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2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4 滤出液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滤出液。5 线索细胞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小杆菌后形成,是诊断加德纳菌性阴道炎的重要指标1 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即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3 管型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4 RDW 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有助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 PANDY(潘氏)试验 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蛋3.1 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3 APTT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凝血因子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在的参与下,观察血浆所凝固的时间,即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4 血尿 是指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分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5 渗出液 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4.1 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4 精子活动率 采用体外精子活体染色技术检测活精子所占的比率,是对精子活力的定性检查。5 核质比 即核的直径与细胞质幅缘之比。混浊,可用于脑脊液5.1 隐血试验 当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因消化液的作用导致红细胞溶解破坏,肉眼或显微镜检查不能发现,采用化学法或免疫法等方法能证实出血的试验,称隐血试验。2 核异质 指脱落细胞核的异常,表现为核形态、大小及染色质分布异常,核边增厚,核边界不整齐等,胞质的质和量的分化正常,介于良性与恶性细胞之间。3 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4 尿中脓细胞 炎症时,尿中变性坏死的白细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胞质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常粘连成团,称脓细胞. 24h尿 第一天早晨8时排空膀胱,然后收集至次日早晨8时的全部尿液,适用
于尿化学成分的定量。3 ESR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4 核右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5 精子活动力 指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是直接反映精子质量的一项指标7.1 乳糜尿 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2 柏油样便 粪便呈暗褐色或黑色,质软富有光泽,宛如柏油。当上消化道出血50-70ml时出现。3 背景成分 涂片中脱落上皮细胞以外的成分。包括血细胞、坏死物、黏液及异物等。4 有核红细胞 即幼稚红细胞,在正常成人骨髓中,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少量。成人外周血中出现属病理现象,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及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等。1 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2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即变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体积相差3-4倍,尿中可见两种以上形态多样性变化的红细胞,如大、小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等。4 米泔样便 呈白色淘米水样,量大,内含大量粘液块,见于霍乱、副霍乱。10.1 精液液化时间 指刚排出的精液由胶胨状态转变为自由流动状态所需的时间。2 1h尿沉渣计数 指计数一定时间内尿液中细胞和管型排出的数量。多留取3h全部尿液,适于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连续检查3 阴道清洁度 将阴道分泌物与少许生理盐水混合涂片,于高倍镜下观察涂片中阴道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及其他杂菌的数量多少来划分阴道清洁度,分四级。主要用于判断阴道炎症和生育期妇女性激素分泌功能的指标4 染色质小体 也称为豪焦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质内的紫红色小体,直径1-2,1至数个不等,已正实为核的残存物。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及脾切除术后。5 MPV 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单位用飞升(fl)表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