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COG工艺

来源:画鸵萌宠网
COG制造工艺至今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发展与IC的小型化、超薄化以及LCD显示屏光

刻精度的精细化是密不可分的。 1、COG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LCD显示屏->将ACF邦贴到屏上->将裸芯片从芯片拖盘中取出->检查裸芯片的对位标记->检查LCD屏上对位标记->芯片与LCD屏对位->热压头将芯片与LCD屏邦贴到一起->整个邦贴过程完成

2、工艺要点

(1) 邦定IC时要求IC对位标志与LCD屏上的对位标志吻合;

(2) 需用无尘布沾溶剂清除液晶屏上压着区的异物,使用UV灯清除液晶屏上压着区的有

机物;

(3) ACF贴附精度为+100μM;

(4) 要注意ACF的储存条件和控制好ACF邦定的时间、热压温度和压头的压力。ACF反应率要求达到80%以上。例如使用日立(HITACHI)公司的AC-8304Y的ACF,其保存条件为:在室温约25℃和湿度70%RH情况下,有效期1个月;在温度-10℃~5℃时有效期为6个月。ACF使用工艺条件:贴ACF温度100±10℃(ACF的实际温度),压强约1Mpa,时间1~5秒,主压压强约50~150Mpa(指每个IC BUMP上的压强,根据ACF中导电球的受压效果决定压力的大小)。ACF温度220±20℃(ACF的实际温度),时间7~10秒。所有ACF从冰箱中取出后需在室温条件下

放置1小时后方可打开包装;

(5) 必须确保前工序光刻工艺的成品率,严格控制断笔和连笔(主要在IC接口处);

(6) LCD屏需经严格测试,防止废品漏测,造成材料浪费及品质不良;

(7) 显微镜下全检防止断笔流出,要求IC电极上的导电粒子压痕至少5个,相邻BUMP

之间不能互相接触;

(8) COG成品必须100%检测;

(9) COG-LCD产品一般多为高密度产品,制造时要求光刻段的分辨率较高,PI定向膜与摩擦均匀性较好,在线间隙小于15μM时要求增加TOP(涂覆绝缘层)工艺,以避免短断路、显

示不均、串扰和功耗电流大等现象的出现;

(10) COG常见不良品包括:IC异物、IC压痕不良、ACF贴附不良、IC对位偏移、IC厚

度不均、IC电遇不良、IC破裂/刮伤、IC BUMP不良等。

3、光刻精度

光刻精度是指制作LCD显示屏时能够刻蚀出来的线条和间隙的精细尺寸,COG产品多为高密度产品,LCD与IC 连接处走线较密。COG产品引线的PITCH(线宽加线间距)值一般在 50μM以下,IC接口线一般在 40μM以下。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厂家其COG产品的PITCH值控制在 20μM,这意

味着其引线或线间隙的加工精度已达到10μM左右。

4、材料要求

透明导电玻璃(即在平整度好、透光率高、曲翘度很小的玻璃表面镀上透明导电膜)要求阻值较低,方块电阻一般在30Ω以内,PI(聚酰亚胺、定向材料)、液晶等材料要求纯度较高,即电阻率

大。

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是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在垂直方向导电,而在水平方向

绝缘。主要组成是粘着剂和导电粒子。

5、洁净度要求

COG产品生产工艺要求1000级的洁净度,即洁净室里>=0.5微米的粒子浓度<=1000粒/升。

产品特点

1、工艺简化。直接将IC邦贴到LCD屏的导电极上,减少了焊接工艺;

2、体积比COB(Chip On Board)大大缩小,更易于小型化、简易化和高度集成化。将PCB线路直接制作在LCD屏上,因此广泛用于需减少体积的便携式整机产品,如手机、PDA、MP3、手表、

信息电话、手持式仪器仪表等,并可延伸至TFT后工序; 3、直接将IC倒装邦贴到LCD屏上,不存在IC变形等问题。

COG——应用广泛的LCM模块制造工艺

陶玉玲

LCM(液晶显示模块)是将LCD器件、连接件、IC、控制驱动电路和PCB

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LCD器件,特别是点阵型LCD器件的引线多且密,用户使用极不方便,为了提高器件的集成度, LCD厂商会将点阵型LCD器件和驱动器制成LCM模块出售,从而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于是LCM模块制作技术及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就成了厂商开拓LCD显示屏市场的强有力手段。

LCM模块外引线(即液晶显示屏上的导电电极引线) 连接方法按照LCD电极与驱动电路的连接方式可分类如下:

(1) 导电橡胶连接; (2) 金属插脚连接; (3) 热压胶条连接; (4) 直接集成连接(COG)。

本文主要介绍第(4)种方法即直接集成连接(COG:Chip On Glass)LCM装配技术,有关LCM的驱动原理请参阅相关专业书籍。

产品结构

COG产品结构见图1。

LCD显示屏 IC 电极引线 IC /电极引线 FPC(或金属引脚)

图 1 COG产品结构图

COG产品结构简单,就是在一块LCD显示屏上加上IC及引线,采用ACF(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胶)通过热压直接将IC邦定到LCD屏上。邦定后的整个模块则还要通过FPC(柔性印刷线路板)或金属引脚与PCB板连接在一起。液晶屏、ACF、驱动IC是COG的三大关键组件。

COG制造工艺简介

COG制造工艺至今已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它的发展与IC的小型化、超薄化以及LCD显示屏光刻精度的精细化是密不可分的。

1、COG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LCD 显示屏 将 ACF 任务 邦贴到屏上 将裸芯片从芯片拖盘中取出 检查LCD屏上对位标记 芯片与LCD屏对位 检查裸芯片的对位标记 热压头将芯片与LCD屏邦贴到一起 整个邦贴过程完成

图2 COG工艺流程图

2、工艺要点

(1) 邦定IC时要求IC对位标志与LCD屏上的对位标志吻合; (2) 需用无尘布沾溶剂清除液晶屏上压着区的异物,使用UV灯清除液晶屏上压着区的有机物;

(3) ACF贴附精度为+100μM;

(4) 要注意ACF的储存条件和控制好ACF邦定的时间、热压温度和压头的压力。ACF反应率要求达到80%以上。例如使用日立(HITACHI)公司的AC-8304Y的ACF,其保存条件为:在室温约25℃和湿度70%RH情况下,有效期1个月;在温度-10℃~5℃时有效期为6个月。ACF使用工艺条件:贴ACF温度100±10℃(ACF的实际温度),压强约1Mpa,时间1~5秒,主压压强约50~150Mpa(指每个IC BUMP上的压强,根据ACF中导电球的受压效果决定压力的大小)。ACF温度220±20℃(ACF的实际温度),时间7~10秒。所有ACF从冰箱中取出后需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小时后方可打开包装;

(5) 必须确保前工序光刻工艺的成品率,严格控制断笔和连笔(主要在IC接口处);

(6) LCD屏需经严格测试,防止废品漏测,造成材料浪费及品质不良; (7) 显微镜下全检防止断笔流出,要求IC电极上的导电粒子压痕至少5个,相邻BUMP之间不能互相接触;

(8) COG成品必须100%检测;

(9) COG-LCD产品一般多为高密度产品,制造时要求光刻段的分辨率较高,PI定向膜与摩擦均匀性较好,在线间隙小于15μM时要求增加TOP(涂覆绝缘层)工艺,以避免短断路、显示不均、串扰和功耗电流大等现象的出现;

(10) COG常见不良品包括:IC异物、IC压痕不良、ACF贴附不良、IC对位偏移、IC厚度不均、IC电遇不良、IC破裂/刮伤、IC BUMP不良等。

3、光刻精度

光刻精度是指制作LCD显示屏时能够刻蚀出来的线条和间隙的精细尺寸,COG产品多为高密度产品,LCD与IC 连接处走线较密。COG产品引线的PITCH(线宽加线间距)值一般在 50μM以下,IC接口线一般在 40μM以下。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厂家其COG产品的PITCH值控制在 20μM,这意味着其引线或线间隙的加工精度已达到10μM左右。

4、材料要求

透明导电玻璃(即在平整度好、透光率高、曲翘度很小的玻璃表面镀上透明导电膜)要求阻值较低,方块电阻一般在30Ω以内,PI(聚酰亚胺、定向材料)、

液晶等材料要求纯度较高,即电阻率大。

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是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在垂直方向导电,而在水平方向绝缘。主要组成是粘着剂和导电粒子。

5、洁净度要求

COG产品生产工艺要求1000级的洁净度,即洁净室里>=0.5微米的粒子浓度<=1000粒/升。

产品特点

1、工艺简化。直接将IC邦贴到LCD屏的导电极上,减少了焊接工艺; 2、体积比COB(Chip On Board)大大缩小,更易于小型化、简易化和高度集成化。将PCB线路直接制作在LCD屏上,因此广泛用于需减少体积的便携式整机产品,如手机、PDA、MP3、手表、信息电话、手持式仪器仪表等,并可延伸至TFT后工序;

3、直接将IC倒装邦贴到LCD屏上,不存在IC变形等问题。 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COG产品具有装配工艺简便、易于小型化、特别适用高密度、大容量的LCD显示模块等优点,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数字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便携式应用产品(手机、PDA、MP3、手表、信息电话、数字电话、手持式仪器仪表及计算机网络用显示屏)越来越多,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阔。据统计,世界显示器市场2000年达520亿美元,而2006年可望达到861亿美元,2010年世界FPD产业将可达到1000亿美元,而FPD中以LCD市场增长最大。2005年LCD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将超过CRT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显示器产业。到2010年将达到500亿美元,占世界显示器件产业市场的一半左右。以手机为例,2004年全年的全球手机出货量达到了6.7亿部,预计2005年手机出货量也将达到7.3亿部。

TN(扭曲向列型)、STN(超扭曲向列型)-LCD是目前世界上最轻、薄、工作电压最低、最省电的显示器件。而多晶硅TFT-LCD可以将驱动电路、功能电路等集成到显示屏上(如COG),是目前最精巧、最可靠的显示产品。COG是比COB(将IC芯片邦定在印刷电路板上)和TAB(Tape Automated Bonding:窄带IC自动邦定制造工艺技术)更先进的制造工艺,无论是STN-LCD、COLOR

(彩色) STN-LCD还是TFT(薄膜晶体管)-LCD,COG的装配方式都是适用的。便携式信息显示正向低工作电压、低功耗、轻薄、小型化、彩色显示方向发展,而COG这种LCM装配技术在IC生产商及LCD生产商的共同推动下,将会是今后IC与LCD的主要连接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