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国庆节,我们志愿者一行40人,分5个走访组、对庆阳市西峰区辖区的贫困家庭进行了走访。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会,真心感受不到他们生活的如此艰难。
尽管在走访之前,我们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走访对象都是山区的贫困家庭,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家中,亲眼见证这一切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震撼!
一个个土窑洞,隐晦的篆刻在黄土高原的半山腰上,在西北地区、这是最低廉、最原始的住宅,在岁月的冲洗和烟熏火燎中,也已变的破旧不堪,简陋的木制家具,可以追溯到80-90年代,偶见一两件“新”家具,却显得格格不入。
走访学生刘金平家中时,我们了解到,孩子父亲种了16亩山地,母亲患有癫痫病,2个孩子全靠父亲拉扯(抚养),现在住的6口窑洞中,最新的还是七八年前村里帮着挖的,如今均已成了危房,家中连最基本的家用电器都没有,家里除了沾满了灰尘的老灯泡以外,一无所有,那怕是一个手电筒,这种平常家庭最常见的家用电器也没。
看着他们淳朴的父亲、这个年仅40岁的男人,已经完全没有一个中年男人的意气风发,而更多的是沉默和无奈;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岁月的沧桑,家庭的重担压弯了他的脊梁,要照顾患有癫痫的妻子、照顾2个幼小的孩子、维持家计、困难可想而知。在山区、唯一的经济收入就是种地。尽管这仅有的收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都很艰难。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放学后,他们都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做家务、捡拾酸枣卖钱,小小年纪、原本快乐无忧的童年,她们无法享有,生活的重担已经悄悄的压在了她们稚嫩肩膀上。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闪烁着渴望,她们也有城里孩子的烂漫多彩,也有理想。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
走访结束了,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造成他们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更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那些在困境中生活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及社会的大爱。我们不单单要给与他们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和心灵的慰藉;我们要走进他们、倾听他们、引导他们勇敢的面对未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