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致大海 教学模式 五环阅读 设计者 赵丹 1、 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2、 通过品味诗歌形象生动的语言,结合联想,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 3、 引导学生在面对人生各种痛苦与考验的时候,仍能坚强、勇敢、乐观、不畏惧。 诗歌的主题 大海的象征意义 学 习 过 程 赏读入境: 1、听音频 2、题目及作者 (1)解题: 致大海就是献给大海、写给大海的意思。(给大海的一封信) (2)作者简介 3、字词积累 召( )唤 徘徊( ) 桂冠( ) 束缚( ) ...... 虚枉( ) 魅( )惑 沉浸( ) 絮( )语 .... 茫然:失意的样子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 魅惑:诱惑。 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4、 朗读指导 (1)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朗读展示 悟读品味: 1、在刚才的朗读中你读出了怎样的大海? 例如:翻滚着蔚蓝色波浪的大海 ··· 个性补改 2、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来写大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研读展示: 1、研读第三~六节,结合写作背景谈谈,既然诗人如此的热爱大海,为什么还曾想永远的离开大海? 2、研读第八到第十三节,结合所发资料,说一说诗人由大海想起了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诗人拜伦,他们与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最后两小节能否删掉,为什么? 精读积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搜集整理其他写大海的诗。 美读运用:诗人 请以“致 ”为题写一段文字。 教师寄语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的伟大诗人,俄国近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祖”。
普希金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自由,追求自由。他一生充满忧患,在一次阴谋布置的决斗中遇害,年仅38岁。 2、写作背景:
当时沙皇俄国专制凶暴,没有任何言论上的自由。1820年,普希金(21岁)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的奥德萨(第一次流放)。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
两年之久(第二次流放)。
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做自由的象征。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了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二、其他相关资料
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追求自由,领导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当时的封建统治,虽然仍为反动势力打败,放逐于小岛上,但仍不能动摇他寻求自由的决心。
拜伦,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虽然一个是诗人,但他是一个永远追求自由的战士,他以志愿军的身份参与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虽然不幸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
勇敢的心 - 汪峰
这是自由的感觉 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 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这是同样的感觉 这是颤抖的感觉
我不是一块石头
也不是一滴眼泪 我只是一只小鸟 在寻找家的方向 我不是一粒沙子 也不是一声轻叹 我只是一个孩子 在寻找爱的怀抱 这是飞一样的感觉 这是自由的感觉
在布满利刃的大地带着痛狂奔 凭着一颗永不哭泣勇敢的心
我不是一块石头 也不是一滴眼泪 我只是一只小鸟 在寻找家的方向
在撒满星星的天空迎着风飞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