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工具 教学ppt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生: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列式为:814+1142=1956km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生: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板书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板书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8-6+2 12×2÷6 24÷8×2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3师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第6、7题。 课后习题

练习一第6、7题。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课后习题

练习一第1、2、5题

1.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2.小学数学四年级复习计划书 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复习教案有哪些 4.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整理 5.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