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发布时间: 2011-6-7 19:46:18 被阅览数: 387 次
文字 〖 大 中 小 〗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所属分院:环境工程分院 适用专业:园林工程技术 课程代码:Z51021
参考学时:82,其中课堂实训18,综合实训30 参考学分:6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开发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市阳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丽水市园林处 制定人:佘德松、陈志生 时间: 2010/03/01 审核人:汤书福 时间: 2010/04/05 批准人:陈茂铨 时间: 2010/05/05
一、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直接为园林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苗木生产等实践工作的必备技能。
课程任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课程。通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识别常见的园林病虫害种类、懂得园林病虫害主要类群的发生规律、会实施园林病虫害综合治理,达到园林专业高级绿化工职业资格考评相关技术考核的基本要求,为今后从事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前置课程:《园林植物》、《栽培学基础》、《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后续课程:《园林工程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
课程特点:重视园林植物病虫害标本积累和更新,完善病虫害防治实训室、显微镜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过程,以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项目任务为驱动,做到“教、学、做”三合一,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模拟仿真(实训)教学法、讨论互动教学法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学习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昆虫形态特征、生物学基本知识。 2.掌握病原菌形态特征、生物学基本知识。 3. 熟悉园林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知识。 4.明确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具备农药的分类、毒性、作用方式和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 4.掌握各类本地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 (二)专业能力目标
1.能鉴别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种类。 2.会进行园林植物病虫标本采集和制作。
3.会鉴别农药的优劣,会正确使用农药,会配制常用农药。 4. 能实施物理机械、生物、园林技术、植物检疫防治。 5.能依据园林植物病虫的发生规律科学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三)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3.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共性防治技术为线索,依据园林植物养护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课程知识与技能。园林病虫识别与防治的工作过程,包括园林病虫的识别、园林病虫防治有利时机的把握、园林病虫防治技术的实施等几个环节。根据园林病虫识别与防治的工作过程,将整个课程划分基础与应用两大模块,两大模块都以识别-规律-防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基础模块包括:园林害虫鉴别、园林病害诊断、园林病虫发生规律、园林病虫综合治理四个项目。 应用模块包括:常见园林害虫防治和常见园林病害防治两个项目。
教学过程,以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项目任务为驱动,做到“教、学、做”三合一,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模拟仿真(实训)教学法、讨论互动教学法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学习内容组织及学时分配 教 学 内 容 学习任务(章) 学习任务描述 通过课堂讲授、演示,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课程导引 治课程的任务与作用,结合案例、图片说明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其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他学科的关系;知道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观察直翅目、等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缨1.昆虫形态与附肢附器通过课堂讲授、演示、园林害虫鉴别 实验,掌握昆虫外部形态及各虫态的特征,能根据昆虫形态特征鉴别害虫所属的类群。 翅目、鳞翅目、双翅的类型识别 目、膜翅目、鞘翅目2.昆虫的变态与各虫态等代表昆虫的标本、的识别 图片,并描述昆虫附3.常见园林害虫类群鉴肢、附器及各虫态特别 征。 富。 园林病害的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观察真菌、细菌等病1.园林病害的症状类型6 4 10 4.园林昆虫采集与标本课件的插图内容要丰制作 6 4 +10 10 1.课程的任务与作用 2.课程的主要内容 3.课程的学习方法 工作任务载体 学习单元 (节) 参 考 学 时 理论 实践 教学 教学 1 合计 1 诊断 学、实验,明确园林植原物代表种类和主要识别 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症病害标本、图片,并2.真菌病害诊断 状类型。知道主要侵染描述其特征。 通过症状类型及病原物富。 的形态鉴别病害的类群。 3.其它侵染性病害的诊4.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5.园林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 1.园林害虫与环境的关通过课堂讲授,明确昆系 2.园林害虫的行为与生电子课件、图表 活史 3.园林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4.园林病虫发生的测报 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主要防治措施;通过学习能鉴别农药的质量,会进行波尔多液等配制,能正确使用农药。 观察天敌昆虫标本,并描述天敌昆虫特征。 观察农药样品,并描1.园林病虫的综合治理 述农药性状。 结合校园病虫防治开展农药的配制和使用。 观察代表虫害的标特征。 1.食叶害虫的识别与防2.钻蛀害虫的识别与防5 2.农药使用技术 5 4 性病原的形态特征。能课件的插图内容要丰断 +10 4 园林病虫的虫生物学、生态学基本发生规律 特性;掌握各类病害症状特点和发病规律。 2 7 园林病虫综合治理 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实验,认识主要园常见园林常林植物害虫,掌握主要见害虫的识园林植物害虫发生特点别与防治 和防治方法,能利用害虫的发生特点制定并实施防治措施。 4 +5 9 本、图片,并描述其治 加强标本建设;课件治 的插图内容要丰富。 3.吸汁害虫的识别与防可结合校园或周边虫治 害发生情况进行现场4.根部害虫的识别与防教学。 观察代表病害的标治 5 1.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2.枝干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3.根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4 +5 9 通过课堂讲授、现场教本、图片,并描述其学、实验,认识主要园特征。 常见园林病林植物病害,掌握主要加强标本建设;课件害的识别与园林植物病害发生特点的插图内容要丰富。 防治 和防治方法,能利用病可结合校园或周边病害的发生特点制定并实害发生情况进行现场施防治措施。 教学。 机 动 合 计
2 34 18 2 52 +30 +30 五、教学条件 (一)教学团队 1.校内专职教师
(1)具有森林保护或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1年及以上的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经历;或具有5年及以上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经历的相近专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 (2)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3)具有植保高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或本行业的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2.校外兼职教师
(1)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5年及以上的植物病虫害防治经历;
(2)具有植保高级工及以上的职业资格或本行业的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实训设施 1.校内实训设施标准 (1)实训面积标准 序号 1 2 3 4 功能室名称 病虫实训室 病虫标本室 病虫培养室 准备室 主要功能 为学生实验训练提供场地 保存病虫标本 分离病原菌 存贮器材,准备实训材料 面积(m) 120 80 20 20 2(2)实训器材标准(按每班40人配置) 序号 1 器材名称 实体显微镜 数量 40 序号 器材名称 8 数量 采集工具(捕虫网、采集袋、毒瓶、40套 镊子、放大镜、修枝剪、手锯、手铲等) 2 生物显微镜 40 9 标本制作工具(展翅板、整姿台、40套 三级台、标本夹) 3 4 5 6 7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生化培养箱 冰箱 双人超净工作台 高压灭菌锅 2 2 1 2 1 10 11 12 13 14 标本盒 生活史标本盒 手动喷雾器 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 玻璃器皿 若干 若干 10 4 若干 2.校外实训基地
本课程必须选择3-5个花木公司、园林公司或其它园林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养护的工作,并具有1~2名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 (三)课堂设施
本课程因为需要大量的图片作为教学辅助材料,需在实训室配置多媒体投影仪。
六、教学建议 (一)教材选用
1.教材应选用图文并茂、实用性强的教材,切忌选用理论性很强的教材。 2.应根据各地的园林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 3.建议书目:
〔1〕佘德松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郑进,孙丹萍主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宋瑞清,董爱荣主编.城市绿地植物病害及其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张随榜主编.园林植物保护.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二)教学环境设计
1.教学场所应实现讲解和训练一体化,使学生能够边听边看,边听边练。
2.注重病虫标本的积累,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在标本缺少的情况下,应多采用实物大小的彩色照片。 3.应尽可能利用校园与周边的有利条件,进行现场教学,使所得的经验更贴近实际。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平时注意观察校园及周边病虫的发生情况,并参加园林植物病虫的防治工作。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包括:电子课件、投影、视频等形式组织教学。特别昆虫形态和分类、病害症状、病原形态等内容,可用多媒体以彩图、视频、实物投影的形式展示,这里要求课件的插图内容必须丰富。
2. 现场教学法: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学生带到生产现场开展教学。如病害症状观察可组织学生在校园、周边街道、公园绿地进行现场教学,主要病虫害识别、农药配制和使用可与校园或周边生产单位的生产项目结合。
3.模拟仿真(实训)教学法:通过教师演示、观看实际操作录像等直观的方法演示工作过程,进行操作示范。如病虫害标本制作观察、病组织分离制片观察、农药性状观察等内容可采取此教学法。 4.讨论互动教学法:根据学习项目任务,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收集材料,讨论编制出此项目的工作方案,然后由每组学生将自己的方案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点评。病虫害调查、防治方案编制等学习项目任务可采取此教学法。
(四)教学评价
1.注重考核学生的病虫鉴别能力和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2.注重考核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3.建议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性质:考试
本课程的考核突出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过程考核,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课堂实训、课外作业及期末测验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
⑴课堂表现情况(20%):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评定; ⑵单项实训(20%):根据学生在各阶段完成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⑶期末考核(60%):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部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建立课程网站,丰富课程资源,并通过网络课堂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加强实训室建设,特别要注重病虫标本的建设,建议设立园林植物病虫标本室,不断丰富标本,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