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3

来源:画鸵萌宠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精选(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1)故虽有名马,祗(____)辱于奴隶人之手,骈(____)死于槽(____)枥(____)....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鹏之徙(____)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____)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矜(____)、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____),女有归。 ..【来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检测

【答案】 (1)zhǐ pián cáo lì (2)xǐ tuán (3)guān fèn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ng) 鲲(mí鹏(kūn) 齐谐(xié) 迁徙(xǐ) ....B.正色邪(yé) 醴泉(lǐ) 自强(qiǎng) 兑命(duì) ....C.学o) 幼有所长学半(xià(zhǎng) 矜寡(guān) 不兴(xīng) ....D.骈n) 奴隶死(piá(lì) 执策(cè) 食马者(sì)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B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礼记》——儒家经典 B.《马说》——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白——现实主义作品 D.《卖炭翁》——白居易——香山居士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C

4.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塑料袋虽小,但折射着环保的大命题。

试卷第1页,总27页

②“一个人对待塑料袋的态度,直接反映出他的环保意识的强弱”。

③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主动限“塑”,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真正减少环境污染。④面对这一问题,从外卖平台到餐饮商家都负有责任。

⑤据推算,我国每周有超过3亿份外卖被送出,如果按每份外卖消耗1个塑料袋计算,就会产生3亿个塑料袋。 A.③④⑤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④①③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B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是高效办好一件事的关键。 B.《空天猎》这部电影对我们很感兴趣,同学们都喜欢观看。 C.电视台采访了许多王老师的优秀事迹。 D.夏天的北戴河,真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D

6.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循其本:循,顺着。 .

B.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自反:反躬自省。 ..

C.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男有分: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D.虽有名马:虽,虽然。 .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D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试卷第2页,总27页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系向牛头充炭直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A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B.其名为鹏/其真无马邪 ..

C.货恶其弃于地也/受任于败军之际 ..D.策之不以其道/大道之行也 ..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C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盗窃乱贼而不作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亦若是则已矣 .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C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都选自本书。

B.《马说》的作者是韩愈,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C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B.故外户而不闭(外面的窗户) ..C.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 ..

试卷第3页,总27页

D.高者挂罥长林梢(挂结) .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B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o) 兑鹏(kūn) 濠梁(há命(yuè) 食马者(sì) ....B.布衾n) 大庇o) (qīn) 两鬓(bì(pì) 沉塘坳(à....C.修睦o) (mù) 尽粟(lì) 突兀(wù) 学学半(xià....D.骈n) 槽枥死(piá(lì) 相马(xiāng) 辗冰辙(niǎn)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A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请循其本 .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答案】B

1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执策而临之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单元测试语文试题 【答案】B

1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选贤与能。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来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自我检测 【答案】D

试卷第4页,总27页

16.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选贤与能 ..

B.不独子其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C.故曰:教学相长也 幼有所长 ..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D

17.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子之不知鱼之乐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策之不以其道 .

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A

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南冥者,天池也 B.请循其本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才美不外见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B

19.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几千里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C.是鱼之乐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A

20.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虽有嘉肴 .

试卷第5页,总27页

D.讲信修睦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D

2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兀u) 兑(wù) 嘉肴(yó命(yuè) 修睦(mù) ....B.尽粟o) 骈ng) (sù) 矜寡(guān) 鯈鱼(tiá死(bì....C.挂罥n) 槽o) 两鬓n) 北冥ng) (juà枥(cá(bì(mí....D.布衾o) (qīng) 叱牛(chì) 迁徙(xǐ) 塘坳(à....【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C

2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怒号(háo) 两鬓(bìn) ..嘉肴(yáo) 翩翩两骑(piān) ..B.布衾(qīn) 槽枥(cáo) ..鲲鹏(kūn) 徙于南冥(xǐ) ..C.塘坳(ào) 突兀(wù) ..骈死(bìng) 教学相长(zhǎng) ..D.挂罥(juàn) 庇护(bì) ..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C

2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兑命》曰“学学半”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C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 .B.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C.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 .

试卷第6页,总27页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徙) .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B

25.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D

26.下列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击水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A

2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韩愈——《韩昌黎文集校注》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杜诗详注》 C.《北冥有鱼》——庄子——《庄子集释》 D.《卖炭翁》——白居易——《白香山集》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D

2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选贤与能 C.食之不能尽其材 D.学学半

【来源】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 课件 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 【答案】C

试卷第7页,总27页

评卷人 得分 三、对比阅读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③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接连,连续。②还:通“环”,环绕。③一旦:一天。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臣有骏马欲卖之 .

31.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32.理解填空。

试卷第8页,总27页

B.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臣请献一朝之贾 .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3.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潮流。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

29. (1)通“现”,表现。 (2)面对。 (3)你。 (4)回头看。 30.C

31.(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连续三天(牵着马)站在马市上,没有一个识马的。

32.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盲目相信权威

33.示例:利:如同千里马有了伯乐才能被人们所重视一样,好的产品通过名人的宣传,才能广而告之。弊:名人宣传的不一定是真正的“千里马”,容易误导消费者。 评卷人 得分 四、句子默写

34.诗文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_____________,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卖炭翁》一诗中抒发主人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 (1)曲径通幽处 (2)落日故人情 (3)拣尽寒枝不肯栖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心忧炭贱愿天寒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5.名句默写。

试卷第9页,总27页

(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4)《马说》一文中“食马者”不识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 (1)两鬓苍苍十指黑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4)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6.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大道之行也,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以动作描写揭露唐代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的诗句是:____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明幽静的环境使人的心灵愈发纯净的诗句是:【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零落成泥碾作尘 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半匹红纱一【答案】

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3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③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白居易《卖炭翁》中表明卖炭翁矛盾复杂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 第六单元测试卷

【答案】(1)①禅房花木深 ②浮云游子意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 ④天涯若比邻 ⑤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2)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

试卷第10页,总27页

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评卷人 得分 五、情景默写

38.古诗文默写。

(1)《卜算子·咏梅》体现梅高洁坚贞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评卷人 得分 六、名著阅读

39.名著阅读。

(1)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____________________(奥斯特洛夫斯基) (2)你是怎样阅读名著的?有什么收获?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1)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2)符合题意即可。 点拨: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介绍一下自己的阅读方法及阅读后的收获即可。 评卷人 得分 七、诗歌鉴赏

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后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0.这首诗关注的社会焦点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试卷第11页,总27页

41.下面对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和自己境遇之惨蓄势。

B.诗歌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从表达方式上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议论;“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是叙事。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即使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

40.民生疾苦 忧国忧民 41.C 评卷人 得分 八、综合性学习

42.口语交际。夏天到了,张小明同学邀请你周六下午去附近的池塘游泳,你感觉不安全,这样劝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示例:小明,游泳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但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到池塘游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都不要去了,好吗?

43.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从儒家文化到现代的交友之道、为人之道,乃至治国之道,无不与“和”字相连。请完成下面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任务。 (1)对联天地。活动现场同学们得到这样一个上联,请根据对联知识,选出下联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 上联:以和为贵历尽劫波兄弟在 下联:________修得公心义理真 A.静以修身 B.广积善缘 C.惟诚则灵 D.普渡众生

试卷第12页,总27页

(2)活动项目。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拟写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举办“和文化”图片展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警句欣赏。下面的句子均与“和”相关,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赏析。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家和万事兴 以和为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的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拓展。请运用至少一种修辞说说你对“和”字的理解。 我的拓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举办“和文化”作文评比。 【答案】(1)C (2)示例:举行“和歌曲”演唱会;(3)示例:“家和万事兴”,这句话告诉我们家庭和睦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打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4)示例:和像一缕春风,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44.综合性学习。

班上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写出两个与“以和为贵”相关的成语,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次活动写一幅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讲一个“以和为贵”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 ①和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②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①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②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③做事以德为重,对人以和为贵。 唐朝,为了汉族和藏族的和平共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

试卷第13页,总27页

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45.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个字。

(2)下图的通知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通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特邀知名作家来我校作报告,与广大师生分享读书心得。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学校办公室2017年4月19日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1)示例: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抓住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2)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46.为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本地戏曲文化的发展,2017年安庆市在全市全面开展的“黄梅戏进校园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安庆二中东区拉开帷幕。为此,安庆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推动地方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在学校调查中获得的黄梅戏喜爱程度调查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信息。 喜爱程度 占百分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进一步推动黄梅戏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梅戏,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学校准备邀请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老师于3月31日下午两点在校礼堂做以“推动地方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报告,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向黄新德老师

试卷第14页,总27页

不喜欢 11% 无所谓 32% 比较喜欢 52% 非常喜欢 5% 发一封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前,张丽同学在网上摘录了一个赞美黄梅戏艺术的语段,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帮她修改。

【A】长大了,才慢慢从黄梅戏那一声声或忧伤,或欢快的腔调中,感受到戏剧人物。有多少个夜晚,我为牛郎织女而长吁短叹,为董永七仙女而泪沾衣襟。【B】那让人痛断肝肠的爱情故事,那隽永悠长的一唱三叹,无不无时无刻萦绕在我的心头。 ①【A】处画线句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____”后面加上“____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存在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 第六单元测试卷 (1)据调查统计,【答案】大多数同学比较喜欢黄梅戏,只有少数同学不喜欢黄梅戏(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黄梅戏漠视、无所谓,但也有少数同学非常喜欢黄梅戏”) (2)

邀请函

尊敬的黄新德老师:

您好!我校为了进一步推动黄梅戏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梅戏,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想邀请您于3月31日下午两点在校礼堂做以“推动地方戏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报告,期待您的光临,谢谢!

某中学团委

2017年×月×日 (3)①戏剧人物 的悲欢离合(或“的酸甜苦辣”) ②那让人痛断肝肠的爱情故事,那隽永悠长的一唱三叹,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的心头(或“那让人痛断

肝肠的爱情故事,那隽永悠长的一唱三叹,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心头”)

评卷人 得分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复兴号”上的黑科技》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9月21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CR400AF动车组一亮相,其修长的流线型车头“飞龙”可谓颜值爆表。

为什么是“飞龙”?“车头造型不仅是为了好看,更关键的是要降低空气阻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告诉记者,当动车组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速状态下运行时,90%左右的阻力来自空气,动车组的动力输出几乎都消耗在与空气的对抗上了。

A与既有动车组相比,“复兴号”的外形有了很大改变。CR400AF动车组的车体高..试卷第15页,总27页

度从3.7米增高到了4.05米,车体断面积增大了7.3%。

增长的“身材”必须提升车头的气动性能,使设计难度大大攀升。“为攻克头型技术难题,研发团队最初设计了46种头型概念方案,围绕气动性能开展了海量的仿真计算、风洞试验以及动模型试验,反复评估头型的技术指标和文化特性,才最终敲定‘飞龙’方案。”丁叁叁说。

头型的制造是另一大挑战。“‘飞龙’车头棱线曲面造型复杂,由80多块蒙皮拼接而成,对成型精度的要求极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工程部部长张志毅说,80多块蒙皮形状各异,共有3000多条焊缝,加起来长达600多米,如此高的焊接密度,几乎囊括了平焊、横焊、仰焊等所有高难度的焊接姿势。果然,“飞龙”不负重望,表现优异。整车运行阻力降低12%,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当它以时速350公里运行时人均百公里能耗仅3.8度电。“往返一趟京沪节省5000多度电。”丁叁叁计算出这样一个数字。

不仅省电,“复兴号”有一颗更加聪明的“大脑”,可在1秒钟内记录100万个数据。B“复兴号”从北京到上海跑一趟,单程1318公里,记录的数据达300多兆。相比之下,73万字的《红楼梦》所占数据空间仅有1.7兆。值得一提的是,“复兴号”的网络控制系统首次引入了高速以太网数据传输和维护网络,传输带宽由1兆级提升到了100兆级。如果说以前是“乡间小道”,现在则是宽敞的“高速公路”,借助以太网,车辆大容量数据得以高速实时传输,列车的故障诊断和检修维护更加安全可靠、智能。最令人骄傲的是,“复兴号”网络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都是自主研发,实现了完全自主化的突破。

47.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 48.画线句子A处加点的词语“很大”能否删去?为什么?

49.画线句子B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0.如果请你给“复兴号”写一句宣传语,你会如何写?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

47.“复兴号”列车上的高科技技术逻辑顺序

48.不能。“很大”一词说明了外形改变大的程度,符合客观事实,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语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

49.作比较、列数字。用一系列数字进行比较,意在突出“复兴号”有一个更强劲的大

试卷第16页,总27页

脑。

50.示例:中国制造,全球领先!

阅读崔立的《父亲是一盏灯》,完成后面小题。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看不到灯光,就意味着看不到走出去的希望。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眼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儿子说:“爸,都是我的错,要是听你的就好了。” 儿子还说:“爸,我们不会真的被狼吃掉吧?”

父亲忽然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没那么可怕的,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儿子拉住父亲的手,说,“爸,那我们赶紧走吧。”

父亲说:“好啊,你跟好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不知又走了多远的路,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试卷第17页,总27页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不知又过了多久,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追债的上了门,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想过逃跑,可是往哪里逃呢?更何况,这个时候,外面一定有人盯着自己,想逃,没那么容易!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51.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父亲是一盏灯”的理解。 5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试卷第18页,总27页

53.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54.这篇文章对父亲描写最多的是?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55.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

51.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也表明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帮助和影响,讴歌了父爱的伟大。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2.事件一:父亲带领贪玩迷路的儿子找到林中小屋;事件二:父亲卖房帮助儿子还清了贷款。

53.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渲染了黑夜迷路的可怕,突出儿子内心的极度恐惧。 54.语言 父亲是一位沉着、会教育引导孩子、无私关爱孩子的人。

55.结构上:点题,前后照应,深化中心。 内容上:突出了父爱的深沉和无私,给儿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评卷人 得分 十、文言文阅读

(三)

客见赵王①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②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③,而社稷不血食④,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桑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桑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⑥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亲近宠爱者。⑥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试卷第19页,总27页

5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故至今不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买马而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 辍耕之垄上 ..

5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5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59.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

【来源】2018年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六单元 达标测试卷 【答案】 56.A

57.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58.这些都是能趁大王您酒酣耳热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59.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 (一)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选段,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6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交通..(3)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第20页,总27页

6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62.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来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自我综合评价试题 【答案】

60.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以……为子憎恶 61.B

6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6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4.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

试卷第21页,总27页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示例二: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马说 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 .(3)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执策而临之(_____________) .

6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去以六月息者也 ..B.其真无马邪 不知其旨也 ..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择其善者而从之 ..6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8.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69.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②③两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

试卷第22页,总27页

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答案】

65.(和普通马)一同死同“饲”,喂马鞭,这里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面对 66.C

67.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68.(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不知马也。

69.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表达了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70.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1.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7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 .以其境过清 .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欲穷其林 .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策之不以其道 .

73.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74.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

试卷第23页,总27页

能?

7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第6单元检测试题 【答案】

71.(1)“食”同“饲”,喂 (2)“见”同“现”,表现 72.C

73.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7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意)。 75.(1)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①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②。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③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或:有的。②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③长:发扬。 7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者有四失(_______) .(2)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 .77.翻译下列句子。

(1)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8.文章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来源】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人教版 课件 练习):第六单元测试卷 【答案】

76.(1)过失(2)补救

77.(1)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贪多(而不求甚解),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2)教的人,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78.【示例】道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老师应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启示:学习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试卷第24页,总27页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①乎四体②,形③乎动静;端而言④,蠕而动⑤,一可以为法则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 ①布:表现。②四体:四肢。③形:体现。④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⑤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⑥法则:榜样。 7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 ..(2)虽有至道(_______) .(3)一可以为法则(_______) .(4)教然后知困(_______) .

8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口 耳 之 间 则 四 寸 耳 81.翻译下列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82.【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___________;【乙】文运用_______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习题: 第六单元测试卷 【答案】

79.(1)自我勉励(2)即使(3)全,都(4)困惑

80.(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81.(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2)口耳之间不过四寸的间距罢了,怎么能使自己七尺的身躯具有良好的品德呢? 82.亲身学习实践的重要意义对比 评卷人 得分 十一、作文

试卷第25页,总27页

83.请以“我家的 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答案】参考例文

我家的和谐故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部分。

——题记

我们一家三口人:爸爸,妈妈,还有我,就像一架三弦琴,每天奏着欢快的圆舞曲。可是,自从爷爷去世,奶奶搬到我家住之后,我家的笑声就逐渐消失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时时在妈妈和奶奶之间跳动。

不知怎的,妈妈容不下奶奶,奶奶似乎也看妈妈不顺眼。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谁也不搭理谁,总没有好脸色;要不,一天到晚不是碗响就是瓢响,搞得我也活泼不起来。

我很留恋我家过去的笑声。我曾想寻回这笑声。但是,我是小辈,对长辈们的事,总觉得不便过问。

快过年了,大人们都忙着孝敬自己的长辈,我妈妈也不例外。这天一大早就给我200元钱,叫我吃了饭给外婆送去。我妈妈一向很孝顺外婆,人们都羡慕我外婆有福气,但我奶奶一直被妈妈遗忘了。我望着奶奶的房间,灵机一动:反正外婆还有舅舅舅妈孝顺,有钱花,这钱我给奶奶送去。我正盘算着,妈妈对我说:“我去你表叔家帮忙,晚上才能回来,你给外婆送钱后早点回来。”我揣着200元钱,等妈妈走后,敲开了奶奶的房门。我对奶奶说:“奶奶,快过年了,妈妈叫我送点零用钱给你。”奶奶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拉过我,激动地说:“我的乖孙女,奶奶不缺钱,你妈有这份心,我就很高兴了。”

晚上妈妈回来,问我钱给外婆送去没有,我说:“外婆说我们家刚盖了房子,她有钱,又让我带回来了。”妈妈笑眯眯地接过钱。此时,我的心里舒坦极了,好像刚完成了一次壮举。

有一天夜间,妈妈突患急性肠炎,需要找医生看,但她已经疼得不能走动,爸爸外出打工又没回来。我望着窗外乌黑的天空,不禁打了个寒颤。妈妈脸上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滴。我只好叫醒了奶奶。奶奶一听我说妈妈病了,立刻起床,不顾自己体弱,出去找医生,又替妈妈买药,帮妈妈端水服药。之后,在妈妈治疗休息的日子里,奶奶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妈妈被感动了,终于喊了奶奶一声“妈——”,奶奶“哎——”的一声答应着,满是皱纹的脸顿时像一朵绽开的金菊。我的心快要飞出嗓子眼了,两只小手禁

试卷第26页,总27页

不住舞了起来。

从此,我家的笑声又飞扬了起来。我们一家四口人——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似乎都成了出色的琴师,指尖上始终跳跃着和谐甜美的音符,那便是一个又一个和谐的故事。

试卷第27页,总2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