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渐明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国发展观察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渐明 ◇本刊记者张菀航继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 高妍蕊 额达到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 9.0%。绿色债券市场2016年初才 启动,发行量从无到有(从zero到 hero),一年发行量超过2000亿元 人民币,一举占全球三分之一强,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内蒙古、云 面,一是绿色,这是绿色金融的前 提和基础,即必须支持绿色产业和 绿色项目;二是金融,这是绿色金 新试验区后,各试验区各有侧重、各 具特色的实施方案也于近日公布。 被选为首批试点的地区分别为 融的关键和本质,即应该符合金融 服务的条件和金融机构的需求。 “绿色金融关注环境和社会 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湖州市、衢 江新区,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 密市、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 势所趋,绿色金融更是有望成为绿 色转型进程中的“加速器”。中国 将如何走好这条“从绿到金”的可 持续发展之路? 州市,贵州省贵安新区,江西省赣 效益,努力将具有‘公共物品’或 ‘准公共物品,. 质的环境成本或 南、河北、湖北、江苏、陕西、安 绿色发展基金或环保产业基金,近 环保产业基金。据绿金委统计,截 至2Oi6年底,全国已设立并在中国 收益‘内部化’,追求金融活动与 徽、河南、宁夏等地相继设立省级 国民生银行力公室调研处霍天翔博士 50家企业设立了总额近1 000亿元的 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说。 吴琦同样指出,绿色金融是绿色 当下,全球绿色经济发展乃大 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中 发展理念的 基金业协会备案的节能环保、绿色 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绿色金融的持 基金共265只。2007年至201 5年第三 为绿色融资 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保护 考量纳入融资投资中的金融行为。 金融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 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 季度,全国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也有利于改善环 的企业累计超过4.5万家次,保险公 司提供的风险保障金累计超过1000 工作以来,我国已有91喂交易试点开 展地区,推出了近20;f畸1石焚 虫产品。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境质量和增进民生福祉,对于我国经 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 亿元。自201 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 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明弟在接受 《中国发展观察》采访时表示,与 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 特点在于它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社 201 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 驶入快车道 副主任李志青在接受《中国发展观 察》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绿色金融 的发展尚处于全面尝试阶段,特别 是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方面, 同时,在绿色金融的组织流程再 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 系,发展绿色金融由此上升到国家 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其经 案》,首次提出建设绿色金融体 营目标是管理环境风险与机遇,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服务于经济 可持续发展;认为环境污染问题是 战略高度。 “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动 造,绿色评级和指数,绿色权益交 和积极呼吁下,绿色金融进入发展 快车道”,吴琦说。 曹明弟表示,近几年中国绿 色金融发展迅速,受到国际瞩目。 立“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三个国 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 易、绿色责任界定以及绿色金融法 律法规等方面也已开始起步。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成 市场失灵的表现,需要政策加以引 导;使用的金融工具与传统金融相 同,但要求是绿色的。 长体现在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创新 色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形成。”霍天 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 他进而介绍道,作为全球仅有的建 产品持续涌现,绿色金融体系与绿 中心主任吴琦对《中国发展观察》 表示,作为一种金融新业态、新模 式,绿色金融的含义主要包括两方 家之一,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 翔具体分析道,在参与机构方面, 已由最初的兴业银行等少数赤道银 21 中国发艘观察 行,延展至全银行体系。主要商业 银行均已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政策, 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将环保、节能 减排等因素纳入赞款发放评估标 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农业生 在出台了一些鼓励措施,但需要更 加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以便于落 李志青指出了 个『Uj题, 产排污处理等项目;如何支持好节 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新疆 需充分发挥好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 示范和向外辐射的作用,可侧重于 能减排、清洁能源项目;如何支持 地和执行 、”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有效性不足, “关键在于信息不透明,据我所在 机构研究显示,上市公司的环境信 准),完善绿色信贷风险与内控管 理体系。在金融产品方面,形成r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 次、广覆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此次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清洁 的高端制造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产 业, 带面地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多层 能源资源,以及与风电、光电相关 息透明度不高,导致出现很多逆向 选择的结果,并使整个市场出现效 率低下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当F我国绿 色投资的意 还不够深入 曹叫弟 区的建设,正是为进一步有序探索 绿色金融发展可复制可推』 的经验 做法。谈及五省(区)的入选理 由,吴琦分析认为,一是充分考虑 区域位置差异 省区分别位于东 部(广东、浙江)、中部(江西) 和两部(贵州、新疆) ,其中, 短板待补齐 i兑,虽然我国今年在绿色投资、责 随着2016年8月《关于构建绿色 任投资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由于 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出台,我国成 绿色消费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会 为全球首个构建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 使投资者面临在环保成本与自身成 政策体系的国家。尽管 ̄HJl-I:,中国绿 色金融业的前路仍会有不少磕绊。 本之间进行取舍的两难选择。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和“一带 ・路”核心区,随着绿色企业“走 吴琦首先强调了政策体制方 面的“短板”。一是监管机构对于 绿色金融项目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 和独立的考核标准 比如信贷增速 风险补偿与防范 此次,凼务院在郜署 地建没 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同时,明确 五 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 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建立绿色项目 投融资风险补偿等机制,促进形成 出去”步伐的加怏,绿色金融与 “一带一路”倡议的融合将是重要 内容. 广东币u浙江位于沿海地区, 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 是宏观审慎评估(H PA考核)的主 方面的重要任务,第一次提出“要 要控制目标,但目前对于绿色金融 项目的适 考核标准,却缺乏明文 规定。二是资源环境定价机制不完 善。我国长期存在的环境无价格、 资源低成本的现状,造成了环境负 外部性的“公地悲剧”。三是环境 分,也正在 发展海洋经济,绿色 金融的发展需要与之相结合。二是充 分考虑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差 异,可为不同省区探索转型发展的路 径。三是充分考虑资源禀赋的差异。 曹明弟分析道,浙江省湖州 和衢 I'1作为试点地区,侧重创新绿 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模式”。 尽管五地方案各有特色和侧 重,但都少不了共同的关键涮:防 范风险。在吴琦看来,绿色金融Jxl 险主要集中在以l_F四方面: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四是政府部 门问的统筹协作和计丁场监督有待加 强。五是正向激励机制不足,尤其 是在财税方面还缺少实质性的优惠 色金融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中 小城市整体实现绿色发 方面的服 务。广东省侧重的是发展绿色金融 信用风险。建议从政府角度,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绿 色金融政策督查和问责力度,以及 市场,突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 新,建立一个绿色金融市场与经济 增长柏互促进的新型发展模式。贵 州省和江西省的共同特点是生态优 政策,这也是绿色项目收益率偏低 的主要原 。曹明弟 样提到了这 一违约企业的惩处力度。从金融机构 角度,要提高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 预判能力;打造既熟悉国际规则又 掌握本土情况的绿色金融专业团 点, “我国激励金融机构发展绿 色金融的配套机制措施尚不完善。 势明显,但又属于经济后发地区, 需要利朋良好的绿色资源发展绿 色金融以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具体 发展绿色金融,需要金融、财政、 环保等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 支持,通过建立适当的配套机制措 队;加强与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的 沟通和合作,建立匹配绿色项目的 风险控制模型;加强贷前渊查、贷 包括绿色金融如何重点支持好有机 施激励增加绿色金融供给。虽然现 中国发展观察 时审查、贷后督查,强化风险监测 机构应逐步开展环境和社会风险压 和预警,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资金 用途进行监控。 市场风险。建议加快理顺资源 补偿制度,通过风险分担、融资担 保和绿色保险等方式分散和转移绿 色金融风险。 展守护绿水青山,实现“绿水青山 国经济绿色转型。 力测试。并建立绿色项目投资风险 就是金山银山”,以点带面加快中 除了从政府方面着力破解绿色 金融的体制机制束缚外,对于金融 机构来说,吴琦建议道,“要积极 探索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分 行,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的战略认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相继落地,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已由战略层面 色金融发展和改革,霍天翔认为, “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 环境定价机制,实现资源环境的市 场化定价;加快环境立法;进一步 规范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加快推 进绿色债券市场、绿色股票市场、 碳交易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建设, 大力促进绿色指数开发创新和投资 励和引导投资绿色证券产品。 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可通过 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获 得中长期资金。此外,也可通过发 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绿色项目未 来的稳定现金流转化为可出售并流 项目融资。 政策风险。建议要切实提高绿 色项目的收益率,对开展绿色金融 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 优惠政策;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 明确路线图 知和服务水平。”在创新体制机制 方面,可对绿色项目实施差异化授 贷款给予更大容忍度,鼓励和引导 经营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根据 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建立客户分层 体系,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开发相 匹配的金融产品。此外,要注重完 应用;培育合格的绿色投资者,鼓 进入执行层面。对于下一步推进绿 信和考核机制,对绿色项目的不良 除项层设计之外,还需政策制定者 绿色项目特征,以及贷款客户的信 们给出具体举措,提供明确的实施 路线图。” 李志青建议,有必要尽快制定 系。主要侧重于促进绿色金融的要 素整合,提升发展效率,包括但不 限于税收、财政和人才等领域的优 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中长期 相应的绿色金融促进计划和政策体 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 等金融同业的合作机制,提供融绿 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业 务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积极参 与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和 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绿色金融规则。 “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金 业高度重视环保约束,是推动绿色 银企‘三位一体’运作模式。”在 调动政银企协调合作,推动绿色金 惠政策。譬如,可考虑开展一些部 门间融合的改革尝试,开展绿色金 设,进一步拓宽绿色项目的融资渠 融组织机构的设立和组织流程的再 会议机制,加强产业政策和金融政 境信息披露制度,鼓励本地银行积 色金融发展的重大问题,等等。 曹明弟强调,要积极推动“绿 色”标准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强化 “绿色”标准的可操作性,防止 在不同标准之间的套利。加强绿色 道;可考虑成立绿色金融部际联席 造,率先建立强制性的上市公司环 融机构独立的市场化运作,以及企 策的协调配合、定期协调和处理绿 极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以及在 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因。建议形成政 碳金融上实行多元化的改革创新, 打造和培育第三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 系,开展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等。 在绿色金融发展和改革方面的主体 融发展的积极性方面,霍天翔建议 诸如:开展绿色贴息贷款;对企业 进行绿色评级,将环境风险显性  曹明弟强调,要明确地方政府 政府探索更加丰富的帮扶模式。融资项目的环境信息披露,建立 责任。根据自身的资源要素特点, 金融、环保、财政、发改、安全 生产、食品药品等部门之间的更高 好地发挥市场和政府两方面力量, 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更 化等。金融机构则要坚持市场化运 作机制,提高规模效益和专业化运 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包括项目进展 让绿色金融发展活力充分进发,加 作能力,确保绿色金融产品的可行 情况、多个融资来源情况、募集资 快完善与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的金融 性、安全性、收益性。企业方面, 金使用情况,强化绿色项目的财务 基础设施,优化绿色金融的发展生 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绿色金融发展 风险和环境风险等指标的监控和联 态,激励和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到绿色产业中。加快将绿色产业培 育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发 的重要性,提高绿色投资的偏好, 完善绿色金融的约束激励机制,主 动建立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等。 动。此外,还应注重提升金融机构 对绿色项目的分析能力,大型金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