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少校的拼音是:bā bā。
巴巴拉少校的词语解释是:剧本。爱尔兰萧伯纳作于1905年。军火垄断资本家安德谢夫信奉“金钱与炸药”的宗教。其女巴巴拉系慈善机关救世军少校,终日与未婚夫柯森斯为救济穷人而奔走。安德谢夫捐赠五千英镑,并使他们确信受穷就是犯罪,唯有造枪炮才能拯救穷人。⒈剧本。爱尔兰萧伯纳作于1905年。军火垄断资本家安德谢夫信奉“金钱与炸药”的宗教。其女巴巴拉系慈善机关救世军少校,终日与未婚夫柯森斯为救济穷人而奔走。安德谢夫捐赠五千英镑,并使他们确信受穷就是犯罪,唯有造枪炮才能拯救穷人。网友释义是:萧伯纳在剧本结束时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剧本明确反对贫富不均,揭露资产阶级的慈善事业和议会制度的本质,仍具有积极的意义。主人公巴巴拉是个有理想的青年,虔诚的基督教徒,救世军中的少校。她认为宗教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女儿,而她的理想就是在救世军中拯救穷人的灵魂。救世军的慈善事业需要金钱,由于经费短缺,巴巴拉所在的救世军收容所面临困难。巴巴拉的父亲安德谢夫是军火商,他出于个人的目的,在参观收容所时当场捐出5000英镑。
巴巴拉少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巴巴拉少校详细内容】
剧本。爱尔兰萧伯纳作于1905年。军火垄断资本家安德谢夫信奉“金钱与炸药”的宗教。其女巴巴拉系慈善机关救世军少校,终日与未婚夫柯森斯为救济穷人而奔走。安德谢夫捐赠五千英镑,并使他们确信受穷就是犯罪,唯有造枪炮才能拯救穷人。⒈剧本。爱尔兰萧伯纳作于1905年。军火垄断资本家安德谢夫信奉“金钱与炸药”的宗教。其女巴巴拉系慈善机关救世军少校,终日与未婚夫柯森斯为救济穷人而奔走。安德谢夫捐赠五千英镑,并使他们确信受穷就是犯罪,唯有造枪炮才能拯救穷人。
二、网友释义
萧伯纳在剧本结束时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剧本明确反对贫富不均,揭露资产阶级的慈善事业和议会制度的本质,仍具有积极的意义。主人公巴巴拉是个有理想的青年,虔诚的基督教徒,救世军中的少校。她认为宗教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女儿,而她的理想就是在救世军中拯救穷人的灵魂。救世军的慈善事业需要金钱,由于经费短缺,巴巴拉所在的救世军收容所面临困难。巴巴拉的父亲安德谢夫是军火商,他出于个人的目的,在参观收容所时当场捐出5000英镑。
三、关于巴巴拉少校的成语
四、关于巴巴拉少校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