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展“三品一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来源:画鸵萌宠网
关注iFocus 编辑/郝丽娟 标’’ 口 发保 口口 农产 质量安 ■—■●■-— 一 展障 ■■一 ‘‘・_一 口 一口口 ◎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 “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 一是提高了我国农产品质量 实质量控制措施,明显地增强了生 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三是引导了农产品生产和消 费。当前, “三品一标”已经成为 生产、流通、消费的主导力量,在 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 安全水平。 “三品一标”生产主 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主导的安全 体通过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 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也是当前和 使用、生产过程和终端产品进行 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消费的主导产 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 品。2003年颁布实施的(《认证认可 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从而确 维护公众健康和满足多元化消费需 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 由于“三品一标”较好地实现了认 证产品便捷入市和顺畅销售,市场 条例 ,为“三品一标”规范快速 保获证产品质量安全。在农业部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 和各地历年组织的专项检查中, 进了“三品一标”事业发展壮大, “三品一标”产品合格率连续多 自((条例 颁布实施以来, “三品 年一直稳定在98%以上,并且没 一售价也不同水平提高,给生产者带 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因此成为生产 者的共同追求目标。另一方面, “三品一标”产品以其较高的质量 安全水平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 标”在数量、质量和品牌等方面 有获证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 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一生,获证产品总体质量安全可 、发展成效 靠。在“三品一标”生产主体的 示范带动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 十年来, “三品一标”认证 全水平逐步提高。 广大消费者青睐,已经成为老百姓 心目中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国内大中城市,超过70%消费者听 登记数量增加了20倍,年均增长 二是增强了生产者质量安全 35%。截至目前, “三品一标”的 意识。 “三品一标”的认证登记 认证登记总量已达9.5万多个,涉 监督过程,实质上是对生产主体 说过或者了解“三品一标”,并把 及企业3.8万多家,认定产地近8万 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广标准 “三品一标”产品作为消费首选。 四是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 个;主要认证产品年产量已占同类 化生产技术的过程,这对提升生 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认定的 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发挥了明显 种植业产地占全国耕地45%以上。 “三品一标”的快速发展,对提升 作用。目前,全国已培训“三品 一变。 “三品一标”的生产基地大都 连片成块,产地平均规模在1000公 顷以上;获证主体中80%为农民专 业合作社或企业,实行“企业+基 标”检(核)查员、内检员和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标 监管员近9万名,专门负责产品质 准化生产和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量控制和产品质量监管,他们能 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平均 每个专业合作社(企业)带动辐 够较好地实施或者指导生产者落 《认证技术》gO13・11 “ 编辑/郝丽娟 Focus i关注 射农户近5O0户。获证基地和生 产主体都较好地推行了农业标准 化生产方式。与此同时, “三品 一旺盛的消费需求相比,产品总量 可持续发展。但目前,与社会消 费者的要求和其承担的历史使命 相比, “三品一标”的整体品牌 公信力仍不够强,制约了事业进 一规模仍然偏小,尤其是随着十八 大关于收入倍增计划和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等重大决策部署的推进 落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将大幅 标”认证登记推广先进适用的 标准化生产技术,控制高毒、高 残留农(兽)药的使用,指导生产 步发展壮大。这其中既有“三 品一标”本身的问题,比如少数 提升,消费者对安全优质农产品 的需求也必然会更加旺盛,现有 “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规模远远 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功能作用尚未充分发 者合理、科学使用农(兽)药, 70%的获证主体优先选择使用生 物农药,减少了对农产品的污染 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纵观近十年来发展历程, “三品一标”进行了大量探索, 取得了很多经验,但有两条至关 重要,也是“三品一标”发展过 获证主体诚信意识差、标准化生 产措施落实不到位、行业内部把 关不严、宣传不够等,影响了品 牌整体形象;也有政府支持引导 问题,比如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建 立、认证登记的便捷入市优势难 以发挥、财政投入不足、市场监 挥。发展“三品一标”是推进农 业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现阶 段监管能力提升的集中展现。但 管乏力等影响了品牌公共信誉发 挥;更有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信 息披露机制不够完备、优质优价 程中一直所坚持的。一是“三品 一目前,各级政府或农业部门往往 把发展“三品一标”简单视为农 标”认证登记工作必须在((认 证认可条例 的框架范围内规范 有序推进,不断提升认证登记的 业企业的经营行为,具体表现为 只关注认证登记的数量,而没有 的市场机制难以生效,影响了获 证产品的质量转化为市场优势和 经济效益等。 规范性、有效性。二是必须坚持 把“三品一标”放在“三农”工 真正把发展“三品一标”作为引 领农业标准化、转变农业发展方 式的有效抓手。生产主体也往往 “重申报、轻开发”,有的只是 把获得认证登记作为申领补贴或 作全局去谋划,以提升农产品质 量安全水平为出发点,不断深化 和强化与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 品牌化工作的联系。 三、明确重点,加快发展 “三品一标” 发展“三品一标”,可以有 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人 者申报项目的手段,而没有充分 挖掘“三品一标”在品牌树立、 市场推介、产业打造等方面的潜 力。这些导致“三品一标”在推 进标准化生产,落实全程质量控 制和打造品牌等方面的引领示范 功能发挥还不充分。 三是品牌公信力有待进一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优质农产 品消费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 “三品一标”要紧紧围绕 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三品一标”发展存 在的问题与主要制约因素 “三品一标”发展虽然取得明 显成效,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的 轨道,但从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农 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来 的宏伟目标,切实转变发展方 式、转移工作重心及重点,更加 注重发展质量和生产效益,更加 看, “三品一标”发展仍然存在 一步提升。发展“三品一标”的 目的在于通过品牌号召力带动 引领生产者采用标准化的绿色 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 注重规范管理和质量监督,更加 注重层层把关和证后监管,更加 注重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实现 又好又快发展。重点要抓好四个 方面的工作。 些不足,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产品总量总体偏小。 “三品一标”产品已经具有一定 的总量规模,但与广大人民群众 《认证技术》2013・11 关注iFocus 编辑/郝丽娟 全面力日快发展 从发展的态势和方向看,加 快“三品一标”发展,仍然是我 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 监控,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 监测制度,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 术,防止源头污染。二是促进主 体自律,提升主体诚信意识。指 导督促获证主体认真落实标准化 生产措施,严格执行生产记录、 休药期、间隔期等规定,不断提 升质量安全控制能力,确保产品 质量安全。三是提升行业规范管 扩大品牌农产品流通消费。三是实 施好农业部农产品促销项目,组织 获证产品、企业到境外展示、展销 等方式,拓宽对外贸易渠道,加快 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安全优 重要任务。在当前已经具有一 定总量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 质农产品出口贸易。四是加快建立 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三品一 是指实现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包 括“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两个方面。量的扩张,要紧紧围 绕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优势 农产品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建设,紧密结合各类农业生产性 标”产品实行入市免检,并随着认 证工作的推进,逐步实行无公害农 产品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 理水平。加快“三品一标”生产 基地建设,推行“公司+基地+ 4加大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保证产品质量是维 农户”或合作互助的生产方式, 推动“三品一标”生产规模化发 项目、标准化示范创建、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认定,把“三品一 标”作为项目建设和示范创建活 动的前置条件或者验收指标,进 一护“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和市场 秩序的基础。一是加强执法抽检, 展、产业化经营。四是加强证后 监管。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强化 日常监督检查,积极探索“三品 ~将“三品一标”质量抽检纳入各级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农产品质 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计划, 实现“三品一标”质量抽检工作规 范化和制度化,健全检打联动工作 机制,对于发现的问题坚决依法处 理。二是依法打击假冒“三品一 标”标志的不法行为,定期组织开 展标志监管专项整治活动。无公害 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重点是要 解决标志使用率低、使用不规范的 问题,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重点 要打击冒用和超范围、超期使用标 志。通过强化依法监管,实施标本 兼治,净化市场环境。三是开展包 步挖掘发展潜力,推动数量规 标”可追溯管理和诚信分级管 模稳步扩张。质的提升,要突出 提高准入门槛和加强证后监管两 个重点,进一步规范制度,严格 理,畅通退出渠道,淘汰失信 企业。 i强化晶粹墙育和消费弓l导 实现品牌价值,做好消费引 导,是推进“三品一标”品牌战 略的核心目标,也是增强市场对 审核,落实监管制度,亳不手软 地打击违法违规企业,稍有不 合,坚决不批,发现问题,坚决 出局。 生产的拉动力,建立加快发展长 效机制的必要条件。要通过强化 习 睨d 字控蔫l i“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不但 是对产品质量安全性的确认, 更是对农产品生产过程标准化 程度做出的评价,强调生产的规 市场调节和加大政府扶持,进一 步增强“三品一标”的品牌知名 度和美誉度,合理引导消费需 求。一是积极通过农交会、绿博 范性和符合性,是对生产全过程 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质量安全管 理模式。下一步,“三品一标” 会等农产品展览展示活动,大力 推介和推广获证产品,全面树立 装标识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健全 相关管理规范,把“三品一标”包 装标识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力 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形 象。二是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地区 在农产品产销批发市场、大型超 市等农产品集散地设立“三品一 标”专销网点、柜台和展示区, 要继续发挥其制度优势、技术优 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三品一 标”产品基本包装标识上市和可追 势和体系优势,实行更加严格 的过程控制,确保终端产品质 量安全合格。一是加强产地环境 溯管理。圆 《认证技术》2013・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