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制度权威
制度要得到严格执行,必须要有权威。制度权威以法理为基础,是法治国家有序运转的可靠保障,制度权威一旦遭到破坏,法治就无法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国家就会陷入治理低效和社会失序的泥潭。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党全社会必须自觉维护制度权威。
确保制度刚性约束。制度只有成为刚性约束,才能得到人们的衷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才会具有权威。确保制度刚性约束,一是要确保制度贯彻落实,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贯彻执行,绝不能把制度变成“稻草人”,必须让各项制度有效运转起来,把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实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二是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必须确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遵守制度没有例外,绝不允许违反制度搞“变通”、耍特权,绝不允许在制度规定之外留“暗门”、开“天窗”。三是要高悬惩治“利剑”,对于踩制度“红线”、越制度“底线”、闯制度“雷区”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严防出现“破窗效应”。在确保制度刚性约束的基础上,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权威。
推动制度改革完善。制度要有权威,必须是符合实践需要的、管用有效的科学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科学制度体系,所以能够树立制度权威,但并不是说这一制度就不再有发展完善的空间。相反,我们要切实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权威,就必须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推动这一制度改革完善。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制度自信与制度完善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只有推动制度改革完善,我们才有理由坚定制度自信。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制度改革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选择,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只有站在人民立场上推进制度改革,才能让制度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才能使制度权威得到切实维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