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总第172期) 2013年5月 财 经 论 丛 Collected Essays O11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3(General,No.1 72) May 20l3 动态环境、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动态能力 ——基于组合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段 柯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本文基于有限理性约束的分析框架,对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决策以及 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效应展开讨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动态环境、 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决策以及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并依据实证分析结果阐述了 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实现条件。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战略反应速度以及动态能力 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影响,且企业动态能力对战略反应速度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显著 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动态环境;战略反应速度;动态能力;项目组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 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92(2013)03—0104—07 一、引 言 在现代经济中,动态的外部环境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它对企业的发展及经营绩效提出了挑 战。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一方面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受到 经济体制嬗变的影响 ,战略决策与动态能力的有效匹配是企业适应动态环境、获得竞争优势的 必经之路。现有文献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分析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的宏观决策层面,此类研究 概括性地对企业动态能力的解释性变量进行解析,并未对战略决策和企业动态能力受何约束和如何 展现做出详实的解释。此外,动态能力难以测度的特点使得有关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主要以案例分 析为主,定量化的研究仍处在摸索阶段 。因此,从微观视角分析企业动态能力的哪些方面是构 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要素,进一步推进动态能力定量化的研究值得深入展开。 本文试图在微观层面上剖析动态环境下的战略反应速度、企业动态能力及其与绩效之间的关 系,并依据实证分析结果说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实现条件。具体而言,本文重点提出并构建 基 于项目组合管理(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PPM)模式的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变 量体系,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战略反应速度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_r实证研究,为企业 动态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收稿l1期:2O12—12—06 作嚣简介:段柯(1980一),男, 苏徐州人,浙江J.『{;『大学 珂符理学院膊 ・1 04・ 段柯动态环境、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动态能力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动态环境中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催生了快速战略决策以及战略反应速度的研究。Barr和Huff 认为战略反应速度是企业能做到先于竞争对手决策以获得相对竞争优势的先行因素 。实质上, 决策者的~系列战略决策及其战略反应速度均建立在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实现程度之上,快速战略 决策是行为人通过认知环境信息,对环境变化做出即时响应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因此,战略反应速 度是自决策者识别出环境的变化那一刻至其针对变化做出战略调整并付诸实施的那一刻的时问间隔。 目前,诸多学者出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以不同的视角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进行了讨论。本文 认为企业动态能力应当涉及到搜寻。选择.配置、技术吸收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市场感知能力以及 组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整合 ㈩…。在项目组合管理模式下,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体 现在学习能力、明确的惯例或流程和产品创新 儿 ¨…。当企业面对多项目的组合管理时,依据各 项目的特征,嵌入了5个评审方式——初始构想甄别、再次构想甄别、主要资源支持、预备测试、 产品结果审查,以选择各项目的不同起始阶段及合适的流程。而各评审的依据突出反映在PPM动 态能力上,即关键人员、关键流程以及关键技术。 (二)研究假设 1.环境动态性对战略反应速度、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环境的动荡性与复杂性越高,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与信息的不完全程度就越高。此时,战 略决策者无法筛选环境中的所有现象与因素,而是基于其认知而聚焦于某一单个概念或单个逻辑 上,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进行简单化处理并迅速做出战略决策。同时,企业的资源结构也将发生变 化,企业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对资源的重新配置等方式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 通过提高组织文化强度以固化到企业内部。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1:环境动态性对战略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环境动态性对企业动态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动态能力、企业绩效的关系 当企业面临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完全时,战略反应速度反映了企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时效, 意味着企业能否抓住机会、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些对环境事件进行快速反应的企业,绩效普遍 好于那些没有进行或反应较慢的企业 。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3:战略反应速度对企业动态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4:企业战略决策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 环境的变化总是快于决策者的注意与理解,尤其是环境中的机会转瞬即逝。曹红军等认为动态 能力强的企业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树立先发优势,改善绩效¨ 。另外,动态能力将加 强决策者对环境变化的认知,从而提高战略反应速度以及目标的效用。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5:动态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6:动态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是绩效的关驱动要素,在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绩效关系间 起中介效应。 ・105・ 财经论丛2013年第3期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在样本选择上,首先是对样本行业的鉴定。已有学者将行业动态性区分为高动态性与低动态 性¨ … 。本文鉴别出六个高动态性行业——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制造、电脑软件、家电、服装、 游戏和五个低动态性行业——钢铁、航空、电力、造船、石化。本文所选企业须达到以下要求: (1)企业在1999年以前成立;(2)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3)企业经营业绩在该 行业中名列前茅;(4)企业中参与战略决策的部分管理者可以通过e.mail、电话等方式取得联系, 方便访谈沟通;(5)公司的研发费用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披露或其他途径获得。最终有87家企业入 围,每家企业可获得3份样本数据,总共261份样本数据。 (二)研究变量的测量 1.环境动态性 一般而言,环境动态性包括动荡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Dess等曾采用将每年的行业销售额作 为自变量带入回归方程的方法来计算环境动荡性¨ ,即将每个行业五年的销售收入与时间变量进 行回归,再用回归系数的标准差除以行业收入的均值,所得数值越大,环境动荡性就越强。环境复 杂性的具体算法是:先将单个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整个行业的销售收入相比得出企业的市场份额,然 后对行业中每个企业市场份额进行平方,最后将各平方值进行加总。显然,环境复杂性取值介于0 —1之间。 2.战略反应速度 本文通过两个步骤测量战略反应速度:首先,主要通过查阅行业期刊、阅览门户网站以及收集 有关行业的信息数据和报道,鉴别在一年中发生的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性事件;其次,本文 对单个企业战略反应速度的计算主要采用Eggers等的方法,即以事件发生的当年为限,计算企业是 否在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做出反应 。如果做出有效反应,则赋值1;反之,则赋值0。最后将 i 这些数值加总起来,得出企业的战略反应速度,其数学表达式为,:∑xi(其中xi是0或1的变量)。置 3.PPM动态能力 PPM动态能力由PPM人员、PPM流程以及PPM技术共同衡量。首先,本文以组织文化的强度测 量PPM人员,组织文化主要有创新力、凝聚力、领导力、员工定位、绩效定位、分配定位、团队定 7 位等七个维度,组织强度即为这7个维度的方差之和,其表达式为StrOc=∑Var(xi)(Var(xi)是单 个维度的方差)。其次,本文以资源配置多样化程度为指标测量PPM流程,测量方法主要参考Fo— mbrun等的研究,利用企业的三种资源类型来表示资源配置的多样化,这三种资源类型分别为研发 强度(研发费用/销售额)、资本强度(固定资产投入/销售额)、销售强度(销售费用/销售额),利 用三者的变异系数计算出资源配置多样化程度 。我们将变异系数记为c. ,它是标准差与平均 C 数的比值,具体公式为C. = ×100%。C.V的值越高,则资源配置的多样化程度越低,反之 则反。最后,本文以研发支出比例以及战略行为多样化两个指标衡量PPM技术水平。研发支出比 例是R&D支出占销售额比重¨ 。依据Ferrarier对战略行为的研究并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将战略 .106・ 段柯动态环境、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动态能力 行为分为新产品研发战略行为、市场拓展战略行为、低成本/低价格战略行为、服务性战略行为、 新技术探索战略行为、明显的信号行为 ],其表达式为/=∑( ) 。如果比率的平方值较 小,说明企业的战略行为类型比较分散,战略行为多样化程度较高。 四、实证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的信度、效度与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包括半年报与年报),来自于上海聚源数 据服务有限公司的“聚源数据工作站”。本文涉及的大部分项目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有准确的汇报, 如年销售额、主营业务收入、员工人数、研发支出、销售额增长率等数据均源自国泰君安数据库。 二是各公司网站中关于行业事件、公司发展大事记、总经理致辞、公司处理危机事件管理措施的报 告等资料,这些资料主要通过登录公司网站、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等渠道获取。本文大部分数 据是定距变量,因而采用Pearson系数分析法进行初步判断(如表1所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均 在0.75以下,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表1相关系数 环境 环境 战略反应本科以上研发支出资源配置竞争行为销售额p—甬‘ 。~ 投资净收益企业企业年龄企业 性质 动荡性复杂性 速度 人员比例 比例 环境动荡性 环境复杂性 战略反应速度 1 一.088 .219 1 一.27” 1 .052 1 1 .067 .364“ 多样化 多样化增长率回报率增长率规模组织文化的强度 .094 一.049 研发支出比例 资源配置多样化战略行为多样化.138 一.037 一.026 一.313” .064 一.093 .134 .086 一.169 .106 一.121’.097’ 1 .416” 1 销售额增长率 投资回报率 净收益增长率 企业规模 企业年龄 企业性质 注:“ 一.114一.044一.015.095 .039 .147 .168” .O41 .045 .139“ .096 .071 .342” .067 .239 .028 .250” .291” 一.014 .194 .177 .065 一.075 .285” 1 1 l 1 一.202.125“ 一.132.一.157 .271“.187”.094 .024 一.095.037’ 一.124 一.133 .102 一.047.013 一.044 一.066 .152‘ 一.079.014 一.041 一.018 .089 一.043.039.164’ 1 1 一.110 .317” .047 .062 一.038.049.228 ”和“ ”表示样本中间值分别在10%、5%的显著性水平卜异于0。 (三)回归分析 1.环境动态性对战略反应速度和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 由表2可知,模型2引入环境动态性自变量以后,环境动荡性和复杂性与战略反应速度的标准 化回归系数均在0.O1水平上显著,由于环境复杂性是一个负向指标,说明环境动态性越高,企业 战略反应速度越快。模型4、6、8、10是引入环境动态性后的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环境动 态性对组织文化强度无显著影响,然而环境动态性对企业资源配置多样化程度、研发支出比例和企 业战略行为多样化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综上所述,假设1、2获得验证。 ・107・ 财经论丛2013年第3期 2.战略反应速度对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的影响 由表3可知,模型11—14是引人企业战略反应速度之后的回归结果,数据显示企业战略反应 速度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假设3获得验证。表4是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绩效 的回归结果。模型16、20和24是引入战略反应速度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对企业绩效的三项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假设4获得验证。 表3 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动态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3.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 表4中的模型17、21和25在引入企业动态能力后,调整后的R 以及F值均在0.001水平上 显著。可见,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假设5获得验证。模型1 8、22和26引入企业 战略反应速度(自变量)以及企业动态能力(中介变量)后,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显 著水平明显下降,且企业动态能力四个维度均在0.001水平以及0.0l水平上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 响,可见企业动态能力具有中介效应,假设6获得验证。 .108・ 段柯动态环境、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动态能力 注:“ ”P<O.05,“¥ ”P<0.O1,“} ”P<0.O01,N:26I。 五、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受到有限理性的约束,有限理性的实现程度的高低决定 了决策结果效用的高低。当环境动态变化时,固有认知的凝滞性迫使战略决策者付出更高的心智成 本,以修正认知结构、提升战略反应速度。环境的动态变化越剧烈,战略决策者能用于思考、判 断、决策的时间越少,为了能迅速做出战略反应,决策者将付出更多的行为努力。因此,对环境因 素之间“逻辑链”具有较广泛认知的企业战略决策者,常常能保证企业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获得 更多的发展机会。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且 企业动态能力在企业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最后,企业年龄、规模和性质对 企业战略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实现程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大安.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郑慕强等.横向、纵向溢出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硬能力和软能力的作用[J].财经论丛,2012,(3):111—116. [3]Barr P.S.,Huff A.S.Seeing isn’t Believing:Understanding Diversity in the Timing of Strategic Response[J].Journal of Manage— ment Studies,1997,34(3):337—351. [4]Teece D.J.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Micro一 ̄undations of(Sustainable)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 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3):1131—1350. [5]Iansiti M.&Clark K.B.Integration and Dynamic Capability:Evidence from Product Development in Automobiles and Main ̄ame Com— puter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289—437. [6]Teece D.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18):509—533. ・l09・ 财经论丛2013年第3期 [7]Wang C.L-&Ahmed P-K.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7,(9):31—51. [8]罗珉,刘永俊.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构成要素[J].中国工业经济,2009,(1):75—86. [9】Zollo M.&Winter S.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0n Science,2002,13(3):66 —73. [1O]Teece D.&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537~ 556. [1 1]Nadkarni S.-Ban"P.S.Environmental Context,Managerial Cognition and Strategic action:An Integrated View[J].Strategic Man. agement Journal,2008,2(13):1395—1427. [12]Bantu J.R.,Stefan Wally.Strategic Decision Speed and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1): ,11O7一ll29. [13]曹红军,赵剑波.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评论,2008,(6):54—65. [14]Eisenhardt K.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543—576. [15]项国鹏,张旭.环境动态性对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浙江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 报,2012,(1):52—58. [16】Dess G.G.,Beard D.W.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Iy1984,29(1): ,52—73. [17]Eggers J.P., Kaplan S. Cognition and Renewal:Comparing CEO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s on Incumbent Adaptation t0 Technical Chang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2):461—477. [18]Fombrun C.J,Ginsberg A.Shifting gears:enabling change in corporate aggressiveness[J]_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4):297—309. . [19]Stock G. N., McDermott C. M. Organizational and Strategic Predictor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gY Implementation Success:An Ex. ploratory Study[J].Technovation,2001,21(10):625—636. [20]Ferrier W.,Smith K.,Grimm C.The role of competitive action in market share erosion and industry dethronement!a study of industry leaders and challenger[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372—388. Dynamic Capabilities,Strategic Reaction Rate and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Research Through Pr0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Model DUAN K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 1001 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among 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iesreaction rate and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limited rationality,,strategic and then built the research m0de1.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y,which included dynamic capabilities,strategic reaction rate and performanceWe also discussed the condi. tions of enterprise includ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 found that strategic reaction rat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and that there is intermediary effec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between strategic reaction rate and performance. Key words:dynamic capability;strategic reaction rate;limited rationality;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 (责任编辑:化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