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对策
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包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越来越被跨国公司所采用。本文将简述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标签: 服务外包 机遇 对策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 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外包作为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最优利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一种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被跨国企业所采用。
一、理论基础
1.交易成本理论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市场交易中存在着交易费用,也就是指人们完成一笔交易所付出的货币、时间、精力和体力等各种成本。当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大于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就应该选择内部化生产的方式来节省资源,使交易成本更低;相反,如果其内部交易成本大于外部交易成本,外包则能够很好地实现成本节约。
2.核心能力理论
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不断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归核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这样,外包就成了企业利用外部资源获得互补的核心能力、强化自身竞争地位的一种战略选择。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汽车企业严重冲击美国市场,原因就在于日本的汽车生产商将非核心的环节如零部件的生产等进行外包而仅仅保留了设计研发这一核心环节,从而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二、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和面临的机遇
1.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外包日益从传统的制造领域转向信息技术、金融保险、软件开发、资本资产管理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目前我国承接国外服务外包增长迅速,领域也逐步拓宽,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在上海、北京等城市更是形成了一批外包产业集聚、经济效益显著的国际服务外包园区。
但同时我国的服务外包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 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水平低, 难以承接高端服务外包业务;外语人才偏少;服务意识欠缺;铁路运输、电信等服务业仍然维持垄断性产业组织结构,开放度低,外资难以进入;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我国急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承接服务外包国际转移的能力。
2.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 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产业跨国转移最为重要的领域。随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开端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陷入了困顿,许多国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会加快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中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低廉的劳动力、完善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等都极大的增强了中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因此中国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服务外包市场。面对刚刚兴起的服务业国际转移,参与全球服务业分工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升我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上的国际竞争力。
三、政策建议
1.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外包,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和计划
服务外包产业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必需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要加强对国际间服务外包的研究,寻找符合我国实际的服务外包业务,研究和确定我国服务外包的产业优势和方向,从战略高度确定发展规划,形成完善的发展体系和计划。
2.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
放宽某些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软、硬件环境。要积极稳妥地进一步开放运输、金融、旅游、医疗等行业,借助服务外包国际转移促进我国服务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3.抓住国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机遇,大力引进国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国际服务外包的领域日益非常广泛, 涉及的环节越来越复杂,我国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国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机遇,大力引进国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弥补外资流入的不足,而且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
4.引导和帮助企业发展服务外包
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服务外包是政府承担的一项重要职责。要为国内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它们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承接外包项目;要帮助外国企业了解我国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信心;积极推动跨国公司在我国投
资,将服务外包转移到我国,鼓励它们设立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
5.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加强人才培训和引进
丰富、相对低廉的高素质人才是吸引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目前真正能够适应知识型服务业要求、既懂技术又熟练掌握外语且通晓国际市场运行规则的复合型、国际型高素质服务业人才仍然短缺,因此我们必需加快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参考文献:
[1]刘 重: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6 (04)
[2]王根索: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与我国的承接对策[J].经济纵横, 2005 (04)
[3]李楠松:浅议国际产业转移的若干问题[J].商业经济,2008(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