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现状及发展政策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 ’研宪考考2008年第43期(总第2171期) 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现状 及发展政策研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室鹿建光 童莉霞 李艳君 一、全球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趋势 混配比例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燃料乙醇 1.高油价催生全球生物燃料乙醇产业蓬勃 出口国。巴西2013年乙醇产量预计将达到350 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燃料乙醇就被开发 亿升。截至2007年9月,欧盟生物乙醇产能已 作为车用燃料。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 达到32.76亿升。预计2010年生物燃料在其运 机,促使巴西和美国率先推行燃料乙醇发展计 输燃料中所占比重将达到5.75%,2020年进一 划,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瑞典随之效仿,形成 步增至10%。在亚洲,中国、日本、印度、印度尼 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和应用市场。近年来不断攀 西亚和菲律宾等也纷纷制定推广燃料乙醇发展 升的高油价进一步促进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燃料 规划,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燃料乙醇生产已粗具 乙醇的发展,美国、欧盟和亚洲等国的生物燃料 规模。 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大幅提高生物燃料的发展目 目前,世界各国燃料乙醇生产主要以粮食和 标,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燃料乙醇产能 经济作物为原料,美国是以玉米为原料,巴西以 扩大的产量的迅速增长。2006年世界燃料乙醇 甘蔗为原料,欧盟国家则以小麦和甜菜为主要原 产量达到380亿升(按1加仑=3.79升换算 以 料。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生物燃料 下同),相当于全球汽油消费量的2.5%。比 产业的经济性已日益显现。目前,美国以玉米为 2000年产量增长95.9%。2007年世界燃料乙醇 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0.56美元/升;欧 产量可达440亿升。世界燃料乙醇的生产主要 盟以小麦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成本约为0.75 集中在美国和巴西,两国燃料乙醇产量占世界总 美元~1.27美 升,以甜菜为原料的生产成本 产量的90.5%。美国现已超越巴西成为世界最 为0.83美元~1.22美 升;巴西以甘蔗为原料 大燃料乙醇生产国,2006年乙醇产量为183.8亿 生产乙醇,成本仅为0.46美 升。与高昂的油 升,巴西乙醇产量为160亿升。美国2007年底 价相比,燃料乙醇的价格越来越具有竞争力。但 通过的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法规定,乙醇年使用 燃料乙醇产能的迅速扩大也导致对粮食与经济 量到2012年将达到75亿加仑(284亿升),2022 作物需求的大幅增加。2000年,美国用于燃料 年将进一步增至360亿加仑(1363亿升),其中, 乙醇生产的玉米数量仅占其总产量的5%,2005 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最多不超过150亿加仑,而 年升至11%,2007年达到20%,预计2008年将 纤维素乙醇产量必须达到160亿加仑。巴西燃 增至30%。 料乙醇生产成本最低,是世界上目前乙醇和汽油 2.燃料乙醇国际贸易不断扩大,但面临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衙研宪考考2008年第43期(怠第2171期) 多壁垒限制。随着各国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和 石油价格的上升,燃料乙醇作为替代能源的推广 应用力度也在加大。2004年以前,巴西燃料乙 醇出口量不到8亿升,2004年大幅增长218%, 达到24.08亿升;2006年提升至34.17亿升,同 利用秸秆、禾草和森林工业废弃物等非食用纤维 素生产乙醇,不存在与人争粮的问题,以纤维素 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是决定未来大规 模替代石油的关键。受技术和高生产成本限制,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家纤维素乙醇制造厂的产 量达到商业规模。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测算,生 比增长31.4%。近年世界乙醇贸易的增长主要 由燃料乙醇拉动。根据国际知名农产品分析机 构德国的F.0.Leht估算,2005年60亿升世界乙 醇贸易中有78.3%,即47亿升为燃料乙醇贸易。 与世界燃料乙醇产量和消费量相比,燃料乙醇的 国际贸易量还很小。缺乏单一的被世界各国广 泛接受的统一质量标准是限制燃料乙醇国家贸 易的一个重要因素,ltL ̄'l-,美国和欧盟对进口燃 料乙醇设置的贸易壁垒和国内保护政策阻碍了 燃料乙醇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美国在最惠国 体制下对进口乙醇征收每加仑0.54美元(每升 0.14美元)的关税和2.5%的从价税,而对国内 乙醇和汽油混合供应商提供每加仑减税0.5 1美 元(每升0.13美元),美国每年用于燃料乙醇的 补贴费用达到70亿美元。欧盟则在最惠国体制 下对进口变性乙醇和非变性乙醇(两者都可用作 燃料)分别征收每立方米192欧元、102欧元。 巴西是惟一作为最惠国有能力大量出口的国家。 尽管燃料乙醇国际贸易面临诸多贸易壁垒限制, 但受消费需求增长旺盛和高经济回报率拉动,今 后燃料乙醇国际贸易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创新是突破非粮燃料乙醇发展瓶颈 的关键。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受多种因素影 响,价格逐波走高。2005年油价达到50美 桶,2007年涨至近100美 桶高价,2008年以 来,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超越100美 桶 大关。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生物燃料乙醇目 前是世界上最具工业化生产前景的生物质能源。 但目前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工业化燃料 乙醇生产从长远看具有规模限制和不可持续性。 产规模相同的条件下,纤维素燃料乙醇需要的投 资是玉米燃料乙醇的7~8倍。目前美国企业生 产纤维素乙醇的成本在3美元~4美 加仑之 间,即0.8美元~1美元/升。美国能源部预计 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可能在2012年左右取得重 要突破,而其他地区的一些研究机构则认为需要 更长的时间才能使纤维素燃料乙醇进入规模生 产和市场应用阶段。 二、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诞生与 发展 20世纪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 快速发展,粮食生产相对过剩,国家在粮食生产 和储备方面的负担日益加重,农民收入增幅趋 缓。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汽车工业快速 发展使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尾气污染日益 严重,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加大。与此同时,随着 对能源需求的增加,我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 进口国,石油资源匮乏和能源安全问题已引起国 家的高度重视。为了统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特别是为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应借鉴巴西、美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有组 织地进行了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的研究和 试点应用。 1.四大燃料乙醇企业的诞生。按照生物燃 料乙醇“十五”发展专项规划,我国在2000年启 动了燃料乙醇项目,研究探索用玉米、小麦等陈 化粮加工生产燃料乙醇。由中央财政投入国债 资金4.8亿元人民币,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 江先后建设了4套总计年核准生产能力为10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 研宪孝考2008-g-g 43期(总第2171期j 万吨燃料乙醇的生产装置,即河南天冠燃料乙醇 公司、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龙江华润酒精公司 (现中粮生化能源(肇东)公司)、安徽丰原生化 股份有限公司。其中,除河南天冠使用部分小 麦,中粮肇东使用部分陈化水稻为原料生产燃料 乙醇外,其余全部使用玉米作为原料。随着新增 产能的陆续投产,据估算,2007年4家定点生产 企业总共生产燃料乙醇145万吨,其中,河南天 冠50万吨,吉林燃料乙醇40万吨,安徽丰原生 化40万吨,中粮肇东l5万吨。按10%的混配比 例,可制成车用乙醇汽油1450万吨,占当年全国 汽油产量5994万吨的24.2%。2007年底,经国 家发改委批准,由中粮集团在广西北海合浦投资 成立的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一期 项目(年产能20万吨燃料乙醇)正式投产,这是 我国迄今为止惟一经国家批准并投入生产的以 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企业,也标志着我国 燃料乙醇的发展路线正在真正走向“非粮化”。 2.车用乙醇汽油在封闭试点地区顺利推 广。根据《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的实施细 则》要求,本着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国家在河 南、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安徽五省从2002年起 进行为期一年的封闭式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 工作。2004年2月,将试点区域进一步扩大至 湖北、山东、河北、江苏等27个地市。目前,上述 封闭试点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 通无铅汽油。从2008年4月15日起,广西壮族 自治区开始在全境封闭销售、使用车用乙醇汽 油。此举使广西成为我国第l0个推广使用车用 乙醇汽油的省份,也是国内首个推广使用非粮原 料车用乙醇汽f由的省区。 3.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投资。 随着石油价格不断攀升,新能源开发越来越成为 具有利润前景的产业,这一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 得到各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青睐。由于甜高粱、红 薯、木薯等非粮燃料乙醇原料的生长地都是经济 发展相对落后、“ 农”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的 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可以带动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 农”的问题。 因此,一些资源富集的省份纷纷将生物能源作为 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予以大力支持, 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中石油、中 粮、中石化、巾海油等大型企业也积极参与燃料 乙醇产业的建设,投巨资筹划多个生物乙醇项 目。其中,中石油已与云南、四川、山东等省签订 了多个共同发展生物液体燃料的合作框架协议, 并投资扩建原有乙醇生产企业,增建乙醇汽油调 配中 t2,;中海油与印度尼西亚、香港公司合作,在 印度尼西亚建设以木薯、甘蔗为原料的燃料乙醇 生产项目。企业的积极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 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 三、国内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政策环 境及面临的挑战 为顺利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十五”发展专项 规划,国家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措施, 主要包括:2005年2月,国家出台《可再生能源 法》,以立法的形式鼓励包括燃料乙醇在内的生 物质液体燃料的发展;为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 油,由原国家计委牵头,相关部委和石油部门参 加,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制定并下发了《车 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使 用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为规范燃料乙醇 的生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4月和 2004年4月,分别发布GB18350—2001《变性燃 料乙醇》和GB18351—2001《车用乙醇汽油》两 个国家标准及经修改的车用乙醇汽油强制性国 家标准(GB18351—2004);为严格市场准入和市 场监管力度,各试点地区相继出台配套的法律法 规并在燃料乙醇的调拨销售上加强组织领导和 协调;为鼓励燃料乙醇的推广,国家对批准生产 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钎二手宅考考2008年第43期(总第2171期) 燃料乙醇的定点企业免征变性燃料乙醇5%的 新建玉米深加工项目。 至此,近年来国内急剧升温的生物燃料乙醇 项目热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如何巩固已取得 的试点成果,进一步优化车用乙醇汽油市场环 消费税;对企业生产变性燃料乙醇的增值税实行 先征后返;企业生产变性燃料乙醇所使用的陈化 粮享受陈化粮补贴政策;并对定点企业在变性燃 料乙醇生产、调配、销售过程中发生的亏损实行 定额补贴,规定2005年按销售量补贴1883元/ 境,稳步有序地推进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 展,妥善处理国家石油安全与粮食安全、经济快 吨,2006年补贴1628元/吨,2007年、2008年分 别补贴1373元/吨。但2007年由于国内外粮价 和石油价格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转变补贴形 式,采取补贴标准与市场联动的方式,将处于粮 食销售区的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和安徽丰原 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补贴标准由原来 的1373元/吨上调到2251元/吨,对粮食产出区 的吉林燃料乙醇和黑龙江华润酒精的补贴则维 持原标准。在国家优惠税收扶持政策和巨额财 政补贴推动下,2006年国家定点燃料乙醇生产 企业产量已超过130万吨,各地向国家发改委申 报的生物燃料乙醇意向建设生产能力已超过 1000万吨/年水平。为抑制一些地区存在产业 过热倾向和盲目发展的势头,国家发改委、财政 部于2006年12月18日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生 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 《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紧急通 知,叫停对燃料乙醇项目的核准和建设,不再鼓 励新上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项目,并对经 国家批准的以粮食为原料的国家定点燃料乙醇 生产企业严格控制。2007年6月,国务院通过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可再 生能源“不得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 破坏生态环境。”的“三不得”原则。生物燃料乙 醇生产在“十一五”期间将坚持“因地制宜,非粮 为主”,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纤维资源等非 粮产业发展。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强 调今后生物燃料乙醇的生产必须坚持“因地制 宜,非粮为主”。“十一五”期间原则上不再核准 速发展与相对匮乏的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关系 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看法,尤其对生物燃料乙醇在 生产使用过程中是否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等更是莫衷一是。从国际上看,联合国粮农组织 发布的有关报告指出,生物燃料对原料作物需求 的扩大推高了农产品价格,如果世界农业成为生 物燃料产业的主要来源,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将带 来无法预知的影响,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和深人研 究生物能源的发展对粮食安全和扶贫所带来的 影响。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的农业经济学家根 据生物燃料可能对价格造成的影响,通过计算机 建模得出如下结论:生物燃料产量的扩大造成了 粮食价格的上涨,粮价每增长1个百分点,发展 中国家食品消费支出就下降0.75个百分点。粮 价上涨已威胁到粮食安全,并可能导致贫困人口 的增加。随着越来越多的农田和资金投入到生 物燃料的生产中,粮食和燃料之问的矛盾将不断 升级。与此同时,针对许多国家将发展生物燃料 乙醇视为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重要途径的做法,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项报告认为,生 物燃料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可 能会大于汽油和矿物油,通过现有技术生产的生 物燃料乙醇对于节能减排的贡献极为有限。欧 盟最近出台的一揽子能源环保方案则提出,要对 进口生物燃料产品实行环境认证,强调在欧盟销 售的生物燃料不得来自“被认为生物多样性价值 高的土地”,包括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有大 量野生动物生存的草原。从国内看,不少专家认 为,近年来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能增幅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局 研宪考考2008年第43期(总第2171期) 快是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担忧发展燃 生物燃料,保护草原和森林等自然生态,建立国 际认证计划,其中包括温室气态的核查,以确保 生物燃料符合环保标准。 四、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前景 分析 料乙醇产业将会导致与人争粮和与粮争地,增加 我国粮食安全方面的隐患。与此相对立的意见 则认为,玉米价格近年来大幅上涨是由多种因素 构成的,除受国际市场粮价不断攀升影响外,粮 食出口大幅增长也对国内粮价起到拉动作用。 海关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玉米产品出口491.8 万吨,同比增长58.7%,小麦产品出口307.3万 吨,同比增长1.04倍。另外,近几年来国际乙醇 市场,尤其是美国燃料乙醇市场需求旺盛,导致 国内乙醇出口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也是刺激玉 米价格上涨的动力之一。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近 年来,我国乙醇出口量、值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04年乙醇出口量为9701万升,价值3300万美 元,其中改性乙醇(海关编码HS22072000)出口 534万升,价值199万美元。截至2006年,乙醇 出口量增至10.18亿升,价值4.54亿美元,其中 改性乙醇出口量增至4706万升,价值2285万美 元。与2004年相比,2006年乙醇出口量、值分别 增长4.9%和12.76倍,其中改性乙醇量、值增长 7.81倍和1O.48倍。据业界人士估计,在未改性 乙醇出口中,相当大的数量是在境外脱水后再运 至美国等最终目的地被用作调制乙醇汽油的燃 料乙醇。 据专家推算,与国内市场用于生产酒类、淀 粉和出口乙醇所需原料相比,实际用于生产国内 燃料乙醇所需的玉米数量在我国玉米总产量中 的占比仅为2.4%(按照2006年燃料乙醇产量 中80%所用原料为玉米,每吨燃料乙醇需要3.3 吨玉米,当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1.45亿吨计 算)。目前,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生物燃 料乙醇在替代化石能源与促进社会经济和自然 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巨大潜力,但在发展燃料乙 醇产业时应首先考虑粮食安全问题,应加快发展 非粮乙醇,尤其是纤维素乙醇等可持续循环利用 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我国着力缓解能 源、环境、农业问题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根据《可 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 “十一五”规划》,今后我国将按照政府引导、政 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优惠的价 格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以及政府投 资、政府特许权等措施,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 再生能源市场,合理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燃 料乙醇。近期重点发展以木薯、甘薯、甜高粱等 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从长远考虑,将积极发 展以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技术。 到2010年,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 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将达到2O万吨。到 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 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总计年替代约 1000万吨成品油。虽然在近期受成本和技术因 素制约,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关键技术的逐步突破和企业 生产效率的提高,非粮燃料乙醇,特别是纤维素 燃料乙醇的规模化商业开发将成为我国最有前 途的新兴能源产业之一。 1.生物燃料乙醇将成为我国发展替代能源 的代表产品。生物燃料乙醇是一种清洁可再生 能源。乙醇俗称酒精,它以玉米、小麦、薯类、糖 蜜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成。乙醇经进一 步脱水处理后再添加变性剂(一定比例的车用无 铅汽油)后,即形成变性燃料乙醇。把变性燃料 乙醇和组分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即形成车用乙 醇汽油(如EIO、El5、E20、E85等)。燃料乙醇是 优良的油品质量改良剂,掺加有一定比例乙醇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 ’研宪考考2008年第43期(总第2171期) 车用汽油由于增加了氧含量而燃烧更加完全,同 时,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量得 以大幅下降,因而被称为2l世纪的“绿色能源”。 确保能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战略安全的重要组 会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随着 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轿车逐步进入家庭, 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据我国大中城市有害气体 排放总量的50%,这些有害气体使我国成为全 球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各级政府承受的环保压力 越来越大。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汽车使用EIO车 成部分。资源短缺.特别是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 我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过去的20多 年里,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2.6倍,1993年 我国从石油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 石油总需求量的33%已从国外进口。2007年, 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1.83亿吨,进口依赖度首 次达到50%。据专业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石 油供需缺口将达到3.6亿吨,届时石油对外依存 度将达到60%左右。与此同时,随着国内汽车 保有量快速增长,对车用燃料的需求也与日俱 增。2007年,全年汽油产量为5994万吨,同比增 长7.2%,全国汽油表观消费量达到5553万吨. 同比增长5.8%。从长远看,以化石能源为主要 能源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改善能源消费结 构,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向清洁能源过渡 已是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大势所趋。 2.生物燃料乙醇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 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有关资料表明,2003年,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8.23亿吨,居世界第 二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预计到 2025年前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超过美 国跃居世界首位。《京都议定书》已对发达国家 分配了2012年前二氧化碳减排8%的指标.我国 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承担此项任务只是 时间早晚的问题。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与传统汽 油相比,玉米燃料乙醇可减少28%的温室气体 排放,甘蔗乙醇可减少78%的温室气体排放,而 纤维素乙醇在此减排幅度上更高达86%。推广 使用生物燃料乙醇,对改善空气质量和人们生活 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循 环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 用乙醇汽油(即燃料乙醇含量为10%的汽油) 后,可使辛烷值提高3%,燃烧更加充分、彻底, 可减少一氧化碳排放25%~30%,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约10%。 3.我国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将以非粮原 料为主。作为国家战略性举措,生物燃料乙醇生 产在“十一五”期间将坚持“因地制宜,非粮为 主,重点支持以薯类、甜高粱及纤维资源等非粮 产业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尤其是纤维素燃料乙 醇将是我国发展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的基石 和原料主体,是解决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来源和 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在此目标实现之前,木薯 或红薯、甜高粱将是理想的过渡性替代原料。我 国拥有大量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作物的荒山、荒 坡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能够转换为能源用途 的农作物品种也很多,如甘蔗、甜高粱、木薯、甘 薯等。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贵州、四川 等省区均有大量的土地可用于种植木薯和甘蔗 等非粮作物。而北方大部分省区都可种植具有 耐干旱、耐水涝、抗盐碱等多重抗逆性的甜高梁。 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可作为纤维素 乙醇潜在原料。纤维素乙醇是业界公认的未来 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秸秆资源量达 6亿吨,其中约一半的数量被焚烧或有待开发利 用。如果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转化生产燃料 乙醇的技术在近期内得以实质性突破并投入规 模化工业生产,则生物燃料乙醇在有效替代我国 汽油消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高农民收益和 化解能源资源瓶颈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所研宪考考2008-%7g 43期(总第2171期) 4.木薯是目前替代玉米等粮食燃料乙醇原 料的最佳选择。木薯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泛, 淀粉生产率高。种植面积广阔,基本上不与粮食 争地,是我国的主要热带作物之一,适宜我国长 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栽种,在我国广东、广西、福 建、云南、江西甚至湖南、四川等地都可以广泛种 植。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具有成本低廉、_T 艺稳定可靠、不与人畜争口粮等突出特点。目前 生产1吨木薯酒精大约需要7吨鲜薯,或2.6吨 干片。木薯作为燃料乙醇原料的开发潜力很大, 是过渡期内替代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最佳选择。 据专家初步估算,仅种植木薯一项,就可以满足 全国推广10%乙醇汽油的需要。广西是全国木 薯主要产区,目前年木薯产量将近800万吨,占 全国总产量的75%,云南也是木薯的重要生产 区,2006年云南各种薯类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60 万亩,年产薯类近1000万吨。另外,我国年产红 薯1亿吨以上。每8吨红薯可生产1吨燃料乙 醇。如果每年消化500万吨红薯,就可生产60 万吨燃料乙醇。当然,红薯也是国内淀粉和食品 的主要原料,同时面临其他产品的竞争,可利用 的空间比木薯相对要小。按照有关专家预计,到 2010年我国将加工薯类350万吨,生产40万吨 燃料乙醇;到2020年将加工1100万吨薯类原 料,生产150万吨燃料乙醇。 5.甜高粱开启了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新 途径。甜高粱是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比其他作 物抗旱、抗涝和耐盐碱。甜高粱制取乙醇仅用其 茎秆,籽粒可食用或做酿酒原料。大约16吨鲜 高粱茎秆可以制取1吨燃料乙醇。近年来,我国 自主开发了以甜高梁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 的技术,并已在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东、新疆 和天津等相对贫瘠或高盐碱地区、沿海滩涂地开 展了甜高粱种植和制取燃料乙醇加工基地。甜 高粱燃料乙醇工程的实施,不仅开启了我国发展 生物质能源的新途径,还带动农民增收,拉动当 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在甜高粱原料贮藏、 甜高粱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以及如何进一步 降低纤维素酶制剂成本等方面仍有待实质性突 破,生产加工技术问题是制约甜高粱燃料乙醇规 模化生产的主要因素。 6.甘蔗作为乙醇原料不适合我国国情。甘 蔗是重要的糖料作物,也是目前世界上用于加工 燃料乙醇最为成功的农产品。巴西是世界上最 大的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燃料乙醇生 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我国南方甘蔗资源丰富,主 要集中在广西、云南等省份。据统计,我国目前 甘蔗年产量约为8500万吨,约17吨甘蔗或4.5 吨废糖蜜可制取1吨乙醇,而且甘蔗渣还可以用 于制取生物柴油。但由于国内市场对蔗糖需求 量大,企业生产蔗糖所获利润高于燃料乙醇,加 之随着国内食糖价格不断攀升,甘蔗燃料乙醇的 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玉米,所以,目前我国用甘蔗 生产燃料乙醇还是空白。 7.推广纤维素燃料乙醇是解决原料成本高 和来源有限的根本出路。生物液体燃料的研发 和规模化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燃料生 产的原料供应的可获得性。目前加工燃料乙醇 大多使用的是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籽、甘蔗等 粮食或经济类作物,但从能源的投入、产出分析, 这种结构是不经济的。我国燃料乙醇今后的发 展方向是“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虽然以 木薯和甜高粱等非粮作物替代粮食作物可以做 到不与人争粮,但仍需占用大量土地。只有大规 模开发利用以秸秆和农业废弃物为代表的纤维 素燃料乙醇生产技术,才是解决燃料乙醇原料成 本高、原料来源有限的根本出路。目前美国、加 拿大、日本等西方工业化国家都投入巨资研发试 验以糖类和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国内企业也纷纷开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纤维素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锯衙研宪考考2008年第43期(总第2171期) 料乙醇项目技术研发,但从目前看,在技术上,尤 其是以秸秆等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 术方面目前尚处于中试阶段,产品缺乏价格竞争 决过剩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都曾 经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应根据不同发展 时期和农业产业需要决定用作燃料乙醇原料的 玉米数量,客观正确地看待、宣传粮食消费与生 物燃料乙醇之间的关系,防止以偏概全。从目前 力,估计短期内难以形成大规模工业生产能力。 五、对发展我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推 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政策建议 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石油供应紧张 矛盾加剧,以及全球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燃料 乙醇正以其清洁、环保和可再生特性越来越得到 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尚处 于起步阶段,原料结构单一,生产和使用技术落 后,国家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 产业布局和长远发展战略规划。在制约我国以 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行业实现规模化生产的 诸多因素中,原料资源短缺是最大的发展瓶颈。 “十一五”期间我国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 态。国内粮食产量将难以满足燃料乙醇迅速增 长的原料需求,以玉米为原料发展生物能源的空 间将十分有限。我国非粮燃料乙醇作物资源虽 然丰富,但较为分散,能源密度不高,作物品种和 产量有待改良和提高,同时,对作物资源的区域 分布、发展潜力、原料的收集形式和收集半径等 缺乏较为清晰的产业化开发思路和量化的数据 统计,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工业化生产连续性的 矛盾也有待解决。技术产业化基础薄弱,在非粮 原料乙醇中,目前只有以甘蔗、甘薯、木薯为原料 的乙醇可以真正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甜高 粱、秸秆纤维素乙醇仍处于中试研究阶段。在设 计科学合理的燃料乙醇产业布局以及制定产业 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方面仍有待进行深入细致的 可行性研究,为此,提出以下有关建议: 1.辩证看待全面推广以生物燃料乙醇(包 括适度的粮食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 而不应采取相互对立的、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方 式。适度的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对解 看,作为调节粮食供需余缺的手段,以及为保持 政策的连贯性,巩固在“十五”期间取得的试点 成果,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仍应保持一 定的规模,但应能化并举,通过“吃干轧净、减少 废物排放”努力提高原料的综合产出率,促进循 环经济发展。 2.加强对原料产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 的战略研究,尤其是要对原料资源进行深入细致 的评价,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和操作性强的原料 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在对现有土地资源、燃 料乙醇原料供应和潜在市场需求量进行科学量 化分析和评估的前提下,根据原料生产半径和市 场销售半径合理布局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大型 非粮乙醇作物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和燃料乙醇项 目,形成非粮作物规模化种植和建立规范化、集 约化的综合配套加工企业。 3.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将是 今后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发展方向。应加大原 料来源多元化探索和实践,积极稳步推进目前以 木薯和甜高粱为原料的非粮乙醇试点。同时加 强由国家支持的生物燃料乙醇的技术研发能力 和产业能力建设,设立有关燃料乙醇的国家重点 科技专项,集成优势力量联合攻关,力争在较短 时期内突破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瓶颈,实现规模 化生产。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注 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4.鼓励开发和推广使用灵活燃料汽车,并 率先在乙醇汽油封闭运行的地区或城市使用灵 活燃料汽车。加快灵活燃料汽车的研发和推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j 锯衔研宪考考2008-g- ̄g 43期(总第2171期) 使用可有效扩大车用乙醇汽油需求,促进燃料乙 醇产业快速发展。 金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获得上应予以支持,对 这些经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纳入国家计划的进口 5.逐步开放市场,构建多元化的竞争格 局,鼓励多种所有制、内外资乙醇研发生产企业 介人非粮燃料乙醇研发生产领域。我国燃料乙 醇产业在实现规模化发展,特别是向非粮乙醇 燃料乙醇商品,应参照国内同类定点生产企业的 补助标准予以财政补贴,并在进口关税和国内相 关流通环节税收上给予减免优惠。 8.为控制国内企业利用粮食生产乙醇出 转换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力量不可忽视,今后在 制定行业准人标准时,除选择部分国有骨干企 业作为中间力量外,还应吸收部分有实力的民 营企业,甚至外资企业进入生物乙醇产业,形成 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销售部门对达到规定 质量标准的产品应敞开收购。在产业扶持政策 上,应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对经批准的定点乙醇 生产企业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通过 运用弹性亏损补贴手段,如逐步减少粮食乙醇 补贴,增加非粮乙醇补贴有效抑制相关产能,实 现我国燃料乙醇产业的转型;利用税收的杠杆 作用来调节燃料乙醇的供给数量和在汽油中的 混配比例。 6.根据燃料乙醇产品单一、具有统一的国 家质量技术标准等特点,研究利用商品期货交易 所的价格发现机制和商品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 功能加速车用乙醇汽油的市场化普及程度。 7.在注重加强国内能力建设的同时,鼓励国 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寻找资源、开发市场, 包括从国外进口原料、在海外设厂,就地加工提炼 乙醇后运回国内市场,以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国内 环境带来的污染,或在国外直接参与能源作物的 种植,建立从种植到加工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实 现部分替代进口石油和能源进口多元化,及平衡 与我国有较大贸易逆差的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额 的目的。目前东南亚、拉美、非洲都是较好的投资 场所,政府应当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关当地 政策、法规及市场信息方面的服务,进一步简化审 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国家在境外企业信贷资 口,应运用税收调节政策,严格控制乙醇出口数 量。与此同时,在国内纤维素燃料乙醇实现规模 化生产之前的过渡期内,为培育车用乙醇汽油市 场、加快灵活燃料汽车研发制造进程、实现能源 产品进口多元化和抑制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大幅 攀升,建议扩大从主要燃料乙醇出口国,如巴西 的乙醇进口规模。主要考虑到,进口巴西乙醇在 经济性上优于国内的玉米乙醇。根据2007年巴 西乙醇出口价格推算,从巴西进口乙醇到中国的 平均到岸价大致为4487.7美元~4640.3美元/ 吨,相当于原油价格51美元~53美 桶时的 汽油价,低于同期国内玉米乙醇5471.2 吨的 销售价格。另外,可利用进口乙醇培育国内市 场,理顺后端销售机制,有利于今后国产燃料乙 醇大量进入市场时与进口产品价格逐渐对接和 提高国产燃料乙醇竞争力。 9.积极开展国际双边、多边合作。我国经 济发展带来的能源消费增长预示着国内对燃料 乙醇的需求将是长期和持久的,应密切关注国际 燃料乙醇领域合作新动向,尤其是美国和巴西这 两个生产大国商讨成立乙醇燃料战略联盟、拟建 “乙醇欧佩克”,以及在燃料乙醇全球标准化制 定上可能采取的联手行动,主动参与相关国际机 构,如国际生物燃料论坛的活动,共同营造公平、 开放、良好的国际生物液体燃料生产和国际贸易 新秩序,避免将来被动适应与我国利益相悖的国 际标准或贸易规则。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在非 洲、南美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保障进 口渠道的通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