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16卷第2期󰀁Vol.16󰀁No.2󰀁南方农业󰀁South󰀁China󰀁Agriculture󰀁2022年1月Jan.󰀁2022陈 慧.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2):179-181.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陈 慧(吉林开放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由于耕地面积基本饱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如何提高国产大豆产量,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是当前阶段的重要课题。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快大豆品种创新、拓宽大豆产业链。关键词 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2;S565.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57大豆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起源于中国,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随着国内大豆加工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豆消费量迅速增加。但是大豆种植成本高、收益低,多数豆农都放弃大豆转而种植其他作物,加上城镇化的加快促使农业向其他产业转型等诸多因素,全国多地大豆种植产量出现下滑[1]。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增长。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讨大豆发展对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为促进大豆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积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政府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实现“双增长”。2020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约0.099亿hm2,总产量为1 960万t, 同比增长8.35%,播种面积与产量再创历史最高纪录,超期完成大豆振兴计划2020年预期目标,有效地降低了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但是,结合目前的农业政策,我国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还面临着种植收益不足、规模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在经济发展转向内外双循环背景下,应系统地进行研究和规划,做到未雨绸缪。2011—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如表1所示,2014—2020年涉及我国大豆产业的有关政策如 表2所示。1 大豆发展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现在每年的大豆消费量超过1亿t,产需缺口约9 000万t,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 033万t,首次超过1亿t,创历史新高。如此巨大的市场,亟待国产大豆弥补[2]。虽然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但由于耕地面积基本饱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面对当前国内外大豆市场形势,我国必须立足国内生产,提高国产大豆产量,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逐步降低对进口大豆的过度依赖,提升大豆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好地2 促进大豆发展的建议调查发现,农户在农业生产规划中,由于大豆的种植效益比玉米等农作物低,且抗灾能力弱,因此肥力高的地块都是种植玉米、水稻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大豆一般种植在肥力中等偏下的地块,不利于大豆产业发展。针对此问题,需要发挥政策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快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抓源头,推动大豆品种创新;拓终端,助力豆企品牌建设;稳杠杆,优化大豆贸易流通,促进我国大豆产量、品质、话语权及竞争力稳步提升,促进大豆生产合理发展[3]。179收稿日期:2021-12-03作者简介:陈慧(1986—),女,吉林临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E-mail:chenhui5709@163.com。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陈 慧: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表1 2011—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种植面积/hm28 100 0007 410 0007 050 0007 100 0006 830 0007 600 0008 240 0008 410 0009 330 0009 870 000每公顷产量/kg1 836.31 814.41 759.91 787.31 811.41 789.21 853.61 898.01 938.71 985.8产量/t14 880 00013 440 00012 410 00012 690 00012 370 00013 600 00015 280 00015 970 00018 090 00019 600 000表观消费量/t67 310 00071 500 00075 580 00083 880 00093 930 00097 380 000110 700 000103 880 000106 490 000119 850 000表2 2014—2020年涉及我国大豆产业的有关政策发文单位财政部 国务院 发布时间2014年 2014年 2016年 文件名《财政部关于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指导意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补贴机制,实施大豆目标价格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合理确定对农民的补贴标准为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优化食物结构,引导科学合理膳食,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豆类消费13 kg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统筹资源与布局,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升大豆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力争达到0.09亿hm2,平均每667 m2的产量力争达到135 kg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 国务院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7年 2019年 2020年 《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2.1 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生产的指导,及时解决大豆生产、销售、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调动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4]。2.2 加快大豆品种创新加快品种创新是大豆振兴的关键。我国人均耕地大豆产业在美国等国家是优势产业,但在我国属于弱势产业。因为大豆在产量和单价上均不如玉米,加上国外大豆补贴政策多、价格低,导致国产大豆在市场上无论价格还是质量都缺乏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大豆补贴政策,包括价格补贴、轮作补贴等,但政策不稳定、力度不够,补贴后价格与玉米价格仍有一定差距,导致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国内大豆产业长期处于萎缩状态。因此,大豆产区的政府及种植户要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推进品种区域化布局。1)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优化专用大豆区域布局,形成品种互补、区域协调发展的生产布局。2)制定合理、稳定的补贴政策,出台长效补贴机制,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模式,全方位保障农民的种植利益。3)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大豆180种植面积并不占优势,而适合大豆种植的区域就更加有限,因此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要想提高自给率,只能从提高单产上下手。目前,大豆平均每667 m2的产量不到150 kg,需要加快推广新品种。大豆按照加工需求可以分为高蛋白类、高油类、豆浆类、芽豆类、纳豆类、毛豆类、高异黄酮类及保健类等。基础研究支撑能力不足、种企竞争力不强、种子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是我国大豆种业发展的短板。“十三五”期间,我国大力开展大豆遗传改良、病虫害防治、栽培、机械化及加工等方面的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陈 慧: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2014年又启动大豆良种联合攻关,加快新品种审定和推广。目前,我国已选育出齐黄34、黑科60、合农76、郑1307、黑河43及中黄301等高油、高蛋白、高产的大豆新品种247个,但好多审定的品种并没有得到推广,品种“审而不推、推而不广”等问题制约了大豆产业的发展,导致新品种没有对产业的发展带来变革。对标“卡脖子”的关键领域,要加快种质资源普查,做到应查尽查、应收尽收。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大豆良种攻关,稳步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大豆新品种选育创新与技术推广工作,强化大豆配套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提高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5]。2.3 拓宽大豆产业链大豆经济效益不高,但如果能提高大豆加工产业下交易融合互动,全面准确地释放市场信号。4)扶持国产大豆行业协会的发展,推进产业融合,依托全国专用大豆产业联盟,在政策公关、行业引导、产品销售方面发挥引领作用[6]。3 结语提高大豆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一个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种植大豆有着实现用地养地结合、优化种植结构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提高政府补贴标准,还应做强大豆产业,提高农民收入,真正调动起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参考文献:[1] 许鑫怡,曹历娟,李天祥.新冠疫情下的中巴大豆贸易:现状、机遇与挑战[J].大豆科学,2021,[2] 司伟,韩天富.“十四五”时期中国大豆增产潜力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1(7):17-24.[3] 陈文杰,陈怀珠,覃夏燕,等.广西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J].南方农业学报,2021,52(6):1450-1459.[4] 宋海英,姜长云.中国拓展大豆进口来源的可能性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1(6):123-131.[5] 王济学,刘霓,郭军平.我国大豆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中国油脂,2021,46(5):1-5.[6] 张玉梅,盛芳芳,陈志钢,等.中美经贸协议对世界大豆产业的潜在影响分析:基于双边贸易模块的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21(4):4-16.(责任编辑:张春雨)40(4):553-561.的附加值,大豆的潜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因此要推动大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产业链转型升级中,国产大豆产业链上游存在生产成本高、单产低、加工效率低及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同时,下游产业链较短,精深产业发展尚需扩展。因此,要拓宽加工领域,延长产业链,推动大豆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最大限度提升附加值。1)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注重培育本地特色加工企业,支持其与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结成产业联盟,或对小、散、弱企业进行兼并,联合和重组形成企业集团,积极引导现有中小微加工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经营道路,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供给能力,研发新品种,拓展链条,打造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专用大豆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重点加快电商平台建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价格、贸易等信息,实现线上交易与线181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