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期No.42010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n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总第147期SumNo.147试论网络言情小说的美学特征詹秀敏,杜小烨(花城出版社,广东广州510075)[摘要]作为网络文学重点类型之一的网络言情小说,美学特征与传统的通俗小说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言情小说把娱乐性作为最基本的美学特征,突破了传统言情小说以情感认同与道德教化为核心的宗旨。网络言情小说凸显的美学特征,反映了网络传播方式对文学产生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言情小说的创新得益于网络写作的自由性与发表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使网络言情小说成为更被青少年受众群体所接受和喜爱的文学样式。[关键词]网络言情小说;美学特征;网络传播[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72(2010)04—0074一06[中图分类号]101普遍为人所熟知的言情小说、浪漫小说,也即通俗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罗曼司小说(romancenovel)。一般认为,言情小说中包含“冰淇淋”文学,受到年轻一代读者的热捧。在港台言情小说热潮过后,内地的读者不再满足于台式的梦境幻想,期望着更能符合中国大陆情况和需求的原创言情小说的出现。同时,网络平台亦开始迅猛发展,晋江文学城、四的关键术语——“爱情”是女性所特别看重的,作为通俗文学的言情小说的主要读者是女性,从事言情小说写作的作者也以女性为主,言情小说日渐成为一种微妙的女性形式。月天、红袖添香网等早期言情小说网站开始运营,“言情”成了最受欢迎的网络文学种类之一。市场扩大及技术提高让国内原创言情崛国内真正意义上言情小说的形成和广为人知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言情小说自琼瑶1963年发表《窗外》以来,在台湾风靡二十年,80年代中期在中国内地掀起一股“琼瑶热”;亦舒、岑凯伦、姬小苔等港台言情作家也迅速窜红,并在东南亚汉文化圈引起一股浪潮。90年代中期,就在“琼瑶热”即将降温消失之际,新一代台湾言情小说家应时而出,再次引起言情小说的轰动,又掀起一股“席绢热”。1993年台湾言情小说作家席绢以穿越小说《交错时光的爱恋》出道,风靡两岸,成为新生代的偶像,开创了言情小说的新篇章,从而成为言情界领军人物。她的作品风格清新轻松,因为被称为[收稿日期]2010—03—15[作者简介]起,风格取材比之传统言情小说更为多样化,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态势。一、娱乐性——网络言情小说突出的美学特征传统言情小说以爱情发展的心理过程为叙事核心:男女主人公如何相遇,如何产生了异样的情愫,怎样完成感情的突破,怎样受到阻碍又怎样克服——传统言情小说为纯粹的浪漫之爱(romanticlove)制造合理的语境,让女性读者从中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传统言情小说遵守爱詹秀敏(1963一),女,广东潮州人,花城出版社副编审;杜小烨(1984一),女,广东广州人,花城出版社编辑。万方数据第32卷第4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情的唯一性,并多把婚姻作为圆满结局,坚持传统女性的道德宗旨。如席绢在她的小说中都会强调她的爱情观:“她的爱情观是要求对等,要求纯净的。……她不要‘之一’,她要全部!以心易心,只有这样而已!”¨o传统言情小说必须以表现爱情为其主要目的,对爱情的追求、不惜一切代价冲破障碍的冲突则构成其叙事的主要动力,一切都是为了表现爱情的绝对超越性。被定义为“言情小说”的小说类型只须符合两个严格的标准:一是故事必须集中描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和浪漫之爱;二是故事的结局必须是大团圆,让读者相信主角之间的爱情和关系将会持续一生。网络言情小说同传统言情小说一样,讲述如白日梦般离奇美好的爱情故事,在每个故事中都会出现财富、品貌兼备的类型化角色,但是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网络言情小说不再把传统言情小说的情感认同与道德教化作为唯一的宗旨,而是更突出娱乐性的美学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子类庞杂数量众多网络言情小说子类庞杂数量众多,按时间可分为古代言情小说、都市言情小说、穿越时空小说。按内容形式可分为纯爱唯美类和婚姻职场类(相对写实),品味人生类,校园言情,浪漫幻想和千千心结。古代言情小说还可以再细分为:宫廷类,世家类,武侠类,修真类,神鬼类等。都市言情也可以细分为:青春校园,婚姻职场,商海沉浮,白领生涯,耽美小说,同人小说,BL小说和都市生活。穿越时空类也可以再派生出架空历史,穿越古代和现代重生类小说等子类。不同子类的网络言情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主要通过情海生波、风云突变的爱情故事框架,发展令人迷惑的情节,展现痴男怨女的人物性格,表现理智与情感、精神与肉欲不断挣扎的中心思想。尽管有着相同的叙事核心,但是庞杂繁荣的类型区分却显示出网络言情小说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子类型的特征明显,功能划分清晰,捧场的读者只需要根据“穿越”“古言”这些关键词,便能快速搜索到自己所喜爱的读物。网络言情小说以便捷和贴心的方式万方数据充分满足读者的娱乐性需求。(二)非现实化的超自然世界在传统言情小说中,与历史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宏大叙事从不存在,作者与读者关注的都是一种个体化的叙述。传统言情小说虽然只专注于个人情感世界,“把自我与他人都镶入一种同广阔的社会进程没有特殊指涉的个人叙述之中。”口。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依照现实逻辑来建构文学世界。网络言情小说却经常采取超级宏大叙事,建构一个非现实化的超自然世界,故事中的人物有意模糊国界、民族和历史,拥有超自然的神力魔法,思维和行为超出常理。被称为“穿越文始祖”的言情小说,席绢的处女作《交错时光的爱恋》讲述一个现代女子因为遭遇意外,灵魂穿越到宋代江南女子身体内,与宋代男子发生了一段爱情故事。席绢在描述女主角穿越时空在宋代生活时,对宋朝风物的描述还是相当考究的,遵循一定现实社会的真实性。而网络言情小说的穿越题材,主角穿越到一个完全虚构的背景:或是天堂与地狱混合而成的存在空间,或是融合了中西方元素的虚构王朝、神话世界,即便是有明确的历史朝代标识,也再没有现实历史社会作为可识别的背景,也不再能用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去衡量。作者不但毫不掩饰故事本身经不起推敲的情节,而且还常常在书中对历史真实性进行指涉:“1.本文以真实的中世纪历史为背景,在此基础上延伸想象。2.本文是言情,狗血的言情,请爱好正统历史传记的朋友不要纠结。”[3o叙事的权威性不断受到挑战,信与不信,信什么与不信什么的权力还在读者自己。对网络言情小说来说,最重要的是故事的娱乐性,而非思想性。(三)极大限度地制造感官刺激传统言情小说道德伦理是清楚的,情爱的表现有一定克制,目的是追求美感并期望能引起人们正面积极的情感认同,虽然也不乏一些负面消极和颓靡的情感,但还是有一定限度。而刺激性却逐渐取代情感认同和道德教化,成了网络言情小说的主要美学追求。情爱表现要比传统小说充分,诉诸感官描写成了很·76·詹秀敏,杜小烨:试论网络言情小说的美学特征2010年7月多网络言情小说表现情爱的主要手段。例如,大段对亲密的描写,甚至读者也会主动提出要求作者增加男女主角的亲密描写。网上言情小说阅读与写作的目的都不再是以双方获得教益或情感抚慰为准绳,而是为了消遣和寻求强烈的刺激,所追求的效果甚至超出文本许多,纵情声色,几近成了影视剧的翻版。(四)“自娱自乐”典型——“同人化”特殊倾向“同人”在日本原指一种不受商业影响的自主创作行为,包括原创和二次创作,可以是单人完成,也可以是志同道合者结社共同参与。原创不难理解。二次创作不是单纯的改编,而是利用某一原作中的人物关系来演绎出全新的故事,既可以顺着原作的情节来敷衍出新篇章,也可以不受原作世界观所限而另行设定新的时空背景。同人作品的形式有小说、漫画甚至自制短片不等,其最重要的性质在于仅限同好者之间交流,不进入大规模商业出版的范围。在网络文学中,尤其是网络言情小说中,“同人”一词更多地带上了一种“同好者自主创作”的意思,“同人”成了网络言情小说中一个重要子类。网络“同人”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品类纷繁,但仍可归纳出几种主要类别:1.完全根据原著演绎,即文字版的漫画、电影或者其它;2.对原著原人物进行情感剖析;3.根据原著原人物在原著设定下所发展出的其它剧情;4.把原著原人物放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所发生的其它故事。晋江原创网的“耽美同人”板块中,既有对通俗文学作品的“同人”,如因对琼瑶作品情节不满而重写结局的《(梅花烙)公主之尊》(作者司徒妖妖)、《穿越新月格格之鸿雁于飞》(作者愿落)等;根据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而演绎成全新故事的《鹿鼎如此多骄》(作者梦魇殿下)、《黑木崖旧事》(作者Fahrenheit)等;“哈利波特”热潮下产生了多则后续和改编故事,如《(hp)假如我是麦格》(作者天涯黑人)、《HP同人之格林童话》(作者关心则乱)等。更不乏①百度百科[Z].http:ffbaike.baidu.corn/view/6866.hma.万方数据将不同电影电视剧动漫中的人物综合起来创作全新故事的作品,如《END)(作者多木木多)(综合了《生化危机》、《终结者2》、《泰坦尼克号》、《木乃伊》等多部电影元素)等。作品纷繁多样,追随者众。网络言情小说与传统言情小说相比,“同人化”特殊倾向是一种显著的相异特征。传统言情小说只追求一种浪漫的情爱体验,构建一个平衡现实的乌托邦。但是网络言情小说的“同人”创作,使想象力自由驰骋,传统文学的美学效果已不可能使其满足,“同人”小说的作者和读者都希望能对原著中不尽人意之处进行颠覆和改写,“同人”创作能使读者和作者都获得参与创作的自由以及凌驾原著之上的快感。二、特殊的传播方式对网络言情小说的影响网络言情小说凸显的娱乐化美学特征,是因为深深地受到网络传播方式的影响:一方面,网络写作的自由性与发表的随意性,让网络言情小说得以跳出传统言情小说的框框甚至进行颠覆性创作;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使网络言情小说成为更被青少年受众群体所接受和喜爱的文学样式,受到更广泛的传播。(一)自由写作与发表随意使网络言情小说产生了新的模式。2009年下半年在晋江原创网排行榜占据前2位的网络小说《宁非》(作者狂言千笑),自2009年10月开始连载至2010年2月结束,仅4个月总点击数达4246891。《宁非》建构了一个架空的古代背景,女主角宁非原是现代女性,灵魂穿越到古代淮安国将军二夫人江凝菲肉身上。传统女性江凝菲软弱隐忍,在将军府中遭将军原配夫人银林公主的百般欺辱而悲惨死去。宁非的灵魂取而代之之后展现新女性的风范,她设计获得休书并逃离将军府,逃奔到敌国山岳国边界的土匪山寨里,因箭术出色和性格顽强独立,在山寨中获得了其余男性的尊重和第32卷第4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7·领导地位,并与山贼军头目苏希洵在前夫军前风光大婚。有意思之处在于,《宁非》的叙事主线并非是爱隋画面,而是把更多的篇幅用于讲述宁非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反抗压迫、谋取自由,甚至还出现了女主角于危难中拯救男主角性所追逐,使女性获得自我满足。因此传统言情小说必须给出承诺,让她们能够从中寻找到一个在所有方面都比其他所有男人优越的男人,这样,由于“她”将会为他所爱,她便拥有了他的光辉和主体性。在传统灰姑娘的模式中,女主角拥有道德资本却缺乏物质资本,男主角则往往相反,拥有丰厚的物质资本却心灵空虚,当二者相遇,便能够互补有无,两人都能够得到幸福的生活。把男女主角放在两大极端是这个梦幻的前提,也是核心,因为这样他们才会像两枚互相咬合的拼图一样渴望对方。的情节。《宁非》与传统言情小说中女性等待男性救赎的“灰姑娘”叙事模式大相径庭。从琼瑶到席绢,传统的通俗言情小说一直延续的核心叙事模型就是“灰姑娘”模式——一种最纯粹的梦境——把男女主角放在两大极端的梦境。女性读者之所以钟情于言情小说,也是因为言情小说能够回答她们一直渴望了解的两样事物——男人和爱情。法国女性主义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娃认为,女性从少女时期开始,已经隐藏了对爱情的构想,以及由此,而引起了对男性的渴望,但是同时,对男性的恐惧也日益增加。这组矛盾造网络言情小说中却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强调在两性交往之中女性独立自主的观点。《宁非》作者在文案中点出“依附于男人还谈何情爱,唯有彼此对等才可长久”的思想主张,女性须具有足以与男性相当的思想和价值观,方能成就浪漫之爱。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言情小说的读者期待视野——强调女性的从属地位,信奉男性权力,渴望男性救赎——正日渐被女性读者警惕及反思。成了女性宁愿把对男性的想象停留在整体性的抽象的主观体验阶段HJ。言情小说中的男性角色是温柔、美好而迷人的,他懂得欣赏女性,却又懂得和女性保持距离。这种男主角显然是作为一种类型而存在,(二)网络传播使网络言情小说更易被青少年受众群体所接受和喜爱。自2003开始建立的晋江原创网,以出版女性文学类型的网络原创小说为业,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女性文学基地”。据百度指数显示,晋江原创网的读者群体是以10~19岁青少年女性读者为主体山。并非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但是女性读者并不介意,而且恰恰如此,更加满足了她们的欲望。因为由始至终她崇拜的是“某个遥远的迷人王子。”【4J——只要他足够优秀地在虚幻中存在便能够轻易得到她的爱,近在咫尺的男伴只会令她“眼花缭乱”、“局促而羞怯”。言情小说中的婚姻结局是女性一种权力获言情小说一直是受女性读者欢迎的体裁,网络言情小说除了具有女性喜爱的元素之外,还吻合了青少年的接受心理,得到了他们的认同。以下将从青少年读者接受心理分析,分两点探讨他们喜欢网络言情小说的原因,一是文学阅读消费化带来特别的欣赏体验,二是情感交流和彼此认同能让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1.文学阅读消费化带来特别的欣赏体验麦奎尔认为要从受众和媒介两方面去共同得的幻想,因为它能令读者信服“她也有控制他的某种权力,既然他的伟大的权力最终被一名妇女(女主角)利用””o唯有“她”才能唤起“他”的欲望,唯有“她”激起了以婚姻为结局的强烈渴望,以至一直处于强势的“他”最后仍不得不丢盔弃甲。现实中的两性关系,造成女性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因此造就了言情小说的甜蜜梦境——在言情小说里,女性成为男性关注的焦点,为男考虑受众的形成和保持,“从媒介一方看,看一①百度指数.“晋江原创网”显示数据[Z].http:∥index.baidu.corn/main/word.php?type=3&area=0&time=4&word=%BD%FA%BD%AD%D万方数据·78·詹秀敏,杜小烨:试论网络言情小说的美学特征2010年7月看是什么样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环境有助于吸引受众,保持受众的注意力。因为如果不涉及媒介产品和媒介内容,就无法理解受众个人接触媒介的动机问题。”[6]的色情成分在正式出版物中必然予以删除。或如前文中叙述过的网络言情小说中的“同人”类型,因涉及版权问题亦不能公开出版。但这些被禁止公开出版发行的因素却不会对网络小说的传播构成障碍,读者仍可在线上阅读中感受这些特别的欣赏体验。2.情感交流和彼此认同带来的满足感如前文所述,网络言情小说的读者多是青少年。他们出于对同样的作品的喜爱而在互联网相识,组成朋友圈,通过网络交流互动分享共同的阅读经验,引发共鸣。个中原因,除了文本的吸引力,还跟中国青少年的成长心理有关。青少年通过阅读网络文学的集群活动,能满足一种渴望结伴交流、获得认同的需要。国内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视读书对于孩子/年轻人的职业前途的功用性而定,对孩子/年轻人的文化教育采取了极为功利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偏重于孩-T-/年轻人的工具性价值的倾向”_7l,这给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使年轻人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出现了不爱学习、缺乏信仰、过分沉迷等等问题。人们更多关注的,也主要是“年轻人的状况对于社会整体的负面后果”,而非“他们的权利、包括他们个人的人格、意志(包括对这种人格和意志的培养和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国独有的独生子女政策,造就了一批拥有旺盛购买力的“80后”、“90后”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浪潮席卷世界的年代,电脑及互联网的应用已渗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网络文学特殊的接受途径为青少年读者带了特别的欣赏体验。网络时代的信息爆炸,庞大的复制和翻新数量让他们在选择阅读方式的时候,从重“质”的“阅读”逐步倾向重“量”的“浏览”。“浏览”意味着这些网络小说成了一次性的文学消费品。然而网络文学以类型化区分千变万化,写手创作水平千差万别,可选择的品类众多,单就“原创言情”类的网络小说而言,其下便可细分为“古言武侠、都市言情、青春言情、古代穿越、玄幻奇幻、科幻悬疑网游”等十多个子类。数量庞大的网络文学作品能充分满足青少年读者的一次性消费需求,让他们从中寻找到永不枯竭的消遣乐趣。传统文学以传统纸媒体出版形式作为主要载体,当文学载体发生转变时,产生的不是单纯的文学载体物理属性的改变,而是读者阅读方式和认知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网络文学采取尊重),他们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游玩、交友的需要,休息的需要”一J。当今社会处于一切以经济/消费为核心的时代背景,现代媒体的普及使社会信息变得透明化,成年人很难再将年轻人同现实社会隔离开来,这“削弱了近代教育系统的隔离功能”,因而“很难再在年轻人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线上连载的形式,写作与阅读几乎同时进行,读者在等待内容更新期间便形成了一种持续的期待心理,他们的点击率和在网上给作者发表的书评建议,经常能改变作者的创作初衷。在晋江原创网和起点女生网的连载作品中,经常发生作者与读者关于情节安排的争拗,甚至令作者不得不发表相关声明坚定自己的立场,并警化过程中有效实施以往那样的过滤性教育”【7J,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价值变迁与对立,青少年群体很容易对成年人社会的支配价值产生怀疑,并产生作为个体的孤独和无力、作为群体的受控和低微。告读者“不喜者慎入”等。网络言情小说的读者也经常会为自己追看的小说制作封面图片或符合小说意境的配乐,让文字和图像声音共同构成一个多维的阅读环境。读者往往能从这些读写交流活动中得到一种参与创作的成就感。另外,网络言情小说中往往带有不宜公开出版发行的因素:例如男女的心灵沟通与身体的颤颠都会被刻画得相当细致,这些较为出格青少年急切地渴望沟通交流,寻求彼此的尊重和认同。在现实中,繁重的课业让他们的交友活动受到诸多限制。他们虽不再完全隔绝于外面的花花世界,但又未够资格完全融入那个五光十色的环境。但是网络小说虚拟的世界万方数据第32卷第4期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9·让他们能够暂时逃避烦闷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有了共同的兴趣,找到了归属感,获得了心理上的陪伴和情感上的认同。三、网络言情小说的几点积极意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言情小说以席卷之姿风靡了几代读者,其重要原因在于女性的地位的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能力随着社会进步有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女性作者和女性读者。言情小说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自主独立、展现自我的过程。由于言情小说是一种女性题材的小说,所以它的现实意义曾受到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的质疑——她们认为罗曼司是以一种压迫的观念形式出现的文体,旨在使妇女屈从于她们在社会及两性生活方面的从属地位。通过以下途径一步一步实现其目的:首先,女性读者是以逃避现实和放松消遣为目的来阅读,这将使她们脱离实际的生活环境而刻意忽视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其次,对男性的抽象性想象使女性对现实中的男性的认识产生偏差,充斥在她们脑海中的“男性”形象是罗曼司给予的,甚至因此而拒绝相信真实的男性形象,故而使两性处于真正的隔离状态;最后,强化了一种盛行的文化编码:妇女的欢娱在于男人,致使女性盲目膜拜男性权力旧j。但是网络言情小说突破了传统言情小说以情感认同与道德教化为核心的宗旨,只是把娱乐性作为最基本的美学特征。而娱乐性——这一大众文化产物最主要的特征,网络言情小说把这种大众化倾向发挥到极致——网络言情小说不担保自己的权威性,它在故事中倡导的价值观往往与承载它的故事情节自相矛盾,它请君入梦,但又把选择和判断的权力留给读者。网络言情小说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阅读角度和话语在不断变化,这些话语间的变化与张力产生了新的思考方式和新的接受主体的可能性,因而产生了积极的因素:作品自身具有的风格内涵特点万方数据和读者的特定心理相结合,构成了网络言情小说能够吸引中国青少年及各年龄层读者的原因。网络言情小说实际上不失为麦奎尔所说的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和手段,它为读者“营造某种心境,让他们振作起来,带他们走出自我,激发他们的感受”【6],帮助他们遗忘现实的压力、思索成长的责任。天马行空、子类繁多的网络言情小说为读者提供了此前不可比拟的精神活动空间。网络言情小说是一种青春的文学题材,为年轻一代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所选择的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总是以代际来划分创作群体,以此建构群体效应和酿就新的文学潮流。”[9]一代人有一代人之经验,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现在年轻一代人,与建构历史和讲述民族一国家的父辈相去甚远了,当下的生活景观与消费社会的艺术形象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网络言情小说让他们有了诉说他们的故事,聆听他们自己故事的广阔平台。[参考文献][1]席绢.抢来的新娘[M].台湾:万盛出版社,1994.[2](英)安东尼-吉登斯.[c]∥陈永国,汪民安,等译.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琳小娜.梦回都铎王朝[z].晋江原创网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670454.[4](法)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5]罗莎琳德·考尔德.女性的欲望:今日女性之性征[C]∥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6](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李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陈映芳.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8]安·巴尔·斯尼托.大众市场罗曼司:妇女色情描写的差异[c]∥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9]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吴奕铸责任校对王桃]试论网络言情小说的美学特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詹秀敏, 杜小烨
花城出版社,广东,广州,51007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0,32(4)4次
1.席绢 抢来的新娘 19942.安东尼·吉登斯 查看详情 20013.琳小娜 梦回都铎王朝4.波伏娃;陶铁柱 第二性 2004
5.罗莎琳德·考尔德 女性的欲望:今日女性之性征 19896.丹尼斯·麦奎尔;刘燕南;李颖 受众分析 20067.陈映芳 在角色与非角色之间--中国的青年文化 2002
8.安·巴尔·斯尼托 大众市场罗曼司:妇女色情描写的差异 19899.陈晓明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2009
1. 石秋仙 现代言情小说的文化因素剖析[期刊论文]-东岳论丛2005,26(2)2. 姜洪伟.陈四琴 近年网络言情小说纸质出版分析[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5)
1.陈娅芝 网络言情小说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期刊论文]-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5)2.白亚南 网络小说女主人公原型“东方女神”[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2(2)3.张钗荷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究穿越言情小说流行的原因[期刊论文]-鸡西大学学报 2012(11)4.王婷婷 优秀网络小说的成功之道——以《鬼吹灯》为例[期刊论文]-黑河学院学报 2012(6)
引用本文格式:詹秀敏.杜小烨 试论网络言情小说的美学特征[期刊论文]-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