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培养老年工作人才 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来源:画鸵萌宠网
培养老年工作人才 推动养老事业发展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促进司司长 陆颖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基本的国情特征,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养老问题正日趋突出,“未富先老”问题将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大背景下,养老机构的建设、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匮乏与养老需求巨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决如何培养中国老年服务所亟需的各种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问题,研究中国老年事业与养老服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举措,对于开创我国养老产业新局面,加快老年服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和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人口老龄化亟需养老服务人才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2008年底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人,占总人口的12%。从2009年起,全国老年人口增长进入高峰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已达800万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65年之前,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老龄化的速度、规模都大于一般国家,并呈现出“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会养老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意识低”的“两高两大两低”特征。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正呈现出老龄化水平城乡倒置显著;家庭规模缩小、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养老服务难以适应需求等特点。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基数之大、高龄人口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养老需求也正趋于个性化与多样化。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排在前列的是家政服务、护理服务、聊天解闷和法律援助,而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只有15.9%。虽然我国多样的养老服务较以前已有了大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亟需养老服务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实现“老有所养”,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仅是家庭与个人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力量参与亟需养老服务人才

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应对老龄化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服务,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事业,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完善相关标准与规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主办社会办养老机构,满足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养老服务工作的良好局面。通过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源对养老服务的支持和补充,实现了养老服务的资源共享以及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已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重要力量。社会办养老与其他类型养老机构相比,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

1

就要不断发展、完善并增强其服务优势,这就需要依靠大量的专业化养老人才。因此,社会办养老机构更加迫切地需要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滞后,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化养老的健康发展。要促进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和完善,就要建立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服务队伍,针对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社会办养老机构也将成为吸收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的重要领域。

社会福利政策调整亟需养老服务人才

近年来,在党中央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相当成效。一是提供了政策条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步伐,坚持养老服务保障和资金保障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老年福利水平,加快推进老年福利向适度普惠型发展,逐步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年福利制度;二是老龄工作体制基本确立;三是养老机构基本设施得到一定改善。同时,还建立了面向所有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在老年福利事业上,从高龄津贴、养老补贴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养老体系已得到全面发展。国家在完善养老政策的同时,将老年服务业列入国家扶持行业,加大中央资金投入,提高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大力加强各地养老设施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功能的日渐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保障,社区将成为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尽管近年来我国社区老年福利设施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社会需求仍相差甚远。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与服务需求时有脱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未纳入社区养老服务整体系统管理,与社区内其他养老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经常与制度性联接,不能更有效发挥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迫切需要配备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

但是,我国养老服务队伍目前存在人才严重短缺,队伍不稳定、文化程度偏低、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差、年龄老化等问题。据统计,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为57.4%,其中社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仅为43.5%。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没有配备专业护理、老年心理学、法律咨询、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要。我国对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正由隐性变为现实需要。

因此,养老服务这个行业需要大量专业性服务与管理人才来弥补缺口。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必须重视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实现“老有所养”是十七大报告突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所提出的重要目标任务。在应对严峻的人口和养老需求形势下,要求我们要不断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并培养立足于基层、社区和直接面向老年人的专业服务力量。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寄望于掌握现代老年服务理念、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专业技能服务队伍。因此,发展养老服务职业,培养养老服务专业化人才具有重要现实和紧迫性意义。

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基础

养老服务产业化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缺乏会阻碍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呼吁,要在有愿望、有实力的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大力举办养老服务教育专业。

教育的发展需要行业的支撑,在此希望养老行业中的各企业将此作为社会责任,积极主

2

动地支持养老人才教育事业,实现行业与学校之间的共建,实现行业与学校之间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以养老行业的发展为养老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与支持。养老服务人才的教育则要结合行业需求,发挥行业优势,以职业群为基准设置专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人才与行业需求人才相匹配,向基层社区输送专业对口的养老服务人才,推动养老服务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民政部门要对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定期考核和资格认证。

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要多层次、多类型

在强化技能型与学历型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中专、大学专科、学士、硕士及博士等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系。要选择有实力的高校和职业院校,积极试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不仅培养单纯意义上的养老护理人才,还要培养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物资、设施、衣食住行以及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法律咨询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知识型、专业型的多类型、技能型人才,完善我国养老服务教育结构,以填补我国多层次、多类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空白。

同时,要把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与输送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养老服务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并最终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人才培养应素质、技能与职业道德并重

养老服务人才不仅需要理论研究人才,更加需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要深入养老服务一线,要同时具备专业医疗知识、护理知识,了解养生之道,熟悉老年人心理,掌握给老人提供精神愉悦的各种技能,更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要为老人开展亲情服务。养老服务已经不只意味着从事脏活、累活,更多是有了精神文化和道德素养的介入,这就需要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过硬,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爱心服务教育,打造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养老服务人才。

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人为本,推进养老服务教育进程,培养大批养老服务人才,推动我国养老事业长期健康发展。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