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

作者:岳花

来源:《学理论·上》2015年第02期

摘 要:在生产力急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由于对自然的无度索取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极度紧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阐释,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人和自然;生态文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图分类号:A81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040-02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必然趋势是生态文明,它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积极扬弃。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集中体现了早期马克思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解,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对自然具有依赖性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1]105。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产生了人。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56-57

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即离开自然界人类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一方面在这样的意义上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即没有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就不能存在,另一方面,也在更狭隘的意义上提供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53由于脱离自然人就无法延续其生存和发展,所以人就必须把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活动对象,从自然中获取基本的生产生活材料和对象。“说一个东西是感性的,是说它是受动的”[1]107。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物,由于面临来自自然的客观条件和固有规律的限制总会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人就长期处于受动的状态,无法随心所欲地进行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另一方面,人的受动性不能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仅简单地理解为是被动的、受制约的,受动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不能摆脱自然规律和客观条件的束缚进行各种活动,人做的所有活动都必然地受到制约及影响,人必须认识规律进而利用规律开展自己的活动,只有这样,人才能得到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人具有受动性即只有依赖自然人才能长期生存,人要发展自己就必须将自然视作对象。人的活动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调整自己以适应自然。 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最直观地表现就是自然界是人维持基本生存所需的首要和基本的前提。人在自然中产生在事实上注定了人是自然存在物。同样,这一事实也决定了只有在自然界中人的物质精神生活方面才能得以创造和发展。在马克思看来,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人就是对象性的存在。需要生存和发展的人不可能是无依无靠独自存在着的,他总是需要一定的生产生活资料来维持正常的生存活动。人作为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

二、自然作为人的直接实践对象具有人化性

马克思在书中表述:倘若没有自然界和感性的外部世界,那么,工人就什么都不能创造出来,工人要想实现劳动,就必须在其中活动,进而生产制造出自己的产品和材料。

虽然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但又不只是自然存在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深刻地体现在这里。人之所以能够与其他动物相区别源于人在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时会逐渐给自然烙上人类的印迹,使自然受到人类的影响而获得人的属性,那么,自然界具有人化性,成为人化的自然。马克思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就是说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到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1]57-58自然是因为人的能动性的改造和各种生产活动而被席卷到人的活动领域,自然从而成为属人的自然,并且赋予自然人独有的尺度。究其原因就是人与自然并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它们是对象性的关系。 第一,人掌握自然的实践方式。人以实践的方式掌握自然,是指人为了让外部自然界能够高度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目的,依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改造外部自然界,不同于动物直接对自然的依赖,未经改造的原有外部自然不能直接满足人的需要,所以人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对自然进行对象性的改造,将自然原有的存在形式改造成为适合人的需要的形式,以期满足不同层次人的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需要。作为主体的人以实践的方式掌握自然,这表明人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同自然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的。相反地,动物与自然则是单纯的适应关系、依存关系,属于自然界内部的关系,是自然物之间的关系。动物无法超越自然本身规定的活动范围,动物本身就是这个自然生态链条中的一环,虽然,人在广义上也是属于自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范畴,但人的实践活动使人在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中处于能动的主体地位。人掌握自然的实践活动,既不是只遵循自然客体本身的属性即自然客体的外在尺度,也不是只根据人的需要的内在尺度,而是将自己需要的内在尺度与客观自然界的外在尺度结合起来。

第二,人掌握自然的理论认识方式。人对自然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人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而且能够认识自然,能够掌握自然界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在理论上掌握自然。人一方面在理论的形式上掌握自然,另一方面也能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人掌握自然的理论认识方式追求的是人的观念与自然对象相符合,科学地认识自然;人对自然的实践掌握,追求的是自然对象符合人的需要,进行实际的占有自然和进一步改造自然。这两种掌握方式都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积极的能动性,是有机联系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过程。

第三,人掌握自然的价值关系方式。人与自然除了实践的关系,还存在一种价值的关系。马克思说:人是一个对象性的存在物。自然界作为人的对象,它对人来说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来看,人对自然界的一切物质改造活动总是渗透着价值因素,追求价值目标是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的最本质特征,是为了在现实中创造出满足人的需要的自然客体;人对自然的理论认识关系也总是渗透着价值关系,人选择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客体时是按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得出的。人和自然的价值关系,还包含着审美认识,马克思强调自然界也是人的艺术对象,艺术同样也是一种认识,它是一种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形式。人作为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按美的规律来建造、生产同人对自然的实践掌握和理论认识掌握方式一样。 三、人和自然关系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问题和困境。《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论述,深深启示我们必须保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在其中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它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都是源于自然的提供给予,人类想要维持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选择并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道路,因此,这种只重经济发展而漠视环境代价的道路,使这些国家相继遭到了由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恶果。当时,普遍认为只有把经济实力抓上去了,才有余力和可能来考虑由于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事实上,几乎大部分的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体系并不是一朝一夕仅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够恢复到原先的和谐状态。生态问题的本质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引起的,因此,也只有通过合理方式解决好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所以,在我国大力迈向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我国自然生态方面所面临的严峻现实,竭力统筹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凭借飞速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依托自主核心创新能力的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必须加强立法,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韩永进.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之生态阐释[J].哲学研究,2010(11).

[3]王晓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研究[J].求实,2013(2).

[4]彭福扬,彭曼丽.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及其意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6).

[5]郎振红.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角——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2).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岳花(1988-),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发展观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