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业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影响的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种子Seed 2002年第5期(总第125期) 3草莓组培苗生产优势及效果 表5所显示出,在生长发育的前期是组培苗植株高度略矮 3.1草莓组培苗生理优势表现 于常规苗,但栽后30d即超过后者;叶面积、叶柄长等指标也有 通过连续两年、三次重复的对比试验结果,从表3中不难 同等趋势。连续两年跟踪考察结果,组培苗比常规苗株高增加 看出,组培苗能提早花芽分化,花序显露期、始花期均比常规苗 8 ~44.3 ̄/4,株展直径增加1 0.9 ~35 ̄/4,叶片数增加 提早6~10d,说明草莓经组培脱毒后有明显的促进生长发育、 18.3 ~2O ,叶径增加12.3 ̄/4~34.3 ,柄粗增加20.4 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 ~21.5 ,柄长增长1O.4%~21.8 。 表3物候期调查(1999年) 3.2草莓组培苗的增产效果 在两年的大田比较试验中,通过对组培草莓与常规草莓在 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考察结果(表6)显示,单株花序数前者 较后者增加40.6 ~4 2.3 ,单株花果数增多20.1%~ 60.5 ,产量较常规生产苗增产124.8%~133.9 。 通过对草莓组培苗农艺性状的考察表明(表4、5),组培苗 表6产量构成因素考察表 缓苗期短,发根快,根多而粗壮,且根容量也大,长势明显增强, 生长整齐一致,愈到后期愈显出组培苗生长优势。 表4草莓农艺性状调查(2000年) 4讨论 表5 1999 ̄2000年草莓农艺性状跟踪考察结果 4.1草莓组培苗以茎尖作为外植体,在培养基(A)(B)中诱导 分化出芽丛,转入培养基(c)中继代增殖,增殖率可达8~15 倍。(E)培养基中诱导生根,易生根,生根数5~8条,生根率 98 以上。以根毛产生表明的根活力旺盛。一般15d~20d可从 试管移入营养苗床土中。 4.2驯化期间基质的保水性能及通透性与成活率,小苗健壮 有直接关系,营养苗床土显著高于其它几种基质。采用苗床土 驯化草莓试管组培苗可缩短育苗周期,提高成活率,具省工、省 时、省费、苗壮、抗性强等优点。 4.3草莓试管苗入土驯化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与季节有关,春 季适温适湿入土成活率高,成苗快,组培苗生长健壮,驯化时间 短,扩繁倍数高。 4.4组培苗生长优势强于常规苗,具有明显促进花芽分化和 提早生育期的效果,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生产苗1.2倍以上。且 利于早结果、早上市。 4.5针对草莓组培苗生长优势强的特点,重点要加强田问管 理,如适时、适度疏花、疏果,以提高单果重,提高商品价值及经 济效益。 农业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影响的探讨 冯承业郭秀焕赵平战晓森冯宁杨俊祥侯桂明 (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聊城252000) 摘要:小麦产量、作物轮作、肥水供应、不同的环境以及收获时 品,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则超过80%。小麦面积大、产量高, 期都对小麦品质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仅是最主要的谷类作物,而且大多用作人类主食。因此,小麦 关键词农业技术措施小麦品质 是人类食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一般在评价小麦品质时, 常以蛋白质的含量作为小麦品质总的指标。 ’ 全世界蛋白质总消耗中63 直接来自于谷物和谷物制 世界上的农业先进国家研究环境因素及栽培技术对小麦 ・5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大量的实验表明:小麦 不同品种之间和不同栽培环境、栽培技术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及 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变革农业技术措施,在提高小 麦产量的同时,有利于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改善品质状况。 由于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温饱问题,以提 高农作物产量为重点,在育种程序中偏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 素的选择,而品质性状未提到重要议程上。随着农作物产量的 提高、经济的发展、膳食结构的变化,人们也就越来越重视营养 问题。为此,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是我们育种工作 的紧迫任务,在选择和组配组合时就必须以丰产为前提、综合 性状优良为基础、品质改良为目标。我们从上世纪8O年代初开 始进行小麦品质育种的研究工作,从实践中探索了一些经验和 教训,本文试述农业栽培技术措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希望通 过改进栽培技术改善小麦品质,促进小麦生产的进步与发展。 Seed 2002年第5期(总第125期) 氮素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土壤中有效态氮可直接影响小麦蛋白 质含量。氮肥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取决于施用量。据试 验,在供水充足条件下,当施氮量较少时(2O~30kg/hm )表现 增产,氮肥主要作用在营养体和籽粒上,而这时蛋白质含量不 变,甚至个别试验点有呈下降的趋势。当施氮量在4O~lOOkg/ hm 时二者呈正相关,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增加。如果施氮量 1产量与品质 高产与优质是有矛盾的,品种增产潜力越大,品质越难以 保证,这一观点在过去众多的研究中得到印证。我们经过最近 几年的品种选育和研究实践认为,高产与优质这对矛盾可以在 定条件下得到转化并协调统一起来,当蛋白质含量在17% 以下时与籽粒产量之间的矛盾并不大,当蛋白质含量超过 17 时与籽粒产量的矛盾才明显的突出起来。聊城农科所在众 多的优质杂交亲本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聊 9518,蛋白质含量达到15 ,高产可达600kg/667m ,较好地协 调了品质与产量的矛盾,解决了“高产难优质”的难题。在栽培 上,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随着小麦各个生育时期供氮情况的 不同而发生转移。如果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间氮素供应都比较充 足,不但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若整个生育期间氮素供 应皆不足,则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皆不高;若生育初期有足够的 氮素供应,而抽穗至成熟期间氮素供应不足,则产量下降表现 为不明显,蛋白质含量下降则表现的很显著。因此,在整个生育 期间,特别是后期氮素供应充足而平衡是保证小麦高产、优质 一超过lOOkg/hm 时,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出现下降趋势,但蛋 白质含量仍继续升高。可见随着氮肥施用量的进一步增加,产 量和质量的矛盾突出起来。在施肥时间上,在生产后期追施氮 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这是提高蛋白质含量 的另一条途径。根据我们试验,籽粒以拔节期追肥增产效果最 显著,随着追肥时期的后延增产效果降低,这主要是吸收、转 化、积累与生育期的矛盾所致;而蛋白质含量却随追肥时期的 后延逐渐增加。试验还证明后期叶面施氮对提高蛋白质含量特 别有效,以开花期最佳,平均可增加蛋白质含量2 左右,产量 也有显著的增长。 在相同土壤营养条件下,随着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变,而产 量和质量也有明显的变化,土壤温度状态越好,表现为籽粒产 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小麦蛋白质含量受非氮素肥料的影 响不大,施用磷肥通常使小麦蛋白质含量略有降低。要合理、适 时施肥,重视后期叶面施肥,把施肥和浇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 解决好矛盾,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 4环境与品质 品种都有各自的生态型。尽管遗传基因是比较稳定的,但 只是相对而言,也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试验证明,不同 地域、不同年份、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对小麦品质、尤其是蛋白 质含量有显著影响,蛋白质的变异可达5%~7 。但同一个品 种的品质各因子也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异的程度不一样,如 籽粒的角质率就是一个最容易受环境影响的性状,同一个角质 的品种由于种植区域、年份不同,可能变成半角质,甚至粉质, 由此而导致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此外,在籽粒灌浆期问,因地 下、地上湿度、温度、养分等因素的多寡都会影响蛋白质的含 量 一般情况下,在气候比较干旱、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危害较 轻的环境下蛋白质含量呈增长的趋势,反之,蛋白质含量易受 影响,表现为下降;生长后期养分供应比较充足,空气温度偏 低,田间灌溉合理的情况下蛋白质含量表现为稳定增长,反之, 则减少。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生产和加快品质育 种的步伐。 的关键。 2轮作与品质 多年的试验表明,小麦蛋白质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氮的数 量有关,土壤中有效态氮含量高,则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亦 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少。前茬作物对小麦蛋白质含量有较大的 影响,通过与豆科牧草或豆科作物轮作,可增加小麦籽粒中蛋 白质的含量。如前茬为苜蓿或豆类作物,不但能提高小麦产量, 而蛋白质含量也有显著增加的倾向,这主要是前茬残留有较多 的土壤硝态氮,有助于小麦从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氮素,从而提 高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与禾本科类的农作物轮作,如玉米 等,同样的进行肥水管理,则小麦的产量、质量都有下降的趋 势,这也与前茬残留于土壤中的硝态氮较少有直接关系。另外, 土地休闲一个时期再种小麦,也能显著的提高小麦产量和质 量。由此可见,小麦与豆科牧草、豆科作物实行轮作,在干旱、地 广、瘠薄之地实行休闲制,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5收获期与品质 小麦不同品种其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干、湿面筋含量是 不同的,并在不同收获期存在差异。小麦收割太早产量和品质 性状容易受到影响,随着对收获期的延迟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趋 势,延迟收获对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均造成损失,这与产量表现 为正相关。我们于蜡熟末期、黄熟期、黄熟后3天收获取样检 测,结果是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明显递减,分别减少 0.1 和0.4 A,由此看出,o小麦以蜡熟末期为最佳收获期。 综上所述,从保证小麦品质这一角度出发,首先要选用高 产、优质的品种,这是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基础。第二,在有条 件的地区采取轮作方式,特别是注重采取同豆科类作物进行轮 作,以便充分利用前茬地力,吸取较多的有效态氮,提高小麦品 质。第三,创造适于优质麦生存的环境,合理运筹好肥水供应, 以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3肥水与品质 小麦生产以肥水管理为中心,肥水合理运筹也是小麦栽培 技术的重点,而肥水措施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都有较为复 杂而显著的影响。小麦蛋白质中含有大约17.5 的氮素,这些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