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意象
课题 教学规范答题思路 目标 教学重难点 同上 诗词鉴赏意象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 参考 授课点拨式、讨论式 方法 教 一、旧知回顾: 二、自主探究: 题型一: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无 无 二次备课 学 学生了解考题类型 教学过程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设计 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归纳答: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隐士形象。通过对“竹轩”自主探究,“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答题方法。 题型二: 卜算子·兰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 曹组字彦章,北宋后期词人。早年屡试不中,至宣和二年中进士。 (1)这首咏物词勾勒出一个什么样的兰花形象?寄寓了词人的什么情怀? 答:幽兰的形象——生于幽谷,淡雅清绝,因芳馨无人领略而寂寞自守,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
教 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表达了词人对学 二次备课 其高洁芬芳节操的崇仰,寄托了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 人怀抱。 三、方法归纳: 讨论完成巩固人物形象题: 练习。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特征+身份)的形象。 2.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来。 3.评价形象的情感与意义。 事物形象题: 1.总括:塑造了一个怎样(特征+物象名称)的形象。 2.分析:结合诗句分析特征的体现。 3.象征了什么(具体人事与现象),抒发了怎样(具体)的情感。 四、初试身手: 教学过程设计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①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明确: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 见三维设计136 野菊 杨万里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明确:生于山野,自开自香的野菊形象,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表现其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纠错,整理。 五、整理反思 课外作业 教 学 小 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