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新颖前卫的科幻小说似乎也总不能避免立足于现代科技知识,从而对未来做出想象;再抽象的画作,似乎也能寻见现实认知的投射。于是有人说,知识是想象力的土壤,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知识是想象力的“土壤”,这意味着基于知识的获取,我们才能够萌生想象力,想象力是孕育于知识的温床之中。
诚然,富有价值的想象力,往往都是源于现有的知识,而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做出大胆的构思、革新和改变,其后果往往是优化了现实知识的局限之处,或是揭露了现有认知的不足之处,正如科学家们基于鸭子依靠脚蹼游泳的知识,想象人是否也可像鸭子一般游于水中,从而发明了潜水用具;正如科幻小说家们基于对现有科技的认识,进一步想象人类未来的生存境况,而写出了众多如《三体》一般的优秀的科幻小说。那些以事实知识为养分生长的想象力,让人品味出其中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能令人对其进一步思考,付于实践。而不以知识为据的,无理头的幻想,终如同那以现实为依据的空想社会主义蓝图化为泡影。
但“知识”与“想象力”的关系仅仅是单方面的供养如此单一纯粹吗?不然。知识一定能够孕育出想象力吗?这揭示了孕育出想象力的常常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其背后人对于知识的态度以及使用“知识”的方法。倘若
你对知识从来都是盲目信服,说一不二的,你自然无法挣脱这看似已“既定”的知识的困缚,在这样的知识土壤上是开不出想象力的花朵的。恰如统治世界甚长的“地心说”,或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学错误的理论,以及成千上万务实求真反映知识却不出众的写实画作或文学作品,我们确实是拥有了知识作为土壤,但却并未孕育出想象力之花。可见,想象力的萌发还需要一些人们敢于打破已有知识的局限,拥有超越知识的勇气,对更广阔的世界边界作进一步的探寻。正如这土壤一般,当土壤干涸了,我们总应耕耘出新的肥沃的土壤,而非“严阵以待”,恪守“知识”而被禁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