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的词语解释是:1.京师、首都。2.中国。3.地名。4.到京城。上京[shàngjīng]⒈古代对国都的通称。⒉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⒊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⒋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
上京的词语解释是:1.京师、首都。2.中国。3.地名。4.到京城。上京[shàngjīng]⒈古代对国都的通称。⒉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⒊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⒋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 注音是:ㄕㄤˋㄐ一ㄥ。 结构是:上(独体结构)京(上中下结构)。 简体是:上京。 拼音是:shàng jīng。 繁体是:上京。
关于上京的造句
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奈秋试临近,四大才子被迫打包上京赶考。
2、此时正值月氏上京的春寒料峭之时。
3、洪星,你到了上京,切不可胡乱生事,有天大的事情也要忍着,等我来了再说!恩,我这里有一物送给你,你要妥加保管。
4、丑小鸭虽然在乡下,却有着远大的志向,一直在默默努力。终于到了这一天,他收拾好行囊向鸭妈妈辞行说:“妈妈,再见,我要上京赶烤去了。”发个冷笑话,让你凉快凉快,哈哈!
5、其父云海天曾官至护国大将军,后恐功高盖主,主动请离上京偏安一隅。
关于上京的词语
画眉京兆 五日京兆 京兆眉妩 莫之与京 京辇之下 光复旧京 大莫与京 太上皇 京解之才 研京练都
关于上京的诗词
《送裴邕之上京》 《九日和于使君思上京亲故》 《洛中初冬拜表有怀上京故人》
关于上京的成语
画眉京兆 上篇上论 上不上下不下 莫之与京 太上皇
上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古代对国都的通称。引《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李善注:“有羽翼於京师也。”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发跡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宋刘攽《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秦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⒉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⒊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⒋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综合释义:古代对国都的通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李善注:“有羽翼於京师也。”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璉发跡於此魏,足下高视於上京。”宋刘攽《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秦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汉语大词典:(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文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李善注:“有羽翼于京师也。”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宋刘攽《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诗之三:“组练白玉粒,一月来上京。”梁启超《复刘古愚山长书》:“秦中自古帝都,万一上京有变,则六飞行在,犹将赖之。”(2).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4).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国语辞典:京师、首都,如:「上京赶考」。上京[shàngjīng]⒈京师、首都。引《陈书·卷四·废帝本纪》:「张安国蕞尔凶狡,穷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⒉中国。引《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百有余岁,武帝灭之,于是东夷始通上京。」《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⒊地名:(1)唐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在今松江省宁安县东南。(2)辽上京临潢府。即今热河省巴林东北的波罗城。(3)金上京会宁府。即今松江省阿城县的白城。⒋到京城。例如:「上京赶考」。辞典修订版:京师、首都。《陈书.卷四.废帝本纪》:「张安国蕞尔凶狡,穷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中国。《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百有余岁,武帝灭之,于是东夷始通上京。」《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地名:(1)唐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在今松江省宁安县东南。(2)辽上京临潢府。即今热河省巴林东北的波罗城。(3)金上京会宁府。即今松江省阿城县的白城。到京城,如:「上京赶考」。其他解释:1.京都之通称。《陈书·废帝纪》:「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其他释义: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2.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4.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