16 B. ql2/32 C. ql2/48 D. ql2/8

| . . ||| - 虬.

LJ

I

-fWB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单选题)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 MAB。各杆EI =常数,q = 20kN/m ()

A. -50 kN ? m B. -60 kN ? m C. -70 kN ? m D. -80 kN ? m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左下角固支端 M值。丨

-4 .86kN ? m -1 .86kN ? m -3 .86kN ? m -2 .86kN ? m

=4m () A. B. C. D.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十二章位移法• 12.6有侧移刚架的计算

1.

=4m ()

A. -456kN ? m B. -645kN ? m C. -546kN ? m D . -564kN ? m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常数() A. ql 2/8 B. ql2/16 C. ql2/24 D. ql2/4

因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数()

A. ql2/12

(单选题)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左下角固支端 M值。丨

(单选题)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右下角固支端 M值。EI

单选题)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的滑动端 M值。EI =常

B. ql2/18 C. ql2/16

5.(单选题)求对应的荷载集度 q。图示结构横梁刚度无限大。 已知柱顶的水平位移为 」

()

A. B. C.

5kN/m 3kN/m 2kN/m 4kN/m

D.

因一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第十三章力矩分配法 • 13.1基本概念

1.(单选题)若图示各杆件线刚度 i相同,则各杆 A端的转动刚度 S分别为()

A. 6 i,3 i,i B. 4 i,3 i,i C. 4 i , 2 i , i D. 4 i , 3 i , 2i

a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图示结构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 丨

为()

A. 1/4 B. 1/6 C. 1/2

D. 1/8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图示结构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 回

为()

A. 1/4 B. 1/6 f 1/2 C .

D. 1/8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在弯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

结点不平衡力矩愈来愈小,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

主要是因为()

递,

A. B.

>1 =1

C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 <1

D.>0(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5.

(单选题)杆件并联的基本特征是(

A •各杆件两端的相对侧移相同,而总剪力等于各杆剪力之和 B •各杆件两端的相对侧移相同,而总剪力等于各杆剪力最大值 C •各杆件两端的相对侧移相同,而总剪力等于各杆剪力绝对值之和 D •各杆件两端的相对侧移相同,而总剪力等于各杆剪力平均值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第十三章力矩分配法 • 13.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1.(单选题)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MDC ()

A. 8m /14 B. 9m /14 C • 6m /14

D. 5m /14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2.

(单选题)用力矩分配法求图示结构 P作用点的M值。已知:回

A. 34.5kN.m B. 35.5kN.m C. 36.5kN.m

D. 30.5kN.m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单选题)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并求支座 B的反力()

A. 4kN B. 8kN C. 7kN D. 6kN

— --------------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

(单选题)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MAB ()

A. 1.67 kN.m

B. 2.26 kN.m

C. 1.36kN.m D. 3.27kN.m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 (单选题)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 MAB () A. 11.86 kN.m B. 11.63kN.m C. 11.02kN.m D. 11.16kN.m I | ii ■! R l.l» a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