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读单元导语整合主题教学——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上)教材为例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2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月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O.2February 2019

研读单元导语整合主题教学

一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上)教材为例

谢春红

(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以同一“主题”安排每组课文,每一单元前都有“导语”,提示本单元的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体现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提示了本组学习重点、读写训练 点,具有着统领全文、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研读“单元导语”,整合单元预习目标、整合单 元习作训练、拓展单元主题阅读,能使教学更具整体性、完整性,能有效落实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单元导语;主题教学;整合;主题阅读中图分类号:G623.2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 (2019) 02-0083-03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以不同“主题”组织单 元,在每个单元均设置“单元导语”,既提示了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又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 素。它是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提

示了本组学习重点、读写训练点等,有着统领全 文、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但不少教 师忽略了单元导语,教学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 性、造成“花时多收效低”。那么,如何研读单 元导语,将其与本单元课文及其他资源进行有机 的整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_、因\"导”而定,整合单元预习目标 预习是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自主学习,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不少教师重视的 是每篇课文的预习,而忽略了整个单元的整合预 习,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单元整组课文缺乏系统 性,完整性。单元导语作为一组课文的“方向 标”,它几乎覆盖了学习整组课文所需要达到的 多重目标的要求,把它读透,就能准确把握教学 方向。[1]因此,我们要充分研读单元导语,精心设 计单元预习目标。如:部编版三(上)第一单元 的主题是“学校生活”,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整

收稿日期:2018-03-12

作者简介:谢春红,女,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组教材有个整体的了解、认识,笔者对本组教材 的预习进行了整合:1.认识生字新词,初知这组课 文写什么;2.初读本组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3.积累优美的词句。通过以 上整组课文预习的设计,学生就能初步感知,本 单元写的都是校园生活,对整组课文较难的生字 词有个印象。在第二、第三题的预习设计中,笔 者根据导语,巧妙地把本单元的重难点“阅读 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体会习作的 乐趣”融人到预习中,为后面每篇课文的学习作 了很好的铺垫。

单元导语在指导学生预习整组课文时意义非 凡,部编教材中,虽然导语内容简略,但都蕴含

着学习本单元要达到的要求和语文素养。我们可 以在充分研读单元导语后,把整组课文的预习目 标整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预习,就能有效地提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依“导\"而教,整合单元习作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 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 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所以语文教学要

84

谢春红:研读单元导语整合主题教学

2019年第2期

回归本位,指向语用。如何有效地训练语用呢? 如果单篇课文孤立地训练,没有一个集中点,势 必费时,训练点散乱,收效不大。那么,单元导 语蕴含着本组的读写训练点,我们要充分研读, 找到单元语用训练点,根据学段特点,整合每篇 课文的语用训练,方可达到有效。如:部编教材 三(上)第五单元是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主 题是“留心观察”。仔细研读“导语”,在篇章 页中引用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 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使我们体会到 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本单元的重点就是“体会作 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习作的要求是“仔 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围绕这一语用训 练,笔者在教学《搭船的鸟》,重点完成两个任 务:一是让学生明确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仔细观 察,并从文中哪里看出来。在第一自然段中,引 导孩子们知道作者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 二、四自然段是观察了“翠鸟的外貌”“翠鸟捕 鱼的动作”。体会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二是 仔细研读描写“翠鸟的外貌”和“翠鸟捕鱼的动 作”的段落,领悟表达方法。第二自然段,笔者 让学生关注描写翠鸟颜色的词“翠绿”“蓝色” “红色”,体会作者对翠鸟美丽的外貌描写,并 迁移这一写法,让学生学会用颜色的词描写动物 的外貌;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划出描写翠 鸟捕鱼动作的词“冲”“飞”“衔”“站”,想 想这些词写出了翠鸟捕鱼时什么特点,最后边读 边想象翠鸟捕鱼动作敏捷的场景,并让学生用动 作词描写某一场景,如:扫地、整理书包等。抓 住这些语用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 致并进行语用训练。第一篇精读课文《搭船的 鸟》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 方法。第二篇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重点让 孩子们自读第三自然段,了解作者观察到的草地 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 细致。接着,在“交流平台”教学时,笔者把两 篇精读课文整合在一起,总结出作者是怎么留 心、细心观察的。在“初试身手”的两个样例 中,笔者把这两篇样例与精读课文中描写的事物 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精读课文中作者观察主 要在“看”,而样例不仅用眼看,还用手摸、用 鼻子闻、用嘴巴尝,在比较中得出细致观察的方

法。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 梅》是很好的习作范文

篇是写动物,一篇是

写植物,借助课后题让学生自主读文,了解作者 观察所得和观察的细致。最后,让学生进行单元 习作“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 场景写下来”,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总之,我们要充分研读单元导语,着眼于单 元全局,把“精读课文”和“交流平台” “初试 身手”“习作例文”各部分内容有机整合在一 起,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切莫孤立其中一块 内容。在精读课文中学表达方法,在交流平台中 总结表达方法,在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悟、积累 经验,最后习作展现语用训练成果,以实践语用 课堂,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 趣,有效进行习作训练。

三、顺\"导”而伸,拓展单元主题阅读单元导语不仅提示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学习, 还引导学生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当学生学完本组课文,对本组的内 容、人物、情节等充满好奇时,趁“热”弓丨导他 们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拓展,能起到事半功 倍的阅读效果。

部编教材三(上)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童话 世界”,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学习本单元的 要求“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 话,写童话”,如何落实这两个语文要素呢?单 元里安排了四篇童话,两篇精读《去年的树》 《在牛肚子里旅行》,两篇略读《那一定会更 好》《一块奶酪》。仅仅靠这四篇童话的学习要 实现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是不够的,唯有课后拓展 单元主题“童话世界”,让学生大量去阅读童 话,才能感悟到童话丰富的想象,才会编童话。 因此,笔者在学生学完四篇童话,对童话有着余 味无穷时,充分运用这一单元“语文园地”后面 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拓展单元单元主题阅 读。抓住提示中的两点“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 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 力”“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 和童话中的人物一起欢笑

起悲伤”,教给孩

子们学习阅读童话的这两个方法,激发学生的兴 趣,去阅读更多的童话,走进童话世界;并安排 读书交流会,分享阅读童话的不同内容和感受。

(下转第86页)

86

陈清旗:构建“学习共同体” ±音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2019年第2期

发言主要有三种折法:有的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 小正方形,有的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长方形, 有的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直角三角形。还有没有 其他折法呢?几分钟后有一位学生一语惊人:“我 折出了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个直角梯形啦! ”这 一小小的发现使同学们倍受鼓舞,大家又陆陆续 续展示了与众不同的其他折法:不一定每个四分 之一的图形形状都相同。这样,整个交互过程中 满足学生的自尊和归属,在共享性的学习活动 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三、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学习共同体”的突破口是探索知识、发现 问题的开始。质疑思维过程中的知识整合,可以 实现创新性学习的飞跃。提出问题的关键是对事 物本质现象的分析,提炼自己的思想观点,把握 全方位的思维风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在认识数学规律的基础上,善于创新和 实践,提高主体参与意识。[3]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后,教师出示一道思考题:李叔叔买了四盒同样 的长方形的礼品,长、宽、高分别为42

知识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了 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应用实践,促进能力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应用实践 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作目标是有效发挥数学“学

习共同体”作用的重要途径。紧密结合学生的外 部操作活动与内部的数学思维学以致用,不但充 分发挥了 “学习共同体”的动力作用,而且回归 学科的本质特征,拓展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空间。[4]

例如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把学生天天 喝的牛奶作为教具进行教学,设置数学情境,引 导学生探讨牛奶的单价、总价等数量关系,让学 生在学习共同体的精彩碰撞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提高自 我效能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实验操作等形式, 搜集、整理和反馈数学信息,体验到彼此的接 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要关注 学生可持续协调发展,实施激励创新和实践的动 态评价,探索出一套有效发挥数学“学习共同 体”的作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操作体系。

参考文献:[1] [2] [3] 2015 (5).

[4]

龙叶.对构建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几点

思考[J].教师,2018 (2).

魏红.小学数学共同体课堂建设的研究 黄振华.关于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 单薇洁.淺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

[J].时代教育,2016 (12).思考[J].内蒙古教育,2018 (5).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

cm、3cm、

cm。请你帮李叔叔设计把它们包装成一个大长方

体并使包装表面积最小,表面积最小是多少?先 让学生交流“两根相同的长方体木块怎么摆放, 才能使表面积最小?”学生通过比较、计算表面 积,容易得出:先找出长方体木块的一个最大面 (尝试计算长X宽、长X高、高X宽或目测), 把两根长方体木块的最大面重叠摆放,这时的表 面积最小。研究4盒相同的长方体礼品包装时,达 成共识:要最后表面积最小,就要尽量将面积最 大的面重合。这样,学生在共同建构知识、分享(上接第84页)

最后让学生编写童话,学生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快乐阅读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大 量阅读实践,让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的整 合,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拓展单元主题阅读能有 效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 能更好地达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 调“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在 教学实践中必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我

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部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围绕单元主题,认真研读单元导语,进行单元主 题式整合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1] [2]

朱瑛.单元导语,你关注了吗? [J].云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〇11年

南教育(小学教师),2013 (Z2) : 18.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