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4期 、r0L24 N仉4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8月 Au昏,20o9 JoURNAL oF QD ZHoU I iIVERSITY 向死而生的命运 析劳伦斯的死亡情结 李 梅 (钦州学院外语系,广西钦州5350oO) [摘要] 最富热力的情爱和凝固永恒的死亡是劳伦斯最为关注的主题,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死亡背景。 作品中关于死亡的描述,劳伦斯表达了他对工业革命和战争给人类造成的各种悲剧的谴责与否定,也打上个人 经历的印记。 [关键词] 劳伦斯;死亡情结;工业革命;战争 [中图分类号]Il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3—8314(2oo9)04—0102—03 工人们身心的健康,同时也摧毁了他们的家庭幸 福。在矿区的早期生活经历极大地影响了劳伦斯 的创作,终日穿行于黑暗中的矿工是劳伦斯笔下 最常见的形象之一。无止境的井下黑暗使工人们 丧失了自然之我,也失去了光明的自我意识,他们 不得不忍受迷失和由此导致的与他人之间难以化 爱情与死亡是西方小说中永恒且古老的情 结,因为对异性的渴望及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 原始最根深蒂固的心理体验。所以死亡情结也就 成了生命哲学的首要主题。劳伦斯不仅是对情爱 有特殊敏感的作家,也是对死亡、对存在一直投以 热切关注和表现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有着大量关 于死亡的描写,如《白孔雀》中西里尔父亲之死, 《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父亲和兄长之死,《恋爱 中的女人》里几个人物之死,等等。一一数清他 作品中的死亡现象略显累赘且无必要,但对劳伦 斯的死亡情结是如何形成却值得深思,可以说理 解的隔膜。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渗透出他因工 业革命的影响而形成的死亡情结。 短篇小说《菊花的馨香》是关于这一主题的 典型作品。女主人翁贝茨太太忧虑不安地在灯下 等待丈夫从矿上放工回家,最后等到的是他因矿 解其死亡情结的成因,是理解其小说的关键所在。 井坍塌而窒息至死的噩耗。看着共同生活了多年 的丈夫的尸体,觉得竟是如此的陌生。她疑惑了: 死亡,工业革命的结果 劳伦斯的一生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现存 她与这个彼此分离的陌生人曾经合为一体,一次 又一次赤身相交,然而每次事过,他们又彼此孤 立,就像现在一样不可企及。难道这一切的意义 秩序充满了矛盾的一生。19世纪末,英国实现了 工业化大生产,连劳伦斯出生的家乡小镇伊斯特 伍德也发生了变化,铁路及煤矿的出现,改变了乡 村美丽的大自然,一边是葱绿青翠的森林与农田, 就在于彻底的、完全的分离,在生命热流掩盖下的 分离?她领悟道:“自己始终就没有看清他,她也 始终没有看清自己,他们在黑暗中相遇,在黑暗中 争斗,并不知道他们遇见的是谁,也不知道跟他们 另一边却是黑烟滚滚、井架林立的煤矿。作为矿 工的儿子,劳伦斯的童年与矿工生活非常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他目睹过强壮潇洒的小伙子变得浑 斗的是谁。”“她感谢死亡,死亡还原了真相。”… 劳伦斯通过女主角的自白给人们这样一个启示: 较之小说中的意外事故,夫妻之间的隔膜和精神 上的不能彻底占有对方,似乎是更大的悲剧。因 为它可以在顷刻之间把多年的夫妇生活一笔勾 身伤痕、手足伤残;矿工们常常死于井下事故。透 过井下的黑暗、龌龊,劳伦斯从死亡角度阐释了自 己对生命的体察和了悟。矿井的非人劳动摧残着 [收稿日期]20o9—05一l1 销,不留一点痕迹。这正是劳伦斯对工业革命的 [作者简介]李梅(1970一),女,广西合浦人,钦州学院外语系讲师,文学硕士。 第4期 李梅:向死而生的命运 l03 遣责:机械文明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生活的 重压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妒他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勤务兵,他变态地通 过虐待他的勤务兵得到快感来释放压力。他抓住 一《虹》中的矿工为养家糊口,在闷热潮湿的矿 井里拼命干活,贫困、劳累使他们成批地死于肺 切机会从心理上和肉体上折磨勤务兵,企图扼 制这股年轻活泼的活力。最后勤务兵忍无可忍, 病,死亡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更好的解脱。它的 姐妹篇《恋爱中的女人》更是寄寓了劳伦斯对这 个工业社会的极端厌恶和鄙弃。杰拉德作为“机 凭着自己年轻有力,奋然掐死了上尉。但不幸的 是他却因此而精神恍惚而导致死亡。军国主义强 大的破坏性和毁灭性可以打乱平静的生活,更足 器的上帝”,是腐朽、堕落与死亡的载体,在他身 以摧毁人类高贵的理性。这里隐含着劳伦斯的观 上充分体现了小说死亡的主题。他的“死亡过 程”从杀死弟弟开始,他出场不久作者就告诉我 们:杰拉德小时候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虽是事故, 但“也许在背后的确有一种无意识的意图”。 接 着是他的妹妹溺水而死,医生之死,之后是他父亲 生病而死,最后以杰拉德本人葬身阿尔卑斯山的 雪谷结束。死亡成为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背景, “死亡”、“腐朽”这类字眼鬼魂般缠绕住这部作 品,引领着读者感受神秘而必不可少的死亡进程。 这正是劳伦斯所要讲述的普遍的现代人的悲剧: 工业文明压抑、否定人的自然本性和意识,使人缺 乏创造力,心灵漂泊不定,精神世界荒芜。 二、死亡,战争的悲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历史来说是一个巨大 的转折点。19l5—1919是劳伦斯的“恶梦”时期。 期间发生了一连串令人沮丧的事件:因反战思想 及其性爱描写,《虹》遭查禁;由于妻子弗丽达的 德国人身份和他本人强烈的反战情绪,遭到英国 警察当局的监禁和驱逐;被迫接受了几次侮辱性 的军事服役体检,最后都因肺病被定为“适宜非 军事服役”;与许多朋友中断了交往。战争使劳 伦斯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绝望、悲哀和恐惧,死 亡的阴影笼罩着他的心灵,劳伦斯和同时期的许 多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一样,加入到诅咒战争的 行列,他说:“战争像一根长矛一样穿破了我所有 希望和悲痛的……由于战争,我的心一直都像一 团没有生命的泥土一样冰冷”。“战争摧毁了 我”,“我像裹着尸衣的死亡一样僵冷。”_3 战争将 人类仅有的尊严、人性摧毁殆尽。死亡意识贯穿 了这一时期的作品 从1912年至1914年劳伦斯漫游欧洲大陆 时,有感于德国的军事气氛,写了著名的短篇《普 鲁士军官》。故事是关于普鲁士上尉和他的勤务 兵之间紧张的对峙,上尉可以说是军国主义迫害 狂的典型。战争扭曲摧残了上尉的人性,使他40 岁左右就两鬓斑白,专横跋扈,充满敌意,以致嫉 点:战争要付出血代价,因此导致人性的覆灭。 另一个以死亡情结来表达劳伦斯的反战思想 的是《英国,我的英国》,故事通过写一个受妻子 和岳父冷遇的军人孤独地死于战争,成功地表达 了战争对人的伤害和现代英国缺乏生活意志的社 会氛围。他的死只是环境被动顺从的结果,并无 悲壮的意味。他孤独地死了,“没有妻子,没在孩 子,没有世界,没有人。宁肯面对前面痛苦的死亡 而不愿努力回忆过去让人厌恶.”L】Jl”“如果生是 这么丑恶,毫无生气,死也没意义了。因为生和死 是两个对立的部分,生没有意义,那么死当然不会 伟大。”_4 《英国,我的英国》首先是一个对战争的 控诉,是一个描写一些人机械地把另一些人像机 器人那样送向死亡的故事。它隐含的主题正是劳 伦斯所深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那段历 史时期整个西方文明所固有的死亡意愿的直接后 果;它还是一个信号,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每 一天劳伦斯都生活在自己的死亡之中。战争丰富 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生命、死亡、激情、神秘力量的 理解和体验。这些理解和体验像一股生命力热情 洋溢的洪流,源源不断地进入劳伦斯的小说世界, 成为2O世纪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道 亮丽的却刺人眼目的风景。 三、死亡,劳伦斯的人生印记 劳伦斯生于1885年9月l1日,生下来两周 的时候,险些死于支气管炎。刚满月时的劳伦斯 看上去像只皮包骨头的兔子,凡是见过他小时候 模样的人都说他是他们见过的最瘦弱的孩子,他 母亲不敢奢望她这婴儿能活过三个月,非常悲观 地说:“我担心养不活他。”劳伦斯自己也回忆说, 他小时候身体虚弱、面色苍白,还爱抽鼻子。因为 身体虚弱而不能和男孩子一起玩耍,只能和女孩 子一起去采草莓。 早年的劳伦斯经历了亲人的几次死亡,一次 是目睹了二哥欧内斯特的死亡。19O1年lO月, 劳伦斯・欧内斯特染上了肺炎。痨病在当时是一 1O4 钦州学院学报 第24卷 个致人于死命的恶煞凶神,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它 引起的死亡占到总死亡率的十分之一 J。欧内斯 特也没能幸免,在正当青春的23岁就死去。这个 了一次死亡。那是1911年10月下旬,刚好是他 母亲去世一年的时候,劳伦斯受了风寒,并因此患 上了肺炎,丧母之痛和肺病的折磨使劳伦斯被一 种死已临头的恐惧、阴沉的感觉折腾得辗转不宁, 意识拼力作着挣扎。在他病痛难忍的时候,他一 遍遍呼唤着母亲,渴望立即死去,与天堂中的母亲 不幸的事件使他的母亲悲痛欲绝,劳伦斯目睹了 兄长灵柩送回家乡时母亲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景。 更可怕的是,几个星期之后,娇嫩、脸色苍白、身体 赢弱的劳伦斯也患上了肺炎,生命岌岌可危,经过 团圆。但是强烈的生的欲望及对新世界的憧憬又 将他从死亡线上拖回到尘世中来。劳伦斯终于挺 过来了,但他肺部的损伤已经把他置于一种永久 的也许是延迟的,寿命难过中年的死亡判决之下 了。 医生的救治和母亲倾尽心力的照料,才度过了那 次危机。但是,从此这种病终生陪伴着他那瘦弱 而疲于奔命的身体。在后来的人生里,也曾因为 健康状况,被迫和他已订婚的女友路易解除婚约; 在多种版本的劳伦斯传中,都多处记载着他如何 总而言之,劳伦斯~生体弱多病,可以说肺结 核是他头上时刻悬着的一把死亡之剑,时刻面对 在身体极其虚弱的情形下继续打字。在给布鲁斯 特的信中,劳伦斯对自己的病深感苦恼:“我真正 希望的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让我总咳嗽,不 要让我总是胸痛和咽喉发炎,不要让我总是精神 痛苦。”L. 疾病也把他变成了一个无礼、辛酸而又 愤怒的人。 一着死亡的黑暗深渊,却仍然是那样的热爱生命,充 满激情地去体验生活的欢愉。他把自己对死亡的 体察和了悟融进了写作当中,创作了一部部令人 回味无穷的文学作品,直到1930年3月2日死于 法国南部。 [参考文献] [1][英]劳伦斯,黄伟,严昌译.劳伦斯短篇小说选[M].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239—24o. 次是他母亲的死。191O年8月,劳伦斯的 母亲病倒了,患的是癌症。不幸的婚姻,再加上多 年的折腾和操劳,她终于要崩溃了。在整整四分 之一世纪里,劳伦斯的生命与这个女人的生命奇 特地融合在一起,他所接触的任何一位女性都没 能取代母亲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母亲一直是他生 [2]劳伦斯,李健等译.恋爱中的女人[M].长沙:长江文艺出 版社,l987. 命的坚实的中心。然而,即使他们“像丈夫跟妻 子那样爱着,同时也是母子之爱”_6 也没能延缓、 阻止母亲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母亲死亡之前的体 验对于劳伦斯来说是刻骨铬心的。他一生中几乎 [3] ling,Di肌a.The P0rtable D.H.Lawrence.1(in sp0rt: ng卜 sp0n Press,Inc.USA.1977:569. [4]劳伦斯.刘宪之,乔长森译.劳伦斯书信选[M】.哈尔滨:北 方文艺出版社,2oo1. 没有哪一件事能像母亲的死那样给他带来如此持 续而深刻的悲伤与苦痛。从母亲去世开始,劳伦 斯周围的世界就开始溶化,甚至差一点把劳伦斯 也溶化掉了。生活好像除了神秘的死亡和死神的 [5]布伦达・马多克斯,邹海仑,等译.劳伦斯有妇之夫[M].北 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99. [6]劳伦斯,陈良廷,刘文澜译.儿子与情人[M].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7. 阴影外,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这时他又亲身经历 Life T0wards Death ——On Lawrence’s death c0mplex LI Mei ( re g啪ge D 口疗 , ou ,Q oM 5350o0, M) Abs 毗:T1删g}l tlle descripti0n of deatll in his st es,Lawrence c0ndemned the great disaster caused by tlle indutry rev- 0lu on锄d tlle wjlr.L年1wrence’s works contains a vast硼0unt 0f descripti0n about death,which is one 0f tIle main tllemes in llis creation. How llis death c0mp1ex f0lnns is the key point to understand his theme. 1【ey s:LawTence;death c0mplex;indutry revolution;war [责任编辑柴晋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