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国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国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研究

作者:李翠萍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9年第32期

摘 要:新课标要求开展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极其必要的。以审美为核心对中国音乐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辩证看待音乐与审美的关系,借助这一表象特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的不足,提出符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教学理念;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积极优化音乐审美教育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彻底改善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为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学理念;中国音乐;教育方式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师所追求的目标,音乐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成为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主要以乐理知识为重点,向学生传授枯燥、乏味的乐谱、节奏等内容[1],而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训练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音乐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为此,本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出对中国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想要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就要在辩证的看待音乐与审美关系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设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课程。还要彻底摒弃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的方式,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改善教学环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不断优化音乐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推动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重视音乐与审美的关系

音乐是一种新的艺术现象,近年来,中国音乐的发展迅速且火热,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也提升了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希望能够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净化学生的心灵,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因此现阶段的中国音乐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审美方式,那么这种审美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欣赏音乐单纯的从乐理知识、创作技巧等方面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感受,从自身的审美特点出发,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并抒发自身的感受,领悟音乐的内涵和精髓,这才是有意义的音乐教学。但就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多数教师并没有将音乐审美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内容上也多是围绕乐理知识进行讲授,重视学生演唱技巧的提升,而忽略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音乐教学的意义[2],学生也只会一味的借鉴,而不对音乐进行创作,导致我国音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中国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必须要正确认识音乐与审美之间的关系,并借助这一关系,改变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到“音乐”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歌曲和旋律[3],但实际上,音乐是有不同形态的,不同音乐形态下人们的听觉感受也是不同的。那么中国音乐的教学,就要根据音乐形态的不同,将音乐课程的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文化的音乐[4],这类音乐的教学就要借助自然乐器,如石头、树叶等,通过向学生传授自然事物的声音,感受自然音乐的审美价值;第二类是人工形态的音乐[5],这类音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是根据人类的内心活动创造出来的,例如吉他、琵琶等,借助这一系列乐器来抒发自身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所谓音乐审美能力,就是人们在听到一段旋律、一种声音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人们的主观感受,也

可能是人们的精神愉悦。那么如何向学生传递美好的、积极的音乐审美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利用不同的旋律和音色,不断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使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有所提升,进而使学生能够产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长此以来,不断向学生灌输这种音乐与审美的关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

二、更新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支撑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对学生音乐审美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较晚,学生及家长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成绩,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我国音乐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致使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不尽人意,达不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各大高校及教师要结合音乐审美特点,创新音乐教学理念,并将这一创新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中,促使音乐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顺利实现。

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首先要从教师抓起,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自我做起,将音乐审美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利用一切音乐教学设备,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坚决避免音乐功利化现象的出现。此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新学生的音乐教学理念也是尤为重要的,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音乐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唱歌能力,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音乐能力的提升不仅仅从乐理知识和唱歌能力出发,反而音乐审美观念的正确树立才是影响学生音乐能力好坏的标准。将音符、旋律贯穿于歌曲之中,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音乐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多元化的音乐学习理念,体会音乐创造者的情感,并抒发自己对音乐的独特感受,真正将音乐融入到情感氛围中,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载体,对学生音乐审美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才能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首先,学校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音乐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理念。其次学校要积极提升自身的教学思想,严格对教师的教学作业进行考核,坚决避免教师单独讲授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现象的出现,并指导教师完成音乐教学的创新工作。最后,高校还要积极借鉴其他先进国家及学校的音乐教学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开设符合自身文化底蕴的音乐教学活动。同时为了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学校还可以请著名的音乐学者及歌手进行校内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偶像的引导作用,换一种模式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将音乐教学与情感结合,从学生情感的角度出发,创造与音乐审美的联系,使学生重视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三、改善教学环境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着独特的价值,这一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好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无论是音乐教学的师资、教材还是教学设备都不理想,无法满足音乐教学创新的需求,因此本文从三个反面论述了改善音乐教学环境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出现在大众视野,因此,我国音乐教学环节的改善,首先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的音频、交互等优势,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使学生能够增强音乐审美能力。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环境,使学生能够排除外界干扰因素,静下心来感受音乐,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实的反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与感知,从而树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音乐审美。同时,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创设,授课过程中,通过一段音频、视频等方式引入倾角,通过营造安静、舒适的音乐环境,渲染独特的音乐授课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优化音乐审美教育方式

教学方式的好坏对学生音乐审美标准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牢固的掌握乐理知识并形成自己的音乐审美标准;而过于落后、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大大降低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使音乐课程的教学进度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在积极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自身的授课形式及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互动式音乐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乐理知识作为音乐审美标准建立的前提,对他的学习与掌握是必要的,但由于乐理知识的枯燥、乏味,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其掌握不充分,导致音乐授课中“张冠李戴”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找准切入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并运用互动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与音乐技巧。同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前,找到相关乐理知识的小故事,上课时通过讲授小故事的方式简单的向学生介绍乐理内容,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便捷等优势,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这种将理论知识与音乐赏析结合起来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将音乐与情感紧密联系,通过分析作者的情感,建立学生与作者间的情感联系,进而在音乐赏析过程中,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上的共鸣,增强其审美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开展以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提高音乐教师的用人指标,不能将乐理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素质的唯一标准,而是将教师素质、音乐审美观点等因素综合考虑作为教师的选择标准。同时,还要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案的创设,重视学生的技能培训,加强乐理知识与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结合等。此外,学校还要对优秀教师予以一定的奖励,使其能够更具活力的投入到音乐教学的创新活动中,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宝贵的建议,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高校音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育工作已不再局限于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学生及家长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因此中国音乐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极其必要的。开展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其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为此本文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创新我国音乐教学方式的几点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牛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2018, 15,06:26-28.

[2] 王明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探讨[J].黄河之声,2018,04: 103-105.

[3] 沈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落实办法[J].北方音乐, 2017,05:121-122.

[4] 张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普通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研究[J].音乐时空,2016,02:156-157.

[5] 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北方音乐,2017,16: 180-182.

作者简介:李翠萍(1983-),女,四川南充人,研究生学历,内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