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次北固山下》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感知本诗的基本内容

2 品味诗歌精炼语言,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重) 3 体会作者淡淡的乡愁,培养爱家,爱故土的情感(难) 二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就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为了诗歌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王湾的关于乡愁的《次北固山下》。 (二)了解常识 1 作家简介

王湾 洛阳(今河南)人,唐代诗人。 2 体裁

五言律诗。律诗:字数整齐划一,分五言、七联。通常律诗规定8句,每两句一联,共计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 题目

次:停宿,驻扎。北固山:今江苏镇江北,三面环山。 (三)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节奏,韵脚) 2听朗读

3请同学朗读,另一位同学评价(也可短时间背诵) (四)译并赏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我的旅途在青山之外,小船行驶在绿水中间前行。

首联“客路”点名作者身份,并不是当地人,只是途经于此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规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岸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风顺而柔和,船帆端端正正悬挂着。

颔联以小见大,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残夜还没消退,红日已从大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南已有春的消息。 颈联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有点明时令。两个意象“海日“”江春”新旧交替,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一种乐观、积极的鼓舞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家书不知寄到哪里,请归去的大雁把信带到洛阳吧。

尾联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大雁北归,自然联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想让大雁把他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归雁”与“客路“”行舟”遥相呼应。通过对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情。

“鸿雁传书”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困在漠北放羊,他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祖国,后

来人们就把“鸿雁”代指书信。 (五)合作与探究

1 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表现了什么特点。 景物:长江地区,早春时节 青山 绿水 江水 船 海日 江春 特点:开阔,秀丽

2 颈联写“海日“”江春”有相同的地方吗?与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时间交替变化,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一年又一年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

3 讨论并思考,当历史的车轮到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电话、网络等,那么信息社会,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小结:这首诗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见,长江上游开阔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给人以积极、乐观、奋发的艺术感受。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本课练习册 (七)板书 首联:旅途之景 颔联:江水之景 颈联:江春之景 尾联:思乡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