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南私家园林艺术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营造的启示

来源:画鸵萌宠网
江南私家园林艺术对现代居住区景观营造的启示 王玲玲, 潘国泰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江南私家园林是生活最本真的艺术,它铭刻着人们的理性和情感、睿智与思索。文章重点对江南私家园林中时空与景象 的关系,园林创作观念以及园林功能等造园艺术方面进行分析,并由此对如何营造现代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江南私家园林;园林艺术;现代居住区 中图分类号:TU98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3-5781(2010)01—0019-03 江南地区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地域单元,有着得天 独厚的自然环境,深厚层次的人文区域,“甲天下”的 江南园林艺术。江南私家园林素有重视自然和人文 的因素,强调可游、可居,通过人的活动来展现园林的 景致,依靠人的感悟来体会园林的意境。江南私家园 假山给人带来了别样心境。春山烟雨连绵,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 昏霾翳塞,人寂寂l1一。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除了用山 石来表达四时景象,更常见的则是用花木,虫鸟等满 溢生趣的动植物来表达园林艺术。在苏州的私家园 林中,留园石林小院的四时花景——春之桃花“满树 林作为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纳自然风光、 人工建筑及历史文化为一体,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 自然的杰出代表,蕴含着深厚的园林文化与地域特 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夏之荷花“菡自香销 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秋之桂花“清风一日来天 阙,世上龙涎不敢香”;冬天则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 香浮动月黄昏”中感受梅花的苍劲古拙,雅丽幽香。 另有网师园中部四时景,拙政园四季楼亭,这样在园 色。本文主要从时空与景象之间的关系,园林创作观 念以及园林功能等方面对明清江南私家园林艺术进 行分析,这对营造现代居住区的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 林中点缀四时景致的艺术,在江南私家园林中比比 皆是。 1 江南私家园林的时空艺术 置身于江南私家园林中,或漫步曲径看花静蝶 飞、或泛舟池中观水静影移、或驻足台榭赏水静鱼游, 无不存在着时间的流动配合空间的艺术。 1.1“时”与“景”的艺术 四时之外,朝晖、夕照、夜月、阴晴雾雪等无不在 不同时刻和节气中,给园林中的景物带来不同的与时 间有关的美,如同一件雕塑作品在一定的光照下才能 产生更为突出的艺术效果一样。某些园林景象,只有 在某种特定的时问中,才显示出更为动人的意境。江 南私家园林的创作,正是自觉地把握了这一时间的特 明代造园学家计成在其著作《园冶・借景》中写 到:“切要四时,何关八宅。……苎衣不耐凉新,池荷 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但觉篱残菊晚, 应探冷暖梅先。……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 不同的时有不同的景,由时可以知景,由景也可以知 时。依据这“时”与“景”的紧密关系,在明清时期的江 南私家园林中,营造出了“虽四时不同,景物皆好”的 园林艺术。 如扬州的个园,是用湖石假山造四时景象,四时 收稿日期:2009 10—14 征,经营了这种时间的艺术。 1.2 空间艺术 被西方称为“自然式”、“风景式”的富有诗情画意 的中国园林,不但是空间的现实,更是空间的艺术。 中国造园艺术是在有限的空问里,以实现自然界的 砂、石、水、土、植物、动物等为材料,创造出诗情画意 的自然风景的艺术景象_2 。 江南私家园林即使占地条件很差,也可以借几株 作者简介:王玲玲(198,i~),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生 潘国泰(1 9_I8~),男,安徽蚌埠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工程与建设》2010年第24卷第1期 19 花木、一块湖泊,在城市坊里隙地以景象空间再现自 然空间。为了使狭小的空间尽量显得宽广,江南私家 的形式,借助亭台回廊的穿插、草木花石的虚实相间, 对“城市山林”理想境界的追求,造就了江南私家园林 独特的自然审美观。 园林采取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扩大空间,巧妙组 合,从而让游者流连。小中见大,即为以少胜多,其基 本原理是以有限的空间描写无限空间。《园冶》:“板 (2)文化观。在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背后,江 南私家园林更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 空间。江南私家园林的建造者,或是文人士大夫,或 是官宦巨富,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山水、花木有着 敏锐细腻的情感,吟诗作画,尽显诗之情、画之意。 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欲达到这样效果,其一是 通过分景,如隔、曲、抑等在曲折周回,掩映变化中表 现层次,于俯仰起伏中增加游程;二为变化对比,丰富 多姿中增加景物的观感,如引景、借景。三是以深远 境界取胜,通过浮想遐思以心灵空间扩大现实空间。 曲径通幽,亦可增加空间无尽之感。扬州的小盘 谷以湖石假山为主,山下有壁洞,池水中置步石,可通 洞室。绕洞人回廊,尽头接山谷。水池上有石梁通水 阁凉亭。路径回环曲折,变化莫测。留园大厅到宅后 的园林中间有狭窄漫长、几经曲折的夹弄。至古木交 柯光线由暗变明,空间由窄而宽,迎面漏窗光影参差, 隐约可见山水、花木、屋舍之属,绕过去则豁然开朗、 一片旷如、风光如画,有入武陵桃源之感。 2江南私家园林的园居生活艺术 江南私家园林多是官宦富贾、文人雅士退养之 地,是以园林为家,集居、游、观、思的一种园居生活艺 术。它寄寓着造园者的人文思想和生活意识,表达了 园主人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观念。 2.1 园林观 (1)自然观。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中国古 典园林造园的主旨 ]。山水、花木是构成自然风景的 基本要素,为了再现自然,江南私家园林将万里江山 移缩成咫尺,把大自然概括化、典型化。置身江南私 家园林,亭台楼阁掩映于山水花木之间,循序游览,步 移景异,不禁使人感叹虽由人作,宛白天开。 水作为园林构景要素之一,素有无水不成景,无 景不成园之说。如在苏州诸多私家园林中,沧浪亭是 典型的水宅园。沧浪亭三面皆水,山下凿有水池,山 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连接。山顶上的沧浪亭,结 构古雅,四周环列高大的乔木;山下的复廊,通过漏 窗,可俯览园外水景。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内布局 以山为主。山无水缺媚,水无山少刚,沿池筑一复廊, 将亭榭连成一片不觉孤单,又可通过廊上漏窗,使园 内外山水相映成趣,融为一体 ]。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大多临水而筑,依山而建,自 然观念在园林中处处尽显。在空间上采用自山布局 20 《工程与建设》2010年第24卷第1期 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露光萤光、茶香药香,都能 引起心头的微澜和想象力。一片石,一池水,不但可 以幻成江湖丘壑,还代表着一种生活理想,一种文化 内涵。在江南私家园林中随处可见的园名、匾额、楹 联等文学手段来渲染着园林情调,并且还因眼前不断 变换的景致,生出丰富的联想和感悟[5]。如沧浪亭中 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把文 学引到造园艺术中来,园林的精神容量就扩大了。 2.2园林功能 2.2.1 游观之乐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画凡至此,皆人妙品 ]。欣赏风景画如此这般,对素 有立体风景画之称的江南私家园林而言,则更应具备 可游、可赏的功能。 江南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由于造园者善于欣 赏,便在这“咫尺山林”中发现五岳五湖、广阔雄奇的 世界。早期的宅园一般来说是相对封闭的,仅供园主 人们消遣娱乐或三五好友佳节良辰相聚一起:抚琴吟 诗,对酒当歌或静坐参禅之类。这种“独乐园”到了明 清时期开始对公众开放,成了“众乐园”,让园林美景 众人共赏。据清人钱泳《履园丛话》载,每年的阳春二 三月,苏州的诸多私家园林争相开放,“合城士女出 游,宛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可见群游赏园之风兴 盛也。 2.2.2 清净雅居 明清以来,园林日益成为重要的生活居住场所, 而非仅仅具备游观功能[6]。江南私家园林中的景色 四季宜人,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可观叶,冬可踏置, 这种清净雅居的生活方式对于居者而言,具有无限的 诱惑。这一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力求生活情趣,含蓄 而非夸耀,雅洁而不辉煌,充满着意蕴和怡人的风情。 有如文震亨所说:“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 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 游之者忘倦”的诱人魅力。园林建造者通常以景象的 塑造和园林布局来展示园居生活的精致优雅。如明 代松江人程尚甫的“西溪草堂”,滨水而建、短墙环绕、 高屋修竹,令草堂常蒙青绿,室内古琴古剑和三教之 交流,使得更多的居民有心理上的认同感和不同程度 的参与性。 3.3情感交流,创作人性化的空间 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有情的场所,人们在自然山水 书四处陈列,着意营造“半为看水半读书”的优雅氛 围;姑苏人徐衢的“耕学斋”,平地蓬池、芙蓉吐艳、书 楼滨水而立、翠竹千竿,将书楼与水池团团围绕,颇有 独立高楼、俯瞰绿海的风韵;昆山人顾天叙建于苏州 的“晚香林”,园中亭名“石浪”、阁名“清音”、斋名“蝉 叶”、轩名“画不如”,可谓雅致之极。 中恬淡隐退、沉默思想、抚琴吟诗,充满了情感,充满 了故事,场所有了生命。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空 间,更应注入情感。情感空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也 能给人以启发,空间因为有了情感的融合而生气盎 然,有血有肉。 3.4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成就新园林 3营造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 江南私家园林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以及对地 域性景观的认识,有助于现代人对本土景观资源和历 史传统的深刻认识。自然资源条件和景观特征,以及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园林设计需要体现的两个重要方 面。惟有营造出既符合本土地域景观特征,又满足本 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才是正道。 3.1立足本土,造个性化园林景观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营造,需关注现代居住区 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征 的园林作品。好的园林作品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 是从“乡土”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 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营造, 需要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拓展设计思路和 领域与时俱进,从而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当代的造园 匠师们应该具有更为宽阔的视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 的关系,超越传统的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造景要素, 充分利用新技术来塑造居住区园林景观空间。在日 益强调生态景观设计概念的今天,越来越重视新材料 的利用,如太阳能、再生水以及一些环保材料的运用, 可以不断提高景观环境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新材料、新工艺等可持续生态 技术将会在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得到推广 和应用。 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只有在了解本土 [参考文献] [1]金学智.巾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杨鸿勋.江南园林论[M].上海:t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徐懿睿,钟兆荣.苏州园林中的水文化内涵[J].艺术理论,2009 (1):74. 资源与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个性化理解与认识创 作出来的居住区园林作品,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3.2 文化参与。提升居住区景观品位 江南私家园林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物质空间,而 且还是一种人文空间。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在江南 私家园林中游赏流连,就在于蕴蓄着无比丰富的文 化。在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营造中,参与文化内 [5]周朝生.论江南古典私园的“造境”[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 (1):68~71. 涵,不仅可以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还可以 加深不同文化背景与知识水平下的的人与人之间的 [6]贾塌.北京私家园林中的园居生活对造园的影响探析[J].华 中建筑,20(]8,26:188—191. 编者寄语 敬祝广大读者及关心本刊的朋友们新春快乐1 2009年《工程与建设》出版6期,发表论文328篇,这些论 文来自安徽、广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福建、上海、河北、山东、吉林、北京、天津、重庆、陕西、广西、河南等省 市区,大部分论文产自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及高校相关院系,文章总体质量有所提高,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年 指标、基金论文数、获奖论文数、篇均参考文献数等期刊评价指标均有进步。如影响因子(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 价指标),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根据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 证报告》发布,本刊2008年影响因子为0.253,在l33种建筑科学类科技期刊中位居第41位,较2007年(影响 因子0.151)进步显著,这是主管单位、主办单位、编委会、广大作者、审者以及编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工程与建设》20l0年第24卷第l期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