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年第8期 金融危机下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郑健 (鸟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鸟鲁木齐83oooo) 【摘 要】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探讨了在这种影响下如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 养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 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盒融危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郑健(1979一),男,新疆鸟鲁木齐人,鸟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及测 绘测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071s.5 【文献标识码1^ 【文章编号】1002-4107(2010)08-0042-02 一、金融危机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后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只有一技之长,才能让自己 (一)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当前必须要抓住棚遇,为经济复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使世界经济发生严重动 苏 蓄发展的后力。 荡,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金融危机转变就业风向,迫使高等职业教育需 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就高等职 要更加贴近市场。虽然近几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生就 业教育而言,无论是应对当前形势,还是保障今后高 业率都比较高,但这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需要大 职事业发展,其目的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 量技能型人才的时候。面对新危机,要有新思路。现 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 在金融风暴给就业发出预警,我们必须积极应对。金 不可替代性,这其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又是 融危机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有滞后性。为此,我们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q。 把学校发展的眼光聚焦在市场上。研究市场,把握市 当前,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场规律,尤其是面对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危机,对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毕业生就业会受到影 业倒闭、裁员带来的就业需求变化进行分析。 响,因为劳动密集性企业用工市场在萎缩。第二,政 3.抓住机遇,改善师资机构,加强校企合作。一是 府投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大 以人为本广纳专才,改善师资结构。全球金融危机是 幅度降低,政府用于教育、社会事业的投资肯定会受 企业的灾难,而学校则是相对安全的“避风港”。把企 到影响。第三,校企合作会受到影响。在金融危机影 业中的能工巧匠吸收到教师队伍中来,将可以较好 响下,相关企业纷纷缩减用人计划,昔日供不应求的 地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从而顺利解决长期困扰学 “订单”生遭遇了“撤单”的尴尬。 校课程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双师”难题。二是主动热 (二)职业教育要学会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情伸出援助之手,加强校企合作嘲。企业遇到了困难,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金融 职业学校要主动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想方设法尽 危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即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要突 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危难之时学校 破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与障碍。 给予企业帮助,一旦企业形势好转,校企双方必将成 1.企业在经济危机面前,对专业人才和技能型人 为最“铁”的合作伙伴。 才的需求大大提高,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金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融危机对职业学校就业造成冲击是必然的,但企业 (一)金融危机发生后,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 在裁员的同时,也在进行内部整合,这对职业教育的 思考 发展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在德国流行这样一句话: 面对金融危机发生后企业员工失业现象的产 “任何一次经济转型,能工巧匠都不会失业。”金融危 生,高等职业院校要审视自身教育职能的发挥和职 机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 业教育的规律性适应。要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如何 才的需求量会加大,企业提高用人门槛变成了一种 办职业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技能?要用什么样的人 社会现象。从这个层面上讲,金融危机对促进整个职 才培养模式培养?显然。仅能满足目前岗位需要的技 业教育的提升是有好处的。可以大胆预测,将有无数 能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有一定超 出外务工者重回学校学习。这也会i ]明白。在激 前性。表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 烈的就业竞争中,知识、技能是最重要的。经济复苏 段都要适度超前,既要满足现实岗位对职业技能的 42 郑健:金融危机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需求,又要客观反映岗位技能发展方向,同时拓展不 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为目标。师生技能竞赛 同岗位职业技能适应性,反映职业教育的先进性。使 比的是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要防止出现 学生既能适应现实岗位,又具有岗位能力的可持续 “以赛代考”、“以赛代学”现象。比赛是形式不是目的;发展性,以应对技术科学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换代需 比赛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比赛的 要朗。无论是应对当前形势,还是保障今后高职事业 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该看重比赛过程,看重学生和 发展,关键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改革和创新人 教师的发展过程。在师生技能竞赛活动中要树立“比 才培养模式又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树立“以赛促教、以 (二)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路径 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发展观。在学校多设立一 在新形势下,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高等职 些校园技能节,并把它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加 献。 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空间很大,提升办学内涵,提高 职业教育质量是今后几年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3.以第三产业职教园区为载体,促进校企深度合 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学校的当务之 作。2006年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理事长的新疆现 急。如何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笔者认为应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 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训模式;创新实训场室建 设。倡导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改革课程模式为: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 目。要让学生将知识、技能、态度的学习融为—体,要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创新实训教学模式。 1.以学分制教学为载体,积极推进质量评价机制 创新。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其根本目的 就是要促进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科型教学体系向现 代教学体系转型,满足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 求H。与之相适应的是。评价机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 革。多年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倡导和施行的学分制 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 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彰显 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今后,乌鲁木齐 职业大学将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打破以笔 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制定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 课程考核标准,建立分模块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既 考核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考核学生掌握的技能及学 习态度。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 试、操作与作品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第一课 堂考核与第二课堂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社 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同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应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课程 改革,充分利用各院系、各教研组的力量,大力开展 校本课程开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 课程。 2.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 平。近几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很多学院都组织不同 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全国及各省市举行的各种技能大 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很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 值和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职业教育“导 向就业、对接企业、强化技能、重视综合素质”的改革 方向,已越来越清晰田。与此同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也结合学分制的全面推行,有组织地开展了多种以 技能竞赛为载体,全面提升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职业 教育办学水平的技能大赛。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加强 了技能型人才培养,同时展示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熟练的职业 技能,把开展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的重要手段,并以此来促进职业学校真正强化 技能的目的,构建职业教育发展新平台。笔者认为, 还应该多组织一些师生技能竞赛,要以师生的技能 代服务业职教园区投^建{殳,园区由4所高等职业技 术学院、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院、2所技工学校和14 家高新技术企业组成,重点建设8个以制造类服务 业为主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产业化”、“车间建在 学校,课堂设在车间”,成立“校企合作联盟”连接行 业、企业,调配资源,已成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现代 服务业职教园区的科学运作模式。校企合作是职业 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创 新的核心内容。校企合作对发挥校企双方积极性,加 快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 济相结合有着重要作用。校企合作的内容很丰富,形 式也多样化,不少职业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 后,校企双方应本着“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原则一 起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 心的模块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研结合,校园文化与企 业文化的有机融合问。 4.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多方支持。要加 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校区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五 大工程”、“三项计划”,继续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尤其是解决实训设备、工位和高技能“双师型”教师 不足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政策促进、政府推 进方面做好参谋,积极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造 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改革学籍管理制度,修改毕业标 准和学生学业评价方法,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造 良好的内部环境;教研机构要致力于课程改革,对新 课程的实施提供指导和帮助;积极组织学校探索具 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 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职 业学校要积极发挥师资、设备等优势为企业服务,促 进枝.企合作。 【参考文献】 [1】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2002:23.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2:58.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47. [4】[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及其优化[J】.职业技术 教育,2001,04). [6】戴勇.江苏制造业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 [z].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责任编辑李金波】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