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步是诗行中按一定规律出现的轻音节和重音节的不同组合成的韵律最小的单位。 我们知道凡是有两个以上音节的英文单词,都有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之分,在一句话中,根据语法、语调、语意的要求,有些词也要重读,有些要轻读。如he went to town to buy a book.. I’m glad to hear the news. 英文中有重读和轻读之分,重读的音节和轻读的音节,按一定模式配合起来,反复再现,组成诗句,听起来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就形成了诗歌的节奏。多音节单词有重音和次重音,次重音根据节奏既可视为重读,也可视为轻读。读下面这两句诗: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这两行诗的重读与轻读的固定搭配模式是:轻――重。在每行中再现四次,这样就形成了这两行诗的节奏。某种固定的轻重搭配叫“音步”(foot),相当与乐谱中的“小节”。一轻一重,就是这两行诗的音步。一行诗中轻重搭配出现的次数叫音步数,这两行诗的音步数都是四,所以就称其为四音步诗.
据统计:英诗中这种轻重音组音步分为五种: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格和扬扬格。其余各种音步可以看作是从这五种衍生而出来的。 抑扬格
如果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轻,后者为重,则这种音步叫抑扬格音步,其专业术语是(iamb, iambic.)。轻读是“抑”,重读是“扬”,一轻一重,故称抑扬格。 英语中有大量的单词,其发音都是一轻一重,如adore, excite, above, around, appear, besides, attack, supply, believe, return等,所以用英语写诗,用抑扬格就很便利。也就是说,抑扬格很符合英语的发音规律。因此,在英文诗歌中用得最多的便是抑扬格,百分之九十的英文诗都是用抑扬格写成的。
音步(Foot):
英诗中这种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殊性组合叫作音步。一个音步的音节数量可能为两个或三个音节,但不能少于两个或多于三个音节,而且其中只有一个必须重读。分析英诗的格律就是将它划分成音步,并区分出是何种音步以及计算音步的数量。这种音步划分叫scansion。根据一首英诗组成的音步数量,每一诗行一个音步称“单音步”(monometer);每一诗行有两个音步的,称“双音步”(dimeter);含有三个音步的,称“三音步”(trimeter);此外还有四音步(tetrameter)、五音步、(pentameter)、六音步(hexameter)、七音步(heptameter)、八音步(octometer)。
五步抑扬格 - 五步抑扬格的特点 1.每一行诗有十个音节。
2.每十个音节中分五个音步。
3.每一个音步有两个音节,重音落在第二个音节上。
An EMPTY HOUSE
Alexander Pope
You beat│your pate, │and fan│cy wit │will come:
Knock as│you please, │there’s no│body│at home.
(你拍拍脑袋,以为灵感马上就来。可任你怎么敲打,也无人把门打开。pate,脑袋。 fancy,动词:以为,想象。)
此诗的基本音步类型是抑扬格,每行五音步。因此称此诗的格律是“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一首诗的音步类型和诗行所含的音步数目构成此诗的格律(meter)。 五步抑扬格 - 十四行诗(sonnet) 简介
外国的一种格律诗体裁,它的基本要求当然首先就是“十四行”了。其格律根据每个国家语言语法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要求。法语翻译过来的十四行诗,基本都是按照每行的音节来译的。有每行8、10、12音节不等。英、德文译过来的,大都按其原文每行五步抑扬格的规律来翻译。一般翻译到汉语,也大都译为每行以五个汉语词组来代替原文的五步抑扬格。至于韵脚可以有很多种变化。
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为意大利文sonetto,英文Sonnet、法文sonnet的音译。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每行11个音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另一种类型称为“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每行10个音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