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理想中的信息技术课课堂不是全体学生鸦雀无声,但应该是井然有序、积极向上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帮互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1、规范学生的行为,
规范学生的行为可以采取告知行为规范、示范动作和强化行为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告知行为规范。在学期之初,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表达在机房中的行为期望,为规范行为打下基础。
第二步,示范动作。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言描述远远不如形象示范来得更直接,更具体。因此,正确动作的示范对规范学生的行为是有效的。
第三步,强化行为。强化可以分为对正确行为的奖励和对错误行为的惩罚。比如,对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奖励五分钟游戏时间。
2、吸引学生注意力
吸引学生注意力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事情引到学习内容上来;另一方面,保护学生现有学习注意力不被分散。
3、创建合理的学习环境
学科特殊的学习环境(计算机房)给课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取措施预防不规范的课堂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安排合理的座次。首先要对班级学生情况有具体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及个性特点安排座次。
第二,保持信息技术设备状况良好。计算机是学生的主要操作对象,如果上课过程中过多的计算机出现故障,就会打乱学生的基本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因此,上课前应调试好每一台计算机,为学生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合作学习,使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培养学科小能手。让他们做好教师的好帮手。
第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按时组织下课
下课铃响后,组织学生有秩序返回班级,对不守秩序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的监督下对计算机教室的桌椅进行摆放整齐,卫生进行简单清理。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等一定会越来越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