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积极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协调发展,如果把学生的“智商”和“情商”作主动比喻,学生的“智商”是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情商”是沉在水下的大部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成绩的好坏大部分由非智力因素决定。专家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 只占成功决定因素的20%,另外80%来自其它因素,其中主要是“情商”(EQ)。EQ是一个用综合评价人的乐观程度和理解力等因素来测定人的智慧水平的新标准。EQ理论认为,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性格和情感因素,而并非取决于天资。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设法挖掘出学生的“情商”,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就能进一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利用学生的学习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情感因素促进英语教学。那么,该如何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来促进英语教学呢?
1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
1.1 焦虑
学生之间的竞争能产生焦虑。学生都喜欢将自己和同学加以比较,一旦落后
于别人,就会表现的焦虑不安。也有学生因为自我感觉成绩差,一进教室就感到焦虑,怕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过分的焦虑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上自然就会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学习效果差。 1.2 抑制
抑制是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为了保护自我形象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的行为,是学习者为了避免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是在特定场合或具体任务面前缺乏信心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情感气质的形成,学生就会产生害怕犯错的心理,以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动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少开口、少出错的心理占据了很大部分。
1.3 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的核心是成就动机。学生希望得到奖赏,避免惩罚的愿望形成外在动机,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如果学生有内在动机,那么学习经历本身就是奖赏。但如果学生学习的动机不明确,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就会极大影响自身的学习效果。
2 发挥情感因素作用的方法
根据格伦 (Lindgren) 的调查结论,情感和意志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分别占成功因素的百分之二十五和百分之三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自己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 2.1 教师自身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孔子曾明确要求教师具备二种品质: 一是“学而不厌”,二是“诲人不倦”。教师的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能为人师,必有其过人之处。在大学里获得的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这里不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巧的提高,更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原来拥有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代相合拍,如互联网、多媒体、办公现代化手段在英语课堂里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仅是本学科所涉及的,还应该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内容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更多的输入才会有更好地输出,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旁通相关学科知识,就能加强英语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技能,把优良的知识贡献给学生。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教育规律,就要进行科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增强教学效果,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而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卢梭曾经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样,教师以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会亲近、
喜欢甚至模仿、崇拜,进而喜欢他的课,认可并接受优秀的形象。 2.2 设置英语学习情境,树立良好的榜样
设置英语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应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乐于模仿,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如果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
趣,学生则可能半途而废。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如: 书写、朗诵、阅读、口语和唱英文歌曲等比赛,鼓励多些学生参加到这样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让他们在应用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到成功的喜悦。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亲切和蔼、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饱满、思维积极、教学双方融洽地实现着认知的、情感的交流,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且整个过程有张有弛、跌宕起伏,那么这种课堂就会自始至终洋溢着探索的、令人兴奋不已的气氛。对于学习语言来说,创设情境特别是社会语言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视觉感知情境英语声音和文字的结合,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效果比单纯的听读好得多。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能在特定语境中训练自己的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除此之外,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适时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构建情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使用语言的喜悦,提升学习的兴趣。
2.3 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注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融洽师生关系。英语学习的阶段性,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的甚至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放弃,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细微变化,以便能及时和这些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使学生一时没有办法接受,也不能放弃,要做到不灰心、不嫌弃、决不丧失信心,更不能放任自流,而要尽一切可能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要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除了对学生表示关心,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教师还应做到无论课上课下,学生面前的老师都是仪表大方、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举止言谈落落大方的良好形象,这样学生才乐于与教师交朋友,关系的融洽有助于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即使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开小差的现象,也要注意循循善诱,不能过分地苛责,否则很有可能因为一时疏忽而伤害到了学生的自尊,教师应该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并教育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再次,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自身就应具有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师不但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而且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学生,爱护
学生情感。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教学的特点,尽量做到利用英语教学,注重与学生的语言交流。学生学习外语不仅需要了解教师的认识和情感状态,同时还要用自己不太熟悉的语言去达到移情的目的。在表达他们的思想时,由于语言的障碍,学生做出错误的判断是很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关怀和教师的爱护和指导,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于苛求,课堂教学则会出现情感危机,从而加剧学生抑制和焦虑的心理,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教师只有爱护在语言情境交流中培养出来的情感,悉心指导,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英语学习的情绪。
3 结束语
总之,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则会感染学生,教师要学会善于控制积极的情感,抛弃个人所有的不快心境,在面对学生的各种违纪问题、错误态度时能泰然处之,始终以热烈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从事教学,达到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良好情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J].外语界,2002,(5).
[2]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林怀岳.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与《综合英语》教学改革[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4]Marion Wills &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CU P, 2000. [5]Gardner, R. C. &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NewburyHouse, Rowley, Mass, 1972: 163-1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