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安全鉴定
泵站工程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增加水流能量,使其满足兴利除害要求的综合性工程。泵站工程广泛应用于农田排灌、城镇给水排水、农牧业供水、围海造田、抽水、蓄能、工程施工排水、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等,在提高农业生产规模,确保农业增产,保障城镇居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用水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泵站工程运行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泵站安全鉴定、安全监测、安全检查、维护安全管理。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 316–2015)对灌溉、排水、调(引)水及工业、城镇供排水的大中型泵站及安装有大中型机组的小型本站安全鉴定做出了明确要求。 (1) 安全鉴定要求
由多级或多座泵站联合组成的泵站,可按一处泵站进行安全鉴定;由共同进出水建筑物的两个及以上机房组成的泵站可按一座泵站安全鉴定。
泵站安全鉴定分为全面安全鉴定和专项安全鉴定。 1)泵站全面安全鉴定要求
泵站需要进行全面安全鉴定的情况包括: ①建成投入运行达到20~25a。
②全面更新改造后投入运行达到15~20a。 ③上述两个条款规定的时间之后运行达到5~10a。 2)泵站全面或专项安全鉴定要求
泵站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全面安全鉴定或专项安全鉴定: ①拟列入更新改造计划。 ②需要扩建增容。 ③建筑物发生较大险情。
④主机组及其他主要设备状态恶化。
⑤规划的水情、工情发生较大变化,影响安全运行。 ⑥遭遇超设计标准的洪水、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
⑦按《灌排泵站机电设备报废标准》SL510的规定,设备需报废的。 ⑧有其他需要的。
(2) 泵站管理单位安全鉴定职责
泵站管理单位应负责所管辖泵站安全鉴定的组织和实施,具体的工作职责包括: 1)向具有管辖权限的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泵站安全鉴定申请报告。 2)进行泵站现状调查分析,编制《泵站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3)为安全鉴定提供必要的资料。
4)委托检测单位承担现场安全检测和勘测设计单位承担工程复核计算分析工作,并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在鉴定过程中发现尚需做补充检测或复合分析工作时,及时组织实施。 5)配合泵站安全鉴定委员会(小组)的工作。
6)进行安全鉴定工作总结,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安全鉴定材料。 7)进行安全鉴定资料归档,并长期保管。 (3) 现状调研分析
泵站安全鉴定包括现状调查分析、现场安全检测、工程复核计算分析、安全类别评定、安全鉴定工作总结5个基本程序。其中需要泵站管理单位参与做的是第一步现状调研分析。 1)现状调研分析资料收集
泵站管理单位进行现状调研分析时,应首先进行现状资料收集工作,收集的资料应真实、完整,收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原设计、施工资料 工程地质勘查资料; 设计报告和竣工图纸;
主要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型号、生产日期及主要技术参数;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及施工、安装资料等。 ②更新改造资料
更新改造安全鉴定报告及相关资料; 更新改造工程的设计报告和竣工图纸;
改造后主要机电设备和金属及结构的型号、生产日期及主要技术参数; 更新改造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及施工、安装资料等。 ③运行与技术管理资料 历年泵站运行的观测记录资料; 历年机电设备试验检测资料;
建筑物、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大修资料; 重大事故分析处理报告。
④泵站所在地及受益区的水文、水情及规划资料。 ⑤其他相关资料。
2)泵站现状调研分析报告编写
泵站管理单位应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泵站工程实际状态,并应重点检查建筑物、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薄弱和隐蔽部位。对检查、观测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泵站运行、效益发挥等方面的影响,编制《泵站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泵站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 ①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包括泵站位置,建成时间,地位作用,主要设计参数,泵站的构成,工程特性(包括设计标准、特征水位、装机规模、设计流量),更新改造(包括扩建、续建、配套)情况,建筑物基本情况(构成、类型、结构型式),机电设备基本情况(主要设备类型、型号、数量、出厂时间、主要性能参数、更新改造时间与内容),金属结构基本情况(主要金属结构类型、型号、数量、制造时间、主要参数、更新改造时间和内容)。
泵站运行管理情况。包括泵站运行管理制度,平均年运行态势、总抽水量、总耗能量等情况,机电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和检修情况,运行期间遭遇超设计标准洪水、强烈地震及重大事故造成的建筑物、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损坏情况及处理措施等。
泵站技术经济指标情况。包括工程完好率、设备完好率、装置完好率、能量单耗、供排水成本、供排水两、单位功率效益、安全运行率。
②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安全状态初步分析
主要对泵站建筑物、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好程度、安全状态等逐项详细描述,并对建筑物和机电设备、金属机构存在问题及缺陷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泵站“安全可靠、高效经济”运行和工程效益发挥的影响等,进行初步分析。
该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所示:
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筑物、机电设备、金属结构。 泵站安全状态初步分析:建筑物、机电设备、金属结构。 ③措施与建议
根据初步分析结果,提出需要进行现场安全检测和工程复核计算分析的项目,并提出对建筑物、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进行大修、加固、改造或更新的建议,以及在更新改造前应采取的安全措施等建议。 该部分的内容结构如下所示: 安全检测和复核计算分析项目; 措施与建议。 ④附表及附图 泵站基本情况表;
泵站总体布置图(由多级或多座泵站组成的泵站附图1份),单座泵站平面布置图、剖面图(由多级或多座泵站组成的泵站,进行安全鉴定的每座泵站附图各1份)。
泵站巡查和观测
(1) 泵房巡查和观测要求 1)泵房巡查和观测
①泵站正常运行每一工作班应对泵房主要结构部位进行一次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在超设计标准运行或发生突然停电事故恢复运行时应增加巡查次数。
②泵站管理单位应注意观测旋转机械或水力引起的结构振动,严禁在共振状态下运行。
③根据设计布置的观测点对泵房不同部位的沉降和位移进行观测。观测时间和周期应在建成放水前后3日内各1次,7日后1次,1年后每年1次,若超设计标准运用必须增加观测次数。 2)泵站进、出水池巡查和观测
①靠近防洪堤建设的泵站,防洪排涝期间应加强对进、出水池的巡视检查。 ②发现管涌、流沙或水流对堤岸和护砌物的冲刷应采取保护措施。
③泵站管理单位定期观测进、出水池底板,侧面挡土墙和护坡的稳定。如发现危及安全的变化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堤防安全。 (2) 泵站巡查内容 1)主泵房巡查
主泵房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泵站结构是否完整,能否满足整体稳定要求,在泵站设计范围内,能否安全运行。 ②基础变形及不均匀沉降是否满足要求。 ③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④砌体是否完整。 ⑤混凝土是否存在碳化。
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⑦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是否锈蚀,锈蚀率满足要求。 ⑧各构件是否完好,是否有明显裂缝、缺损、渗漏等缺陷。 ⑨观测设施是否齐全,是否满足要求。 2)泵站进、出水池巡查
泵站进、出水池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②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满足整体稳定要求。 ③防渗、反滤设施技术状况是否良好。 ④变形及不均匀沉陷是否满足要求。
⑤混凝土结构强度、碳化深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锈蚀率是否满足要求。 ⑥砌体是否完好。
⑦观测设施齐全,是否满足要求。 3)流道(管道)巡查
流道(管道)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技术状态是否完好,是否满足过流及流态要求。
②结构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明显错位、裂缝、缺损、渗漏等缺陷。
③混凝土结构强度、碳化深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钢筋锈蚀率是否满足要求。 ④过流面是否光滑,是否存在蚀坑。
⑤管坡、管床、镇墩、支墩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明显裂缝及不均匀沉陷。 4)主水泵巡查
主水泵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在设计最高和最低扬程范围内,能否正常运行,性能指标是否满足泵站设计要求。 ②主要零部件是否完好。
③转动部位和固定部位之间间隙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④过流部件表面是否存在磨蚀、锈蚀情况。
⑤运行稳定,振动、噪声、摆度和轴承温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⑥轴承和密封装置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存在渗油现象。 ⑦叶片调节装置是否良好,动作是否可靠。 ⑧结合面是否漏水。
⑨过流面防腐、外观涂漆、标志等是否符合要求。 5)安全防护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巡查的内容包括:
①安全防护遮拦、隔离栅栏的设置、损坏情况。 ②防雷设施的设置及完好程度。 ③消防设施的设置及完好程度。 (3) 泵站观测内容 泵站观测的内容包括: 1)进出水口水位。 2)泵站抽水量、耗能量。
3)主要建筑物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扬压力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