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管剩留风险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管剩留风险

作者: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年第29期

高TG、低HDL-C人群,非诺贝特联合他汀大血管获益更多

2010年公布的ACCORD研究结果再次证实,非诺贝特可减少大血管事件发生率约31%(TG≥204 mg/dl、HDL-C≤34 mg/dl的2型糖尿病患者亚组)。

ACCORD-血脂研究纳入5 518例有基础心脏病或存在至少2个额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非诺贝特+辛伐他汀或安慰剂+辛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非诺贝特联合组患者TG和TC降低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HDL-C升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LDL-C降低程度相似。

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别(2.24%/年对2.41%/年,P=0.32),次要终点事件方面组间也无差别。预设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941例TG≥204 mg/dl、HDL-C≤34 mg/dl的2型糖尿病患者亚组中,联合组较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风险降低达31%,绝对风险下降4.9%。在安全性方面,ACCORD-血脂研究中的5 518例患者经4.7年随访,证实非诺贝特与他汀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任何非低血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肌病、肌炎或横纹肌溶解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等,均为0.1%。此外,该研究也未观察到联合策略增加静脉血栓及胰腺炎发生风险。

由此可见,采用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较单用他汀可更全面改善血脂,不仅使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高TG、低HDL-C)引发的大血管风险显著下降,还减少了微血管剩留风险,这点再次被ACCORD眼研究所证实。

非诺贝特联合他汀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常见而严重的一种,属于不可逆致盲眼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研究显示,25%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就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10年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约为33%,病程10~20年者发病率为57%,病程>20年者发病率增至6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单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者常引起玻璃体出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而最终使患者失明。

因此,延缓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性向增殖性过渡,或阻止增殖性病变的进展,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ACCORD眼研究纳入了2 8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强化降糖、强化降压和优化降脂方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影响。

对治疗分组遮盲的眼科专家分别在基线和随访4年时通过七方位眼底照相评估患者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根据患者双眼的综合严重程度将其分为1~17级(从双眼均无视网膜病变到双眼均有高危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将病变严重程度增加≥3级、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或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定义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即该研究的首要终点。

结果发现,强化降糖和非诺贝特联合他汀的强化降脂均可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但强化降糖同时也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而强化降压未延缓眼病进展。

血脂组患者(1 593例)分别接受160 mg/日非诺贝特联合辛伐他汀(806例)或安慰剂联合辛伐他汀治疗(787例)。在治疗1年时,联合组血清TG中位值水平由基线1.83 mmol/L降低至1.4 mmol/L,单用他汀组血清TG水平降低至1.7 mmol/L,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且该差异一直持续至研究结束。

随访4年发现,非诺贝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率为6.5%,单用辛伐他汀组患者进展率为10.2%(OR=0.60,P=0.006)。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在标准降糖组还是在强化降糖组,均可见联合非诺贝特与他汀治疗所带来的获益,即该有益作用是独立于血糖控制之外的。

ACCORD研究结果显示,出非诺贝特联合他汀治疗策略安全性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微血管剩留风险显著下降,为如何降低血管剩留风险的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