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鳌手的词语解释是:钓鳌客。钓鳌手[diàoáoshǒu]⒈钓鳌客。
钓鳌手的词语解释是:钓鳌客。钓鳌手[diàoáoshǒu]⒈钓鳌客。 拼音是:diào áo shǒu。 注音是:ㄉ一ㄠˋㄠˊㄕㄡˇ。 繁体是:釣鰲手。 结构是:钓(左右结构)鳌(上下结构)手(独体结构)。
关于钓鳌手的词语
鳌掷鲸吞 龙伯钓鳌 连鳌跨鲸 断鳌立极 鳌愤龙愁 持鳌封菊 独占鳌头 巨鳌戴山 鳌里夺尊 鳌头独占
钓鳌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钓鳌客。参见“钓鼇客”。引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鰲手。”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吾心已休,甘心退守,老却当年钓鰲手。”
二、网络解释
钓鳌手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伯龙之国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后因以'钓鳌客'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亦称“钓鳌手”综合释义:钓鳌客。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鰲手。”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吾心已休,甘心退守,老却当年钓鰲手。”参见“钓鼇客”。网友释义:词目:钓鳌手(钓鰲手)拼音:diàoáoshǒu注音:ㄉㄧㄠˋㄠˊㄕㄡˇ解释:即钓鳌客。钓,钓钩;鳌,传说海中的大龟。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列子古注今译》卷五〈汤问篇〉 「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在渤海的东面不知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大的沟壑,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底的山谷,那下面没有底,名字叫归墟。地面八极、天空八方中央的流水,以及银河的流水,没有不流到那里的,而那里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那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舆山,第二座叫员峤山,第三座叫方壶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莱山。每座山高低延伸周长达三万里,山顶上的平坦处也有九千里。山与山之间距离达七万里,却互相认为是邻居。山上的楼台宫殿都由金银珠王建成,山上的飞禽走兽却是一样的纯白色。珠玉宝石之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朵与果实的味道都很鲜美,吃了它可以永远不老,永不死亡。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类,一天一夜就能飞过去又飞回来的人,数也数不清。但五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不能有一刻稳定。神仙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天帝担心这五座山流到最西边去,使众多的神仙与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命令禹强指挥十五只大鳌抬起脑袋把这五座山顶住。分为三班,六万年一换。这五座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没走几步就到了这五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钓上了六只大鳌,合起来背上就回到了他们国家,然后烧的大鳌的骨头来占卜吉凶。于是岱舆和员峤二山便流到了最北边,沉入了大海,神仙和圣人流离迁徙的多得要用亿数来计算。天帝大发脾气,于是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国土使它越来越狭,逐渐缩小了龙伯国的人民使他们越来越矮。到伏羲、神农时,那个国家的人还有几十丈高。神话传说谓天帝使十五只巨鳌轮番顶戴五座仙山,而伯龙之国巨人则一钓而连六鳌。后因以'钓鳌客'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亦称“钓鳌手”三岛钓鳌 六鳌 巨鳌 巨鳌连钓 巨鳌钓 连六鳌 连鳌 钓连鳌 钓鳌 长竿钓巨鳌 灵鳌 鳌山 鳌岭 鳌戴 鳌钓 鳌驾蓬莱 龙伯啖 龙伯国人 龙伯戏 龙伯翁 龙伯钓 龙伯钓鳌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鰲手。”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吾心已休,甘心退守,老却当年钓鰲手。”参见“钓鼇客”。唐元稹《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诗:“鼇钓气方壮,鹘拳心颇尊。”明李贽《又书使通州诗后》:“公独鼇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汉语大词典:钓鳌客。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鳌手。”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吾心已休,甘心退守,老却当年钓鳌手。”参见“钓鳌客”。《汉语大词典》:钓鳌客(钓鳌客)亦作“钓鳌客”。谓有远大抱负或豪迈不羁的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狂谲》:“王严光颇有文才而性卓诡,既无所达,自称‘钓鳌客’,巡历郡县,求麻铁之资,云造钓具。”后蜀何光远《鉴诫录·钓巨鳌》:“会昌四年,李相公绅节镇淮南日……张祐遂修刺谒之,诗题衔‘钓鳌客’,将俟便呈之。相国遂令延入,怒其狂诞,欲于言下挫之。及见祐,不候,从容及问曰:‘秀才既解钓鳌,以何物为竿?’祐对曰:‘用长虹为竿。’又问曰:‘以何物为钩。’曰:‘以初月为钩。’又问曰:‘以何物为饵?’曰:‘用唐朝李相公为饵。’相公良久思之,曰:‘用予为饵钓,亦不难致。’遂命酒对斟,言笑竟日。”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六:“李白开元中谒宰相,封一版,上题曰:‘海上钓鳌客李白’。”叶玉森《一岛》诗:“不知何处钓鳌客,来此从荒辟蜃楼。”参见“钓鳌”。其他释义:1.钓鳌客。
关于钓鳌手的成语
鳌愤龙愁 断鳌立极 鲸呿鳌掷 独占鳌头 鳌里夺尊 鳌头独占 鳌掷鲸吞 持鳌封菊 鳌掷鲸呿 鳌鸣鳖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