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与管理 Energy F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doi:10 3969 ̄issn.1672—9943 2015.(1l 009 2015年第40卷第1期 Vo1.40 No.1 老银厂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谈伟宗 (云南玉溪宏光运输服务有限公司,云南玉溪6531O0) [摘要]对老银厂铅锌矿床成因地质背景、成矿构造体系、构造控矿形式进行了研究。老银 厂矿区断裂为深部流体上升的主要通道,是矿床主要的导矿构造,断裂为矿质提供 了储存空间,并直接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分布;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和地下水 位以上,层间破碎带较为发育。在层间破碎带内富水性相对较强,矿床充水的主要 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矿层顸、底板直接进水,地形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疏干。 [关键词]铅锌矿床特征;成矿控制因素;成矿作用 [中图分类号]P61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东西向,如图1所示。岩浆活动在矿区内相对较发 0 引 言 老银厂铅锌矿位于滇东北的禄劝县城附近。 滇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特别是铅锌矿[1-2]。 区内构造成带状展布,且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活动 育,见有石英脉沿北西向裂隙贯人;矿区外同见花 岗岩岩体和长石质岩。 的特点。铅锌矿床分布与构造展布具有很好的一 致性。文章在对老银厂铅锌矿地质环境、地质结构 构造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演化机制,为 矿床的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矿区地质条件 1.1 自然地理 矿区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支流普渡河 东岸,从山顶至河谷相对高差达2 530 in,明显反 映出深切割的中山侵蚀地貌特征。矿区地形险峻, 地势总体西高东低。自然坡度30。~70。,局部94。。 海拔高程2 075~2 700 m,相对高差625 in。矿区所 在地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雨旱两季明显,~般 6一l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0%。 11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15.6oC,最 热月平均气温19.8cc,最冷月平均气温7.7 。冬 季有霜冻。区内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51.5 nlm, 年均蒸发量1 548 mm。矿区植被不发育,多为碳 酸盐岩裸露区。在矿区范围内,水系较发育,有银 厂沟小溪由南向北流经矿区东部,向北交汇于基 多小河,汇入普渡河。 1.2区域地质条件 图1 禄劝老银厂铅锌矿区域地质示意图 1.2.1地层 该区地层出露不全,由新到老可划分为二叠 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和下统茅口组、栖霞组灰岩 该区大地构造位于杨子地台西部康滇古陆与 昆明凹陷之间,为缘过渡地带。构造线方向以南北 向占主导地位,断裂构造以近南北向为主,其次为 和梁山组石英砂岩,与下伏寒武纪地层呈平行不 整合接触。 2015年2月 Feb.,2015 谈伟宗老银厂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25 寒武系下统为龙王庙组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 岩、沧浪铺组泥质粉砂岩、页岩和筇竹寺组薄至厚 层状含云母细砂岩、粉砂岩。 震旦系上统可划分为灯影组灰、灰白色厚层 状含磷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磷块岩和观音崖组砂 岩、钙质页岩及条带状泥灰岩,下统称为澄江组紫 红色厚层状细砾岩、(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中元古界被称为昆阳群,区域内仅出露因民 组,分布于区域北部地区,上部深灰色绢云板岩夹 含砾不等粒砂岩,中部紫灰色泥质绢云板岩。该套 地层在区域内与其它地层均为断层接触。绢云板 岩见于昆阳群因民组中上部,岩石为显微鳞片粒 状变晶结构、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在板劈理 面上有新生矿物绢云母出现,含量3%~5%,矿物 共生组合白云母+(石英)。粉砂质板岩主要见于 昆阳群因民组下部,岩石具变余含泥质粉砂结构, 板状构造。板劈理面上偶见新生矿物绢云母出现, 含量约1%~2%,板劈理通常平行于成份层,为顺 层板劈理。据矿物共生组合、变余结构构造等特 征,昆阳群因民组的变质强度为低绿片岩相。变质 作用类型,属中浅层次的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时期应为晋宁期。 1.2.2构造条件 (1)褶皱。按褶皱性质及其形成时间大致可 分为两类:一类为基底褶皱,受变形地层为中元古 界,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构造线略呈东西向,形 成复式褶皱。另一为盖层褶皱,受变形地层为震旦 系一白垩系,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末期,构造线近于 南北,多形成开阔平缓的向斜及较窄的背斜。前者 在区域内多被断裂破坏,残留一些近东西向的单 斜构造,单斜构造中发育一些挠曲和小褶皱。后者 见于区域南部,为一非常开阔平缓的向斜,已接近 于水平岩层构造,“核部”地层为寒武系、二叠系, “翼部”地层为震旦系,地层倾角一般7o ̄10。,局 部为15。。 (2)断裂。总体上为水平岩层构造,在银厂沟 西侧略向北西缓倾斜,总的倾角5。~12。。从地貌 上看,于NNW方向横穿矿区的银厂沟,地形西高 东低,银厂沟西侧多形成陡壁。从构造上看,在银 厂沟中第四系洪冲积层之下,发育一条断裂。其证 据为沟北东侧岩石中发育的一组小破碎带和节 理,破碎带宽0.3—0.5 m,其走向N20。~35。w,倾向 SW,倾角70。~80。。沟中发育断层的产状与地形地 貌基本相同。在银厂沟西侧灰质白云岩中,见一负 地形,呈北东走向,倾南东,倾角8O。~9O。。破碎带 宽窄不均,一般为1.5~3.0 m。带内岩石有不同程 度的碎裂岩化、陡坎现象。断层的上盘(北东侧)为 主矿体,断层的下盘(南西侧)岩石完整性较好,没 见矿化,为成矿、导矿断裂。银厂沟东侧构造发育 不明显。但硅化、褐铁矿化、方解石化等蚀变现象 较为明显。在矿区中部灰质白云岩中,见破碎带 2条,呈北东走向,倾向南东,倾角15。~20。。破碎 带宽窄不均,一般为10~150 m。破碎带内为高品 位的铅锌矿。从铅锌矿体多产于层间破碎带中的 情况分析,该破碎带为容矿构造,后被断层错动, 形成一弧形。在矿区内,岩石中普遍发育一组陡倾 斜节理,节理走向近东西,倾角近于直立。另在区 域西北部可见形成时间较晚的北西向断层,区内 延长大于1.5 km 2成矿机理分析 2.1 成因分析 研究区包含3个主要矿体:兴隆硐矿体、老硐 矿体和新尖子矿体。 兴隆硐矿体和老硐矿体:在银厂沟西侧,呈似 层状或长透镜状产出,厚度稳定,有用组分分布较 均匀,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按氧化程度划分,矿 石绝大部分属氧化矿,局部可见少量混合矿石。矿 石中有害成分较少,伴生有益元素Ag,局部达到 综合评价标准。矿体主要受地层和构造控制,属热 液型铅锌矿。 新尖子矿体:位于银厂沟东侧,呈北北西侵染 状产出,厚度较稳定,有用组分从西向东呈渐变分 布,与围岩接触界线从西向东呈渐变消失。按氧化 程度划分,矿石绝大部分属为硫化矿,局部可见氧 化矿石。矿石中有害成分较少,伴生有益元素Ag, 局部达到综合评价标准。矿体主要受地层和构造 控制,属热液型铅锌矿。 3个矿体成因:早期兴隆硐、老硐受断裂构 造,经过古地质水文溶蚀作用在兴隆硐、老硐位置 处形成溶穴,由于构造的影响、水溶作用和溶穴两 盘的岩石不稳定,最后发生重力垮塌,垮塌下来的 物质大部被水蚀带走,少量的大块石散落在原地, 溶穴空间变大形成溶洞。溶洞为成矿提供了通道 和富集场。由于雪山乡区域发生成矿构造断裂,热 液从构造断裂中涌出,在于构造断裂连通的富集 区、富集场富集,形成矿体。新尖子矿体为富集区 的边缘 能源技术与管理 26 Energy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5年第40卷第1期 Vo1.40 No.1 2.2成矿构造断裂证据 F 断层在银厂沟只有西侧高程约2 125 m兴 隆硐、老硐发现和东侧高程2 085 nl的新尖子3 处见矿化,其他地方未发现沿走向方向的成矿建 造的痕迹(即矿化现象或烘烤现象)。从地形上看, 银厂沟西侧高、东侧低;从兴隆硐、老硐和新尖子 成矿位置高程看,兴隆硐、老硐成矿高于新尖子矿 体,同地形一致。从新尖子成矿相对空间位置看, 新尖子矿体相对兴隆硐、老硐矿体,更在银厂沟的 下游。因此,可以推断F。断裂的西盘上升,东盘下 降;西盘向南南西移动,东盘向北北东移动。F,断 裂晚已成矿建造,F。断裂错动成矿建造。F。不是 成矿构造断裂。F:、F,断裂位于银厂沟西侧。F 断 裂带内多见空隙,少量碎裂岩组成,未见热液改造 的痕迹,F,不是成矿构造。因此,F:断裂是成矿构 造。 3矿床成因类型与找矿标志 3.1成矿控制因素 老银厂铅锌矿体显著地受到了断裂构造和地 层组合关系的影响。该铅锌矿体主要产出于层间 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层间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 矿体产于层间破碎带的中心部位,远离矿体后,构 造破碎现象逐渐减弱。在矿体附近的围岩中,见有 铅锌矿呈细脉状沿构造破裂面分布。这些资料表 明:层间破碎带有利于含矿热液的运移和充填交 代,为矿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该破碎 带为容矿构造。 矿区地层主要为灯影组下段,岩石类型为白 云质灰岩、灰岩,夹少量浅灰色白云岩。沿该地层 走向,见有较多的铅锌矿(化)体产出,矿(化)体明 显受该套地层控制。 由此可进一步推断,该矿床的形成过程:①在 构造作用下,岩石发生破碎;②沿破碎带发生热液 活动,使围岩产生蚀变,热液中成矿元素发生迁移 富集;③在成矿有利的场所,成矿物质发生沉淀, 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体。 老银厂铅锌矿严格受层间破碎带控制。沿破 碎带具硅化、褐(硫)铁矿化、方解石化等,围岩蚀 变较明显。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产状与 层间破碎带产状一致。在矿体附近,常有石英、方 解石脉产出。混合矿矿石呈角砾状、浸染状、斑点 状构造。上述特征,反映出该矿床属热液型铅锌 矿。 3.2找矿标志 该区找矿标志可划分为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 找矿标志。 (1)直接找矿标志主要有:铁帽、硫铁矿化、 方解石化,硅化。铅锌矿体氧化后,在地表均出现 铁帽。根据铁帽可以找到铅锌矿体。古人就可能是 通过找到河沟中的褐铁矿转石,进而找到峭壁上 的原生矿体。硫铁矿多产于铅锌矿体或矿体附近, 常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伴生,是重要的找矿 标志之一。方解石化、硅化主要发育于矿体夹石及 矿体顶板、底板围岩中。硅化、方解石化较强地段, 往往预示着矿体的存在。 (2)间接找矿标志有:层间破碎带、化探次生 晕等。该区铅锌矿体产于层间破碎带中。在SlY ̄IS地 区,铅锌矿体附近的围岩也具明显的构造破碎现 象,因此,层间破碎带是较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无 论是本区还是邻区,矿体上覆的残坡积层中均发 现较为明显的铅锌异常。故铅锌次生晕是寻找该 类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 4结论 通过对老银厂铅锌矿床的成因分析,得到了 以下结论:①老银厂矿区的断裂为深部流体上升 提供了有利的通道,深部热液流体的上升又为铅 锌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同时,断裂 也为矿质提供了储存空间,并直接控制了矿体的 形成和分布。②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和地下 水位以上,层间破碎带较为发育,破碎带内富水性 相对较强,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富水性较强,矿 层顶、底板直接进水,地形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疏 干。 [参考文献] [1]薛顺荣,胡光道,丁俊.成矿预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 势[J].云南地质,2001,20(4):411-416. [2]高建国,秦德先.滇中铅锌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及成矿 预测[J].云南地质,1996,15(1):68—80. [作者简介] 谈伟宗(1963一),男,工程师,毕业于湖南长沙有色金 属专科学校矿产地质专业,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 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