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自然界的四季,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我们的主要器官: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
阳春三月,草木发芽,万物复苏,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人刚刚从寒冷的冬季中苏醒过来,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日益频繁,对食物和运动的需要增多。这样,主要负责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血液的储存、调节的肝脏负担就会增加。因此要想保养身体,健康长寿,春季就要好生保养肝脏。
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发达的季节,万物走向成熟。这时人体血液循环加剧,心脏负担也随之加重。夏季阳气旺于外,心气旺盛,所以中医认为,夏季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安则血畅,血畅就神清气爽。
秋天是万物成熟的季节,生命进入了收获和收缩的时期。气候由夏季的湿润开始变为干燥,由夏季的暑热开始变为凉爽。生命的新陈代谢由旺盛转入衰弱,渐渐走向低潮。对人体而言,这个时期,呼吸气息成为主要的生命特征,稍有不慎,就会感染病症。肺脏主气,负责人体的呼吸,所以中医认为,秋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肺,要滋养肺腑,肺气清爽,呼吸平畅,神气安宁,就不会生病。这就是中医的收养之道。
冬季是万物枯萎的季节,生命进冬蛰时期,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日益缓慢下来,进入休养的养藏时期。肾脏是生命之本,精、气、神的源泉,阴精阳气的发源地。所以中医认为,冬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肾,肾养好了,就可以使阳气盛藏于内,精力充沛,阳气充盛,就可以确保来年生机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养藏之道。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分别适合养人身体的哪些器官?
春季养肝胆,夏季养心脏,秋季养肺部,冬季养肾。具体如下:
春天:对应的是肝胆,因此应抓紧时间排肝胆的毒。肝胆积毒,就会影响疏泄功能,表现为面斑、指甲发暗、乳腺增生等,饮食上可用春茶、春天的蜂蜜、柠檬、竹笋、芦荟、以蒿子秆为代表的各种青菜来疏肝利胆,多喝水也有效果。
夏天:对应的是心,排心火毒最重要。心火旺表现为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应该多吃点苦味食物,如苦菜、苦瓜;也可用竹叶5克或莲子心2~3克泡水喝,目的是通过小肠经利尿,将火排出去。需注意的是,竹叶、莲子心的寒性大,不能喝太多,以免伤到脾胃。
秋季:对应的是肺,排肺毒最当令,也叫气毒,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咳痰,应多做深呼吸,以排出肺内的浊气。清晨天刚亮,正是肺经“值班”的时间,这时站在阳台上,舒展肢体的同时做做深呼吸,很有益处。
冬天:与肾相对应,要排肾毒。肾是产生尿液的脏器,排肾毒就是排尿毒。由于天气寒冷,人一般懒得动、喝水少,容易积累尿毒,表现为小便少且颜色深。傍晚5~7点是肾经“值班”的时段,这段时间必须喝水,以冲洗膀胱、肾这个“生理马桶”,能预防泌尿系统结石。
《黄帝内经》提到“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即是说,人体应顺从四季阴阳寒暑的规律,才能健康长寿。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萍表示,健康管理是一项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行为。想要获得身心健康,就要顺从人生的“春夏秋冬”。
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注意饮食,将直接影响或阻碍正常发育,甚至使体型和容貌都会受到损害。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营养不良已经非常少见。饮食过于精细、零食不间断等问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儿。
青壮年也应关心自己,不要认为自己年轻就“挥霍”健康。坚持每年体检一次,努力做到“四十指标都正常”。积极锻炼,减少久坐;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培养兴趣爱好,减少不必要的交际和应酬;注意排解压力,不要自己硬抗;及时发现身体不适,尽早诊断治疗,防微杜渐,调整生活方式。
中年人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逐步进入更年期,迈向老年阶段。对于中年女性来说,激素变化、潮热等绝经前的变化会导致睡眠困难、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等症状。离退休也是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
秋收冬藏,步入老年后,所有的器官都在发生功能性退化,人体代谢相对缓慢,各种疾病也陆续找上门。在整个“冬季”,大多数老人都会在疾病和不健康的状态下度过,带病生存成为一种常态。67岁到88岁,要避免操劳,管好慢病,并非易事。
春季养生先“养肝”,日常做好4件事,为一整年健康打牢基础
编辑丨老孟 审核丨娟娟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如果保养不当,各种疾病也容易发出来。而且,春天也是“养肝”的好时机。
1、小心旧病复发
春天的天气“乍暖还寒”,很多人的“病”都会在这个时候复发。比如很多人都患有常见病, 高血压、胃溃疡 等,此时就需要特别注意。
2、小心各种细菌“侵袭”
春天人体的“阳气”相对较弱,无法抵御一些疾病。同时,空气中大量的微生物也开始繁殖,容易引发人体的各类传染病。此时的人体对于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春天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保暖工作,毕竟此时的天气还不稳定,如果保暖不到位,容易感染风寒。穿衣服最好可以带一件随身的外套,如果感觉到热了,再脱掉也不迟。如果感觉到冷还可以及时加衣服。
保暖的同时,需要保护自己的肝脏。春天我们的肝脏是属于“生发”状态的,这时候“养肝”是最佳的时机。
第一,如果你有“上火”的毛病,说明肝脏存在一定的问题。避免风寒的同时要注意 戒烟戒酒 ,以免病情加重。
第二,作息规律,不熬夜。 肝脏需要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否则,白天会精神差,影响工作和生活。
第三,心态良好,不生气。 肝最忌讳的就是生气,尤其是春天。所以平时要保持好的心情,调整自己的状态,多和朋友聊天交流。
第四, 健康 饮食。 春季可以适当的食用一些“养肝护肝”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韭菜等。
这是人们都较为关心的问题。春天人们通常会容易感到 焦躁,导致头疼、口苦、便秘 等症状,这些都是俗称的“上火”的症状。如果你患有诸如 高血压、冠心病 等慢性病,经常处于不良情绪的话,病情也可能会加重。
同时,春天人体“肝气”旺盛,抑制了“脾胃气血”的运行,此时人体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如果多吃一些甜的食物,减少食用一些酸性的食物,是有助于“肝气”运行,同时增强脾胃功能的。在饮食上,一定要清淡可口,可以尝试一些辛辣和甜味的食物,不要过于油腻,以减轻脾胃的负担。
早春时节,处于两季交替,气温较低,人容易患上感冒。此时会消耗人的大量体力,导致我们的抵抗力进一步减弱。所以说,为了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需要适当的补充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鸡肉、牛、鱼等。同时为了营养均衡,需要补充一些五谷杂粮类的物质,来及时地为人体补充能量。
#清风计划# # 健康 馆# #超能 健康 团#
春季养肝的养生知识是什么?
1、运动养肝
很多上班族,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电脑面前,“久视伤肝,久坐伤骨”。适当开展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又可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的目的。
2、饮食养肝
“酸入肝”,春季生东风,肝气旺盛,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宜减酸增甘,调养脾胃。可食用大枣、蜂蜜、枸杞、莲子等甘味食物。春季要多食蔬菜,如:春笋、荠菜、菠菜、紫菜等,饮食多样化。
3、情志养肝
中医理论认为肝为刚脏,五行归木,喜条达,恶抑郁,主疏泄。春天去听音乐会、看戏剧、郊游、晨练、远足、与朋友倾诉等活动,可疏肝理气,调养情志,将胸中的郁闷之气排出,使肝气舒畅。
4、推拿养肝
养肝护肝可以经常按压肝腧穴和太冲穴。肝腧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是肝脏在背部的反应点,刺激此穴有利于肝脏疾病的防治。而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在此穴都可体现。用拇指指尖对穴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即可。推拿治疗的过程可使接受治疗者心身彻底放松,有助于顺气开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扩展资料: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举办的“阳春三月话养生”科普讲座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温长路教授提醒大家,春季养生需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多方面进行积极、合理的调节,使得机体保持健康,适应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
温长路认为,春季饮食的基本原则是养阳为本,养肝为先,饮食方面宜清淡。他建议一要适当增加一些酸性食物,以满足肝的基本需求;二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降低对肝的损害;三要注意调节情志,避免生气伤肝。同时,春季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韭菜等蔬菜。
温长路建议,春天应当适当捂一捂,可减少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患的发生。此外,应多到室外晒晒太阳,把衣物定期拿出去晒一晒,无论是对驱除寒气还是增进健康都大有裨益;运动方面也应量力而行,以“慢运动”为主。避免因过度运动造成津液耗伤、阳气损伤,从而有悖于“春夏养阳”的原则。温长路认为,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都是春季运动的良好选择。
参考资料:人民网-春季养肝正当时 四个方法有效养肝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