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化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篇一:高三化学教学案体例:习题讲评课】

高三化学教学案编写体例 习题课

化学平衡习题课

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复习时我认为可以分为五部分: 1、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条件

2、 化学平衡及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3、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4、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问题 5、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其中部分4中的题型可以穿插在前面的三部分中训练,因教学要求降低,等效平衡不专门列出,可以放在部分2中进行适当训练。本课时是针对部分2进行的习题课,且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不能过早综合,联系很多化工生产、实际应用等,还是紧扣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研究近三年的高考化学平衡题,一是难度降低,二是考查的最后落脚点也还是双基。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一、

自主解答几道题目(8-9道)

(意图:题目基础且典型,覆盖知识点和基本题型基本方法,以书后习题为主,1—6题为书后习题,7、8、9为自选基础题,力图让学生提前掌握本课时要求的一些基础达标题) 1.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 的状态。

2.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是_______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_____发生变化,能够使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 ,催化剂虽然能__加快反应速率___,但 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移动。 3.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 + 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3a molc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4.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xa(g) + yb(g) zc(g) ( cd)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 + y z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

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 c )

5.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 + y(g) 2z(g) 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g) + cl2(g) pcl5(g) ( c )

达平衡时,pcl5为0.40 mol,如果此时移走1.0 mol pcl3和0.5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 a.0.40 mol c.小于0.20 mol 7.(需要课上讨论)

8.(08北京模拟)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z+w,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

强,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w、z或x、y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x、y均为气体,w、z均为固体和液体 9.有ma(g)+nb(g)

3c(g)平衡体系,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a、b、c的体积 分数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b

b.0.20 mol

d.大于0.20 mol,小于0.40 mol

(1)若图a的a和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无催化剂的情形,曲线 b 表示有催化剂。 2

(2)若图b中c、d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温度的情形,则曲线d表示温度高。 (3)若图c中e、f表示不同压强时的情形,则曲线 f 表示压强较大时的情形 方程式中a、b两种物质的系数m、n分别为 1 、1。 二、自主解答并可以合作讨论解决几道题目(5-6道)

(意图:呈现本课时主要题型和知识点,难度主要为中档达标题,设计一定的思考性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再为课堂讨论、讲解、归纳打下基础。) 1.(08启东模拟)(1)下列方法可以证明2hi(g)

(2)讨论,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反应2no2(g) ⑥⑦⑧⑨⑩

2.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b(g)+c(s),达到平衡。当温度升高时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 a b ) a.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b.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若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压强对该平衡一定无影响 3.(09绵阳模拟)可逆反应ma(g) 3

h2 (g)+i2 (g)已达到平衡的是 n2o4 (g)达到平衡的是

nb (g)+pc (g),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

率的影响分别符合下面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b)

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pc(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

t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 t

5.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 co+h2o(g)

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

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b)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 d.0.5 mol co+1.5 mol h2o(g) +0.5 mol co2+0.5 mol h2

6. 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 n2+3h2

2nh3 。已知加入1 mol n2、4 mol 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见表中

已知项),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保持平衡后各组分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②~④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

答案:② 0 0.5 ③ 1.5a ④ 2g—8ma(g—3m)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接和间接判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判断方法。 2、能判断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4

3、能判断并分析简单的等效平衡和不等效平衡,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求解。 4、能分析化学平衡相关图表、图形。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演绎计算推理的方法分析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2、 运用建模的手段理解一些等效平衡及平衡移动。

3、 运用观察分析、“先拐先平衡”、 “定点分析”等一些方法和技巧,找到解不同类型的

图表、图形的一般思路。

4、 掌握极值法(可逆反应不为0的原则)、分段思考法、放缩思考法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2、 通过讨交流论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倾听、分享和赞赏。 【重点、难点】

判断并分析简单的等效平衡和不等效平衡,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求解 【学习内容】

一、针对自主学习内容反馈出的问题进行纠错、分析,总结归纳方法。

(意图:主要结合自主学习第二个环节中的题目,引导学生将本课时的训练内容从思路、方法和规律的高度进行思考、提炼。) 1.(08启东模拟)(1)下列方法可以证明2hi(g)

(2)讨论,在上述⑥—⑩的说法中,能说明反应2no2(g) ⑥⑦⑧⑨⑩ 【解析】(1)2hi(g)

h2 (g)+i2 (g)是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平衡,混合

n2o4 (g)达到平衡的是

h2 (g)+i2 (g)已达到平衡的是

气体的总压、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气体密度都不会发生变化。①②④从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来判断;③⑤⑥从浓度不变来判断。 (2)2no2(g)

n2o4 (g)是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平衡后混合气体的总压、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气体密度都会发生变化。 5

【篇二:一模化学试卷讲评教案】

一模化学试卷讲评教案 李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帮助学生查找知识盲点,查找知识薄弱环节,澄清知识点。

2. 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答题技巧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审题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

2. 通过试卷分析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中的1、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试卷讲评 二. 教师整体介绍试题及学生情况分析。 三. 教师口述教学目标。 四. 自学指导: 1.自我矫正

同学们为了达到目标,需要我们努力的学习,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下面请大家用5—8分钟时间订正试卷中的错题,分析错因,产生疑问,同桌讨论解决部分问题。

第一步:错题分类:分为会做但却做错的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要点不全);不会做的题。

第二步:分析错因,及时纠正(用红笔改)。

第三步:用红笔做标记记下不会的题,同桌交流讨论解题方法。 2.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试卷中以下各题:3. 6. 9. 10. 13. 15. 20. 21等题。

(2) 学生展示评价,分享每个题目所使用的答题技巧及方法。 (3) 老师精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自己试卷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五. 变式训练:见中考必备:河南中考2010—2012中招试题相关的题目。

六. 当堂训练: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 七. 归纳总结:默写本节课你所学到的知识点。

八. 作业:试卷中错题用红笔更正后交给组长统一保管,待以后复习备用。

九.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效果好。

【篇三:初中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和方法】

初中化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和方法

摘 要:试卷讲评课是九年级后期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是初中化学复习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上好试卷讲评课具有及其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试卷;讲评;反思;巩固;拓展

试卷讲评课程序多,工作量大,往往是薄弱的一环。然而,当前化学复习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往往把大投入到专题复习课的研究上,忽视了试卷讲评课的设计和谋划,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在日常“试卷讲评”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从审题到解题一人承包,一讲到底,盲目教学,如“就题讲题”、”照卷讲题”,甚至“对答案”,总认为试卷学生已经考过了,分数也已经确定了,试卷讲评课设计得再精彩,也不能改变学生考试的分数。客观上,相对专题复习课而言,试卷讲评课的备课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要精心设计一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因此,对于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上好试卷讲评课的研究具有及其现实的意义。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化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大家一起交流。

一、统筹分析、充分准备、突出重点和难点

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充分的准备,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化学试卷讲评课的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有做卷、阅卷、统计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