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姚家辉。对于新高三的同学们,希望你们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对于新高一的同学,你们一定对高中生活充满憧憬,希望你们能开个好头,为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要讲的内容,主要分为高考和自招两个方面:
1,关于高考的各个学科,想必大家一定很清楚,就是语数外加上两门选修。关于三门主课,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数学决定你总分的百位,语文决定十位,英语决定个位。当然实际情况不会这么绝对,但数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关于数学学习,对于即将临考的高三的同学们来讲,要想考好,必定要刷题,所谓“刷”,就是买历年高考卷,各路参考书,不断地做,自己哪些方面薄弱,偏偏高考又爱考,就一定要多做。不过,有人也说,除了做题,归纳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诚然,如果学过的知识能在大脑中形成体系,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可是,江苏数学的难度我们都有目共睹,虽说今年的数学比较简单,但大部分情况下,想总结出概括性较高的规律是难上加难的一件事。我们很多同学就试图分析总结过压轴题的规律,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当然,今年的压轴题还是另当别论。因此,我的观点总结起来,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就是疯狂做题,盲目一点没关系的,总比无从下手要好的多。而在数学学习的心态方面,大多数同学一定不要给自己过高的要求,否则很容易因受到打击而自暴自弃。我的心态一直是,只要我认真学了,学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许有时,看到周围数学好的同学,心里会有点打击,做题的时候老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行,这是完全没必要的。学习的效率要想提高,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总是在心里默默地和其他人去比,一旦分心,原本会做的题也不会做了,再说别人的情况其实你也不太清楚的,所谓在心里和别人竞争,也大都是yy,没什么意思的。这一点总结起来,其实就是,学好数学,要有能力活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然后是最后一点,这一点其实是最管用的,但普适性不强,所以我放在最后说。就是如果你真心很喜欢数学,甚至到了爱上它的程度,那一切都好办了。但这因人而异,而且不喜欢的毕竟大多数,为了高考就忍忍吧。说完了数学,再说语文,这一直是包括我在内的一大堆理科男的硬伤,在座的想必也有这样的情况,因此我在语文方面也只有一些小建议。首先,对于这门学科,绝对的正确是不存在的,标准答案有问题是很正常,经常对于一道题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们是奔着高考去的,因此很多时候不得不舍弃自己原来的想法。那以谁的想法为准呢?当然是高考题的标准答案,很多时候质检题的答案和高考都是在思路上都是不一致的。也许你说这样做禁锢了思维,这是肯定的,没办法,只能接受现实。
关于作文,我也就不说啥了,超级短板,同学们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吧,反正看书多,勤思索的同学在作文上肯定是有优势的。最后再说英语,一句话,就是做题和阅读积累相结合,阅读21世纪报这种难度的文章就很好,也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自己看得懂的外国人写的文章,有助于提升词汇量,增加分析长难句的能力。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词汇,词汇认识的多,句式语法不会也能把意思猜个大概。有的同学也许喜欢被词汇表,3500词,四、六级词汇什么的,但我觉得还是读文章,勤查词典比较好。题也当然要做,读的懂文章不意味着会做题,英语题不像语文题,它对质量要求并不高,高考题,质检题,简单题,难题,各路奇葩题,拿了就做,就可以。三科的学习就到这儿吧,再说说自主招生的事儿。
自招的资格应该在开学后两三个月内就定的下来,这是我们冲击好学校的一个机会,但自招这事儿,怎么说,希望别抱太大,每年成功率都不怎么高,尤其是现在竞赛不怎么搞了,大多同学的物理我猜是挺悲剧的,应付高考都费力,看到自招题估计就更没辙,不过这几年自招日趋简单,对我们苏北的考生倒挺有利的。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数理基础不好的同学就别怎么拼了,耽误了高考就不值了。而数理有一定基础,甚至是参加过相关竞赛的同学,则大可一试,拼一把,说不定有惊喜,考不上也没损失。准备的方法也简单,买历年的题目一边做一边研究,找出自己不熟悉的题型,在竞赛书中找到相关题型,狂练到手熟就行了,自招考试时间挺紧的,对于各种题型务必熟练。对了,自招还有一个特殊的,就是复旦千分考,不仅自荐通过率高,考的内容也和其他的学校不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相关信息,我不太清楚,就不多说了。
最后,高考也不过一场考试,我们班主任戏称其为第四次质量检测,其实也正是如此,放平心态,一颗平常心比什么都重要。任外界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