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77865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11.18
(21)申请号 201520353433.5(22)申请日 2015.05.28
(73)专利权人浙江上加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313004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工
业区长和公路1000号(72)发明人张汉章 范勇
(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14
代理人柯奇君(51)Int.Cl.
B66F 9/08(2006.01)B66F 9/22(2006.01)B66F 9/075(2006.01)B66F 9/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堆高车(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运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堆高车。一种堆高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门架系统,以及设置在车架下端的驱动总成,以及与驱动总成控制连接的手柄总成。一方面,该堆高车的门架结构合理,从而提高了托盘架的工作稳定性;另一方面,该堆高车的驱动总成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驱动轮对地面的附着力强。
C N 2 0 4 7 7 8 6 5 5 U CN 20477865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堆高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门架系统,以及设置在车架下端的驱动总成,以及与驱动总成控制连接的手柄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架系统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外门架,以及设置在滑动限位在外门架上的内门架,以及滑动限位在内门架上的托盘架,以及驱动托盘架纵向移动的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下端部固定在外门架上,升降油缸的上端部通过轴座固定在内门架上;轴座内部通过链轮轴连接有链轮,链轮上架设有链条,链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外门架和托盘架上;
所述驱动总成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减震支架,以及设置在减震支架上的驱动支座,以及设置在驱动支座上的驱动电机、转向电机和减速箱,以及设置在减速箱上的驱动轮;所述减震支架包括通过连接杆相连接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以及套设在连接杆外侧的减震弹簧;所述驱动支座定位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连接杆上,减震弹簧的下端面抵住驱动支座上;驱动支座与上支架之间还设有增压油缸,增压油缸固定在上支架上,增压油缸的输出轴朝下,输出轴端部通过缓冲件抵住驱动支座;所述减速箱的通过大回转轴承定位在驱动支座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减速箱内,驱动电机通过减速箱连接驱动轮;所述减速箱的上端面沿其边缘设有齿圈,转向电机通过齿轮与减速箱上的齿圈相啮合,转向电机驱动减速箱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为中心转动;
所述手柄总成包括手柄座,以及铰接在手柄座上的手柄杆,以及设置在手柄杆上端的手柄,手柄通过手柄杆设置在手柄座上,手柄杆可沿铰接处相对手柄座转动,手柄杆与手柄座之间还设有气弹簧组件,气弹簧组件限定手柄的转动幅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门架的下端部向前延伸设有货叉底架,货叉底架的下端设置有从动轮组;从动轮组包括轮架,以及设置在轮架两侧的两轮连板,以及通过轴承定位在两轮连板上的两个从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上端设有与其相连接的刹车传感器,手柄座下端通过套管连接有阻尼机构,阻尼机构与刹车传感器控制连接;所述阻尼机构通过安装板固定在上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堆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端部上铰接有踏板,踏板上方两侧的机架上均设有护臂总成;所述护臂总成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护臂架,以及设置在护臂架上的夹板,以及通过销轴固定在夹板上的护臂。
2
CN 204778655 U
说 明 书一种堆高车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运输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堆高车。
背景技术
堆高车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高、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其结构一般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上的驱动总成、手柄总成和门架系统,使用时通过手柄总成控制驱动总成运行,即车辆行进;通过门架系统上的托盘架抬升来堆高、堆垛和装卸货物。但是,现有的堆高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之处:1,门架抬升结构不合理,导致货物的抬升不稳定,从而约束堆高车的使用环境;2,驱动总成结构不合理,致使车辆减震效果差,驱动轮对地面的附着力不足;车辆行进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着路面太滑而驱动轮打滑,或路面不平而物颠簸掉落的情况。
[0002]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高车;一方面,该堆高车的门架结构合理,从而提高了托盘架的工作稳定性;另一方面,该堆高车的驱动总成结构合理,减震效果好,驱动轮对地面的附着力强。[0004]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0005] 一种堆高车,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门架系统,以及设置在车架下端的驱动总成,以及与驱动总成控制连接的手柄总成;[0006] 所述门架系统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外门架,以及设置在滑动限位在外门架上的内门架,以及滑动限位在内门架上的托盘架,以及驱动托盘架纵向移动的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下端部固定在外门架上,升降油缸的上端部通过轴座固定在内门架上;轴座内部通过链轮轴连接有链轮,链轮上架设有链条,链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外门架和托盘架上;[0007] 所述驱动总成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减震支架,以及设置在减震支架上的驱动支座,以及设置在驱动支座上的驱动电机、转向电机、减速箱和驱动轮;所述减震支架包括通过连接杆相连接的上支架和下支架,以及套设在连接杆外侧的减震弹簧;所述驱动支座定位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连接杆上,减震弹簧的下端面抵住驱动支座上;驱动支座与上支架之间还设有增压油缸,增压油缸固定在上支架上,增压油缸的输出轴朝下,输出轴端部通过缓冲件抵住驱动支座;所述减速箱的通过大回转轴承定位在驱动支座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设在减速箱内,驱动电机通过减速箱连接驱动轮;所述减速箱的上端面沿其边缘设有齿圈,转向电机通过齿轮与减速箱上的齿圈相啮合,转向电机驱动减速箱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为中心转动;
[0008] 所述手柄总成包括手柄座,以及铰接在手柄座上的手柄杆,以及设置在手柄杆上端的手柄,手柄通过手柄杆设置在手柄座上,手柄杆可沿铰接处相对手柄座转动,手柄杆与手柄座之间还设有气弹簧组件,气弹簧组件限定手柄的转动幅度。
[0003]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外门架的下端部向前延伸设有货叉底架,货叉底架的下端设置有
3
CN 204778655 U
说 明 书
2/3页
从动轮组;从动轮组包括轮架,以及设置在轮架两侧的两轮连板,以及通过轴承定位在两轮连板上的两个从动轮;使用时,驱动机构中的驱动轮为主动轮,货叉底架下端设有从动轮,从而稳定车辆运输。[0010]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机上端设有与其相连接的刹车传感器,手柄座下端通过套管连接有阻尼机构,阻尼机构与刹车传感器控制连接;所述阻尼机构通过安装板固定在上支架上。
[0011] 作为优选,所述车架后端部上铰接有踏板,踏板上方两侧的机架上均设有护臂总成;所述护臂总成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护臂架,以及设置在护臂架上的夹板,以及通过销轴固定在夹板上的护臂;车辆行驶时,两侧的护臂对操作者进行防护,防止车辆转弯速度过快而导致操作者倾倒。
[0012]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堆高车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1,门架系统中的托盘架限位滑动在内门架上,内门架限位滑动在外门架上,通过升降油缸,以及架设在链轮上的链条驱动托盘架和内门架纵向滑动;使用时,升降油缸输出驱动内门架及其上的链轮抬升,链条将托盘架及其上的货物抬升,即升降油缸工作时,链条对其辅助,从而提高了托盘架的工作稳定性。2,驱动总成中的驱动支座用于安装驱动电机、转向电机和减速箱,该方案中将驱动支座定位安装在减震支架上,减震支架上的减震弹簧的下端面抵住驱动支座上;并且驱动支座与上支架之间还设有增压油缸,增压油缸的输出轴通过缓冲件抵住驱动支座;使用时,一方面由于减震弹簧,以及增压油缸上的缓冲件的设置,可整体上提升车辆的减震效果;另一方面,在增压油缸的施力下,可增加驱动轮对地面的附着力,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护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手柄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门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9] 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堆高车,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在车架1前端的门架系统2,以及设置在车架1下端的驱动总成3,以及与驱动总成3控制连接的手柄总成4。所述车架1后端部上铰接有踏板11,踏板11上方两侧的机架上均设有护臂总成5;所述护臂总成5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护臂架51,以及设置在护臂架51上的夹板52,以及通过销轴固定在夹板上的护臂53;车辆行驶时,两侧的护臂对操作者进行防护,防止车辆转弯速度过快而导致操作者倾倒。
所述驱动总成3包括设置在车架1上的减震支架,以及设置在减震支架上的驱动
支座31,以及设置在驱动支座31上的驱动电机32、转向电机33、减速箱34和驱动轮35;所述减震支架包括通过连接杆364相连接的上支架361和下支架362,以及套设在连接杆364
[0020]
4
CN 204778655 U
说 明 书
3/3页
外侧的减震弹簧363;所述驱动支座31定位设置在上支架361和下支架362之间的连接杆364上,减震弹簧363的下端面抵住驱动支座31上;驱动支座31与上支架361之间还设有增压油缸365,增压油缸365固定在上支架361上,增压油缸365的输出轴朝下,输出轴端部通过缓冲件抵住驱动支座31;所述减速箱34的通过大回转轴承37定位在驱动支座31上,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穿设在减速箱34内,驱动电机32通过减速箱34连接驱动轮35;所述减速箱34的上端面沿其边缘设有齿圈341,转向电机33通过齿轮与减速箱34上的齿圈相啮合,转向电机33驱动减速箱34沿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为中心转动。[0021] 上述结构的驱动总成3具有以下优势:该方案中将驱动支座31定位安装在减震支架上,减震支架上的减震弹簧363的下端面抵住驱动支座31上;并且驱动支座31与上支架361之间还设有增压油缸365,增压油缸365的输出轴通过缓冲件抵住驱动支座31;使用时,一方面由于减震弹簧363,以及增压油缸365上的缓冲件的设置,可整体上提升车辆的减震效果;另一方面,在增压油缸365的施力下,可增加驱动轮35对地面的附着力,从而提升车辆行驶的稳定性。
[0022] 所述驱动总成3由手柄总成4控制连接,手柄总成4包括手柄座41,以及铰接在手柄座41上的手柄杆42,以及设置在手柄杆42上端的手柄43,手柄通过手柄杆42设置在手柄座41上,手柄杆42可沿铰接处相对手柄座41转动,手柄杆42与手柄座41之间还设有气弹簧组件44,气弹簧组件限定手柄的转动幅度。驱动电机32上端设有与其相连接的刹车传感器38,手柄座41下端通过套管46连接有阻尼机构45,阻尼机构与刹车传感器控制连接;所述阻尼机构45固定在安装板,安装板固定在上支架361上。[0023] 所述门架系统2包括固定在车架1上的外门架21,以及设置在滑动限位在外门架21上的内门架22,以及滑动限位在内门架22上的托盘架23,以及驱动托盘架23纵向移动的升降油缸24。所述外门架21的下端部向前延伸设有货叉底架25,货叉底架25的下端设置有从动轮组;从动轮组包括轮架261,以及设置在轮架两侧的两轮连板262,以及通过轴承定位在两轮连板上的两个从动轮263;使用时,驱动机构中的驱动轮35为主动轮,货叉底架25下端设有从动轮,从而稳定车辆运输。所述升降油缸24的下端部固定在外门架21上,升降油缸24的上端部通过轴座27固定在内门架22上;轴座内部通过链轮轴连接有链轮28,链轮上架设有链条,链条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外门架21和托盘架23上。在上述结构的门架系统2具有以下优势:门架系统2中的托盘架23限位滑动在内门架22上,内门架22限位滑动在外门架21上,通过升降油缸24,以及架设在链轮上的链条驱动托盘架23和内门架22纵向滑动;使用时,升降油缸24输出,驱动内门架22及其上的链轮抬升,链条将托盘架23及其上的货物抬升,即升降油缸24工作时,链条对其辅助,从而提高了托盘架23的工作稳定性。
5
CN 20477865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图2
6
CN 204778655 U
说 明 书 附 图
图3
7
2/3页
图4
CN 204778655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5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