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零陵渔鼓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画鸵萌宠网
民间奇葩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4-11 浅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零陵渔鼓的保护与传承 刘蓓周丹青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零陵渔鼓流传于湖南永州境内,演唱方式多样,演唱内容丰富,发源、发展于民间,深受群众的喜欢,具有极高的文 化、社会价值。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零陵渔鼓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后,现在已快淡出历史舞台,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尽 快采取措施保护好渔鼓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零陵渔鼓;发展;消失;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5—5312(2014)32—0162—02 一、零陵渔鼓简介 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零陵渔鼓是流传于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所有渔鼓的统称。多 用5/2或2/6定弦,演唱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英雄 零陵渔鼓历经明朝、清朝、近代、现代四个时期,跨越 百余 年,源远流长。它发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问。可以说, 故事和典型案例等,唱词朴素通俗,词格一般为七字句式。演唱 它反映了社会最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诉求,它的说唱题材 结构通常先由一首七言诗唱段做引子,叙述故事的起源,接着才 是由唱段与表白(包括韵白或朗诵)相间而成的正文部分。曲调 起初为反复演唱的单曲体,徽调式,曲体为起、承、转、合四句式 结构,后经发展曲式不再单一,将曲牌体和板式唱腔穿插其中, 以及小调、渔鼓腔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表现力。其主奏乐器 主要为历史演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通过渔鼓艺人的演唱, 广大的受众领略到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精髓,寓意丰富的 故事、传说、历史演义所包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儒教道德思 想让受众领悟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哲理。为我f『J 了解、研究本地区多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道德背景提供r 很好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为渔鼓筒,后用二胡、_一弦等伴奏,发展到今天还融入了电声乐 器。演唱方式为只有唱、有说有唱和说、唱、表演结合三种。唱词 格律多为七字句、十字句,长短不一的词句也有,但句子与句子 之间的字数不能相差太大。唱词要求押韵,一般采用“江、阳、中、 冬”之类明亮的开口韵,以方便演唱。 三、零陵渔鼓面临失传危险的原因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零陵渔鼓发展到今天已 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承队伍年龄老化现象严重。目前,零陵渔鼓老艺人已经 二、零陵渔鼓的发展时期 厚。零陵渔鼓在这块土地上滋生繁衍,成为历史的必然。零陵渔 鼓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零陵渔鼓的早期形态——叙道情时期 为数不多了,而且年龄都在65岁以上,身体状况欠佳,甚至有的 术意识形态的冲击,人们对渔鼓认识度较少,尤其是年轻人不愿 零陵为千年古郡,自古商贾云集,农畜业发达,文化沉淀丰 传承人还有诸多生活、工作上行动不便。受当今现代多种文化艺 意接受这种古老的曲艺形式,很少有年轻人主动去学习这种宝 贵的曲艺,所以学习渔鼓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传承面临着断层的 危险。 明末时期,零陵城内有人去世,就请道士施法布道叙道情, 为亡者“超度解难”。道士手持长两尺有余、一端蒙皮的竹筒,边 2.许多渔鼓老艺人因为在文革中遭批斗,心理l 的阴影 肖除,思想上还有包袱,对渔鼓失去了信心,不愿意阿 敲边唱,为死者超度。所唱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道家之事和道 没有完全}渔鼓这种曲艺形式的传 家 晴,这种简单的说唱,视为打渔鼓、唱渔歌,是零陵渔鼓的雏 将技艺传授后人。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形。 (二)零陵渔鼓的确立期 承状态将有日趋消亡的危险。 3.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流行音乐占据当今文化娱乐市场, 清初时期,渔鼓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唱渔歌不再是道士的专 多种娱乐方式进入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渔鼓由于开发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4.唱本遗失现象严重,零陵渔鼓从资料收集情况来看,得以 利。因为渔鼓制作工艺较为简单,许多人就自制渔鼓,在田间劳 作短暂休息时,在茶余饭后,都学唱渔鼓。所唱内容已不再含宗 教色彩,想到什么就唱什么,随意性很强。后来,有人把唱渔鼓作 为一种职业,手持渔鼓走街串巷,唱一些万事如意、恭喜发财之 留存的曲本及曲谱很少存留,因为老艺人大部分都是生活在 : 会最底层,受教育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能识文断字的更是少之寥 寥,几百年问曲本与唱本均是通过口传心授、师徒传承形式进 类的词句,换取一定的钱物,用以谋生。自此,渔鼓在零陵传唱开 来,零陵渔鼓也从此定型。 (三)零陵渔鼓的成熟发展期 行。大都保留在民间艺人的脑海中。如果不及时组织抢救,曲本 及唱本将会全部遗失。 5.零陵渔鼓受曲高的历史性、表现形式非现代性的影响,大 零陵渔鼓到清朝后期已广泛流行,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 期,零陵渔鼓由单一的说唱发展为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 式。其演唱的题材更为广泛,主要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英雄故 事为多。伴奏也不再单一,加人了弦乐、碗碟等。演唱风格上也发 多只在乡间传播表演。随着全社会城镇化的逐步推进,赖以存续 的社会环境急剧改变,这种传统曲艺表演空间日渐减少,最终就 会被群众遗忘。 生了很大变化,融入了零陵花鼓戏舞台表演艺术、地方小调唱腔 等诸多元素。演唱形式上出现了对唱、渔鼓戏、表演唱等多种形 162 四、保护与传承零陵渔鼓的措施 上述因素使得零陵渔鼓日渐衰弱,出现了传承青黄不接的 2014—1 1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民间奇葩 局面,渔鼓的影响也日益微弱。为了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 的困难,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提高老艺人参与零陵渔鼓保 下去,造福后代子孙,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零陵渔鼓的保 护工作的积极性。 护与传承工作。 3.开办渔鼓传习班。针对传承无人的情况,零陵渔鼓保护单 1.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为”,有了思想才 位可以与高校进行联合招生,选择对零陵渔鼓感兴趣的学生开 办传习班,每周定期上课,由传承人亲自任课传授技艺。 会付诸行动。我们需要加强对零陵渔鼓的宣传,利用报纸、广播、 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零陵渔鼓的认 零陵渔鼓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宗教文化价值,保护好 识,增加对渔鼓的保护力度,使得人们对零陵渔鼓熟悉、熟知。 零陵渔鼓是极为重要也是极为必要的。应重视对零陵渔鼓的保 2.保护现有的渔鼓遗产。首先需要对现有的零陵渔鼓进行 护与传承工作,只有这样,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会流传下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科研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零陵渔 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XKY217。 系统的摸底,明确代表性曲目、传承老艺人等。其次需要对散落 去! 民间的渔鼓资料进行汇总保存,采用录音笔记录、纸质存档和刻 录光盘等形式保存好收集到的资料,最后对资料进行建档、保存 等工作。对于传承老艺人应着重加强保护,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 (上接第161页)喜相逢,“喜相逢”是订婚时的面塑。花馍地盘是 对如意纹组成,上面放着一头猪的面塑,寓意诸事如意,。上面 插有双喜字,彩蝶花簇相对应,形象生动。“双头鱼”是女方回应 一于人本身而存在,这使得其在传承上必须以亲口相传,早期的传 承主要是以家庭祖辈相传,这使面塑艺术的发展极为脆弱。在传 承上也有很大的难度。这一技艺正在遭受濒临消亡的威胁。面塑 男方的礼馍。基座为鱼彤,中问是一朵带着莲藕的莲花,花开孕 大多出自民间手艺人之手,这也使得面塑难以进入主流艺术,因 子,诠释了诠释了双方的相爱之意。 3.寿诞 此,这门涉及大众艺术,长期以来都处在“无人喝彩”的境地。加 之经济利益的驱使,使众多文化遗产都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作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之一的面塑艺术,如今却渐渐地被人们 所遗忘。人们不在愿意学习面塑这种古老而传统的工艺,传承古 在给老人做寿时,亲朋好友会用大寿桃来祝愿老人健康长 寿。一般在大寿桃周同围着几个小寿桃,小寿桃的数量和老人儿 女的数量相等。 (二)节令节日风俗中的面塑艺术 I.春节敬神 老的面塑其前途令人堪忧。面塑艺术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技艺上 的失传,更多得是文化上的遗失。 (二)传承与保护 大年初一敬神时要用到“枣山”面塑。它是由三到五层面环 衔接而成,面环上面嵌满了红枣,底层最大,层层向上。枣山馍的 造型有很多种,有的用花衔接,有的用十二生肖。以五层面环组 成,是取其圆满之意。枣山的形制与所捏内容各异,但寓意皆同。 面塑艺术在给人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更多的是作为载体 用以承担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是集思想性、实用性、造 型性于一身的艺术。研究面塑艺术更多的是透过面塑这种艺术 根据年份的不同来捏造不同的动物并将动物放在最上面。敬灶 君要蒸面兔,敬门神是小枣山,敬天地则用大猪头、面羊、枣糕。 2.元宵节 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 意识到,文化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今社会文化 生态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加强保护措施刻不容缓。民间 民俗作为文化生态中的一方面,理应受到很好地保护。但现实没 有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无论是雕塑剪纸,皮影,还是面 塑每一种民间民俗都会有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基础,都蕴 元宵节俗称灯节其面塑别有特色,用的是发面,不是用蒸制 的方法而是烤制而成的。俗称“花托”样子如同月饼,其图彤有 羊、锁子、桃、鹿、石榴。形式美观。味道香酥。 3.十月十日封谷电节 在这时是用蒸熟的软黍米面经过发酵后,捏造出鱼、猪头、 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认识这些民间民俗有助于我们了解 当地的风土人情、区域特点、社会文化、有助于大家对我们的民 间民俗文化的传承,更有助于了解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民间民 俗文化。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引进新的加 [技术应用 于面塑制作工艺当中。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保留原有的文 鸭、鸡、元宝形、石榴、花、等造型的灯模,比在每一个灯模上捏出 一个小坑,可以在敬神时插入香、蜡烛。 四、结语 (一)面塑艺术面l临的困境 化传统还要大胆的进行创新。还有就是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 时,可以更多地和关注面塑的传承与保护,开发有地方特色、文 化特色的面塑旅游商品。举办相关的展览,吸引媒体和爱好者前 来观看,以加强面塑艺人与其他民间民艺人之间的交流。还要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革命带来了高效的生产效率。机 械化的大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一些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越来 越小。有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的消失。 吸收来在各方的优秀经验,从而为 面塑作为其中的一种,也首当其冲。狭窄的市场空间使得面塑发 其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 展越来越艰难,加之面塑艺术独特的生产方式,其发展传承依托 其传承提供保障。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