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论文的异化

来源:画鸵萌宠网


谈论文的异化

[摘 要]论文的异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现象主要有主旨的异化、行文的异化、篇幅的异化、发表的异化、评价的异化、作者的异化、功能的异化等。其中功能的异化是种种异化的根本。现在的大多论文已成了获得功名的敲门砖,成了领取利禄的银行卡。论文一旦和功名利禄结成亲家,那论文的意文就荡然无存,学术的尊严也就斯文扫地了。

[关键词]论文 学术 异化

本文无意否定所有的论文,但论文的异化现象却是客观存在。论文的异化主要表现为:

一、 主旨的异化

所谓论文,第一是学术性,要有自己的学术见解;第二是新颖性,要有独特的研究创意。香港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在评价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时说:“简单地告诉我,这个人说过些什么?”他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有没有说过一两句创新而大致上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重要的话”。[1]但是现在的论文,没有多少学术性,没有多少新鲜货,大多只述不论,只引不发,拾人牙慧,没有创见,搜罗旧闻,没有新意。更有甚者,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占为己有。

二、行文的异化

论文论文,有感而论,有得而文,写的应该是自己的见解,即便是错的,也应该首先是自己的。但是现在的论文,大多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即便有自己的见解,也要引用很多名家名人的“语录”,以证明自己的见解有所依托,狐假虎威。当然,这里面也有作者难言的苦衷,因为不少刊物内部有规定,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在几条以上,不达该数,不予理睬。因此,寻寻觅觅,上穷碧落下黄泉,硬凑成这个数。再者,论文是给人家看的,应该是越明了越好。但有的论文写的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却偏要闪烁其词,东引用,西摘抄,又是柏拉图,又是钱钟书,故弄玄虚,定要搞得人家头晕眼花而后快。

可悲的是,现在的风气不是以此为耻,而是以此为荣,似乎引用得越多,说明自己看书越多,说得越玄乎,说明自己学问越高。本人有一篇稿子,是议论教师素质的,初次投稿,没有采用,后来从编辑处打听到,不是文章内容不好,而是因为通篇没有一处注释和引文,这就不符合论文的惯例。后来从《名人语录》、《教师法》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里摘了几句塞进去,编辑就发了。

三、 篇幅的异化

照理来说,论文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就行,至于篇幅,长短不论。只要能说明问题,应该是越短越好;只要有真知灼见,哪怕只有几百字,也是好论文。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任职才几个月,就申请正教授,交出去的支持文章,只有短短十一页,后来该院的社会科学院院长就找一些校外的专家作评审,所得的回应是:“这十一页足够了。”而根据张五常在香港大学当系主任的体会是:“同事们的去留、升职,或聘请新人,我的衡量标准,连十一页都不要。” [2]而在中国内地,要想升正教授,不要说十一页的未发表文章,一般的专著也是不行的。于是,有的几百字就能说明问题的,却写成长篇大论;有的一篇论文的内容,却演绎成一部专著。不少大学规定,本科毕业论文必须在一万字以上,硕士、博士更不用说,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实际上,字数要求越多,东拼西凑的比例越高。现在网络普及,通过电脑查寻,不要说一万,就是凑足十万也不成问题。而要防止这种抄袭或变相抄袭,又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评职称也有一些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如文科教师要评高级职称,论文字数如果不到4000,那是会被打入冷宫的。

四、发表的异化

首先是发表论文难。本来嘛,只要论文真有水平,发表应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靠常规思维已经行不通,即使你的论文真有水平,也不见得能顺利发表。在论文集上发表倒是容易些,但在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一则派不了大用场,二则要交相当可观的费用。否则,你投出去的稿子,十有八九石沉大海。

其次是在高级刊物上发表难上加难。当然,在高级刊物上发表是应该难些的,不然就无所谓“高级”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即便是高级的论文,也难以在高级刊物上发表;而在高级刊物上发表的,又难得有几篇高级的论文,里面有相当多的“猫腻”。

五、评价的异化

对论文的评价有失公正。好的不一定能评成“优”,差的不一定会评为“劣”。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曾指出博士论文答辩评价的弊端:“博士生答辩时,博导请一批老朋友来,互相吹捧,其实有的论文一塌糊涂,就这样通过了。”因此他建议“把博士论文公开出版,送给全国有这个博士点的学校。这样可起到监督作用。”“这些论文里,哪儿不好,哪儿不对,或者根本没有创新,都是抄来的,让大家提意见,这样才能进步。” [3]

六、作者的异化

在论文上署名的是论文的撰写者,就连这样的问题也成了问题。有些在论文上署名的根本是与论文无关的人。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借助名气。有些无名小辈要在高级的刊物、重要的场合发表文章,就要请权威、名家撑腰,署上他的名,而且往往是第一作者。二是分享成果。作者的亲友要“购职鬻爵”,但缺少论文,而作者本人有写论文的能力,有论文储备,或单署己名发表也得不到多少实惠,所以也挂上他名,彼此彼此。三是弄虚作假。这种情况最可恶,自己没有水平,但有权,或有钱,因此顾个“枪手”,写篇论文,答辩通过,学位拿到,前景看好。

七、功能的异化

这是以上诸异化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论文功能的异化,才有上述种种异化。论文本是一种科研成果,应是一种发明创造,它的作用是现所未现,启人心智,提升精神境界,开发物质财富,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文明。但是现在论文的写作、发表多半不是为这。为什么?为升职,为晋级,为拿科研津贴。因此,现在的大多论文已成了获得功名的敲门砖,成了领取利禄的银行卡。论文一旦和功名利禄结成亲家,那论文的意义就荡然无存,学术的尊严也斯文扫地了。

参考文献

[1][2]张五常.学术高下是怎样衡量的[A].挑灯集[C].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

司,1999.

[3]周佰军.钱伟长院士建议博士论文全部公开出版[N].文汇读书周报,2001-08-2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