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培养与策略
新入园的孩子总有一些存在入园适应问题,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不仅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培养上做了一点新尝试。
1.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让幼儿克服由于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即让他们从依恋父母、家人,转化到依恋老师.我们首先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与老师互相认识、了解,同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有关情况,让家长注意的几点要求;孩子身体没有问题就要坚持来幼儿园,回家后家长不要表现出你对他心痛,儿要引导孩子说一说幼儿园里面都有什么并和自己家比较,使家长从心理上做好孩子入托的准备。其次开展了家访,在家访时向孩子赠送他们喜欢的标记图,向家长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玩什么,有什么特殊要求,如要上厕所时有什么特征、表情,需要什么帮助,或会说什么方言等,并做好详细记录,用我们的言行满足孩子情绪上的需要使孩子感到老师的可亲。
2.让孩子逐步适应集体生活到到幼儿园,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家庭中孩子往往是以自我中心,本来是独享父母的爱,甚至还有祖辈们的爱,现在要与同伴分享老师的爱,同时孩子的自我中心特点也十分突出,他们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从而产生烦躁、忧伤、惊慌、孤独、不安等情绪。为了有效地排解孩子的不愉快情绪,我们主要抓好四个环节:
2.1是缩短在园时间。尝试改变以往新生入园后,就开始进行全天生活的做法,在入园的前两周尝试让孩子回家午睡,缩短孩子离开家人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度期,淡化分离痛苦,从而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
2.2是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孩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发生了变化,本来在家里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很大,现在要约束自己,因为在幼儿园一定的行为规则和要求是不可缺少的,对于那些较少受到过约束的孩子来说,刚入园时必然会有些不适应,为了确保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在入园初期,我们没有一下子提出许多规范要求。而是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如:缚天翼喜欢抱一个宠物,才能入睡,张昊轩喜欢穿着外衣服睡觉,管乐河山不太喜欢吃鱼,最普遍的就是多数孩子都让老师喂饭,我们尽量都给予照顾,等他们情绪平稳后才逐步确立行为规则,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慢慢地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现象很快减少了,很多老师都说:今年的小小班比以往的快安定。
2.3是关心孩子、做孩子的朋友。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爱孩子、关心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受到同伴和老师的关注对新入园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尤其是他人亲切、友善的关注,是对孩子的一种接纳,也是建立信任和彼此适应的基础。由于孩子是新入园,他们对幼儿园的一切都不熟悉,感到很陌生、无助,经常有孩子想家、想亲人、哭闹,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亲手从他们的家人身上接过来,抱一抱,亲一亲,给他们讲故事,问长问段
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想尽办法安慰他们,使他们感到幼儿园跟家里一样,如:张昊轩小朋友,初来园时,每天早上都哭闹着不愿意来园,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他接过来,抱一抱,然后给他讲故事让他知道老师和妈妈一样爱自己,甚至让他跟着他喜欢的老师,老师走到哪他就跟到那,从而使他乐与亲近老师,解除顾虑,从此以后,他每天都能高兴地回幼儿园,还可以让幼儿亲近幼儿因为他们更容易相互接纳,这种孩子必须是老孩子、性情温和情绪稳定的,如;庄顺和小朋友他年龄比较小第一天哭的比较厉害,第二天我就引导一位大一点孩子张浩翔和他玩他的情绪很快稳定了,家长开放日这天他都能够和大家一起愉快地活动。
2.4是让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寻找乐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我们知道小小班的孩子更是如此,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激发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我们每天都安排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在这个时间里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爱玩的运动器械,这样就把孩子从室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孩子融入自然和花草昆虫成了朋友,从而使他们乐意来幼儿园参加各项活动,因此,在三月份举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班中每个孩子都愉快地跟着老师开展活动,没有一个孩子哭闹或缠着父母,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都说:想不到短短的时间,孩子们变化那么大,还是老师有办法。
3.开展大带小的活动
新入园的孩子由于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他们在一起时往往不知所措、无所事事,但他们喜欢看年龄比自己大的孩子表演,看他们做游戏,和他们玩耍。根据这个特点,在开学初我们与小班一起开展大带小的教育活动让小班的小朋友到班中与孩子们一道唱歌、跳舞、做游戏,在三月份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我们开展了“我会自己走”活动,还通过歌曲《好孩子》、故事、看图讲述等形式,教育孩子每天早上不用父母抱着,自己走着来幼儿园。为减轻孩子的恐惧感,我们与小班商量,共同组织亲子庆祝活动,他们在哥哥姐姐的带动,都积极参加,得到了小班家长的好评,每月我们都共同组织环保亲子一台戏活动,大的对小的百般呵护,小的对大的投去羡慕的目光,让所有的家长感到特别的欣慰。另外每天我们都让孩子看哥哥姐姐做早操,感受集体的氛围,并有向哥哥姐姐学习的愿望。
4.让孩子学会有事告诉老师为了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语言的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培育孩子有事情会告诉老师,我们通过游戏、故事、自编木偶表演等形式,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会有事向老师讲出来。同时,还选择了“我自己”、“开心宝宝”等主题,帮助他们表述自己的意愿,逐步学会与同伴交往,使其尽快融入幼儿园这个集体。
总之,新入园孩子适应性的培养是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要根据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他们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