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胰激肽原酶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的改善作用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14卷第l2期 ・139 药物与临床・ 胰激肽原酶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视力、眼底的改善作用 刘晓琳 (内蒙古红十字会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目的探讨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胰激肽原酶治疗后对于其视力、眼底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 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入我院治疗的82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 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或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片、阿司匹 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在视力改善方面两组患者 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眼底变化方面,观察组的改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恶化例 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激肽原酶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有效 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底状况,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胰激肽原酶;视网膜病变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8.issn.1671.3141.2014.12.104 0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我 国的糖尿病患者已高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口]。受高血 糖长期存在的影响,患者的眼、心脏、肾、血管等器官或 组织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病变或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后引发的并发症之一[2J。对于 这类患者来说,及时诊断并进行早期治疗可逆转早期视网 膜病变,有效预防失明。胰激肽原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 微循环的作用,目前已广泛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中。我院采用该药物对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较为理 想,现具体报道如下。 130215,每日口服3次,每次3片)、阿司匹林(山西宝 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30223,每日口服1次,每次 100mg)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胰激肽原酶(长春天诚药业 有限公司,批号130322)进行治疗,于饭前日服,每日3次, 每次240IU。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疗 效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对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血脂、血液流变 学等指标进行检测,用药前检查视力和眼底。治疗后每月 检查上述指标,同时记录视力和眼底的改变情况,疗程结 束后再复查一次。 1.4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采用对数视力表对患者的视力进行检查,以 病重侧眼睛的视力为准。显效: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 稳定:视力上下变化在2行以内;恶化:视力下降2行或2 行以上。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对眼底改善情况进行 评价。好转:减轻1级以上;稳定:治疗前后无变化;恶化: 治疗后症状加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2 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上述患者均 确诊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国际临床分类法为诊断依据。按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 (42例)和观察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 女性患者20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6±4.9)岁; 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l例,年龄43~77岁, 1.5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采 用x 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平均年龄(57.9±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或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 复方丹参片(吉林省六福堂昌隆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2结果 经治疗后,在视力改善方面两组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 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在眼底变化方面,观 察组的改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恶化例数明显少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3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眼部并发 症,该病的发病率在30%以上,是导致患者失明的重要原 因之一,高血糖、高血压、病程长短、糖化血红蛋白升高 (下转第1 45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年第14卷第12期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145 产生作用,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促使脑血流量增加,不 会产生盗血现象,也不会影响代谢 】。两种药物联用治疗血 管性痴呆时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障碍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联用奥拉西坦和尼莫同对收治 的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达 87.1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MMSE评分明显 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o这 2.2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增 加,观察组的评分为25.52±2.88分,对照组的评分为 20.33±2.47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 o 表明,联用奥拉西坦和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可获得良好 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戈.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1_当代 医学,2012,18(27):85. 3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因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患 者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和智能障碍。目前临床上治 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主要有脑保护剂、血管扩张剂、脑代 谢激活剂等,而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高压氧治疗及康复 治疗等【4】。奥拉西坦是一种环GABA衍生物,它与吡拉西 坦类似,但药效是后者的3~5倍,通过修复、激活神经细 胞促使患者的认知和智能障碍不断改善。尼莫同是一种双 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和神经细胞 [2】朱崇惠,陈坤,马敏麟.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 的疗效观察【JJ.国家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8):2836—2837. 『3 骆迪,毕齐.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l3] J1.中国卒中杂志, 2011,6(5):423—424. [41齐洪武,王政刚,程建业.促智药奥拉西坦的研究进展【JJ.实用 医院临床杂志,2010,7(5):147—150. 『51梁雁,吴泳,梁汉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 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5):45—46. (上接第1 59页) 是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的发病基础为进行性微血管病变。受其影响,患者的视 网膜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导致视网膜组织缺血 缺氧,进而发生视力下降或眼底改变等症状 】。非增生性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该病的早期阶段,主要临床表现有视 网膜内出血、视网膜水肿、微动脉瘤、硬性渗出以及棉绒 斑等。如不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则有可能发展成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明。因此, 发生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 极的治疗,努力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眼底状况,对失明进行 预防和控制。 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胰激肽原酶对收治的非增生性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视力、 眼底状况,这表明胰激肽原酶可有效预防早期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杰,赵东生.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120例[J】_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170—1171. [2】蔡军.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5例疗效分析叨. 海峡药学,2013,25(9):119—120. [3]张利华,游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fJ].中国实 用医刊,2012,39(4):27—29. 【4.董砚虎,钱荣立.糖尿病及主要并发症当代治疗[M].济南:山东 科技出版社,1994:45 (上接第1 45页) 很多,该结果提示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 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 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Zethelius B,Hales CN,Lithell HO.Insulin resistance,impaired early insulin response,and insulin propeptides as predi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a population—based.7一year follow—up study in 70一year—old men[J1.Diabetes Care,2012,(06):1433-1438. 参考文献 [1]卢万向.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3]韩驰,张莉.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24例疗效观察[J]_现代医药卫生,2013,18(06):177— 178 裂出血的疗效观察fJ1.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6(01):182— 1 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